【佳】, 繁體:佳, 拼音:jiā, 五行:木, 筆劃:8, 姓名學解釋 :勤儉建業,家聲克振,溫和多才,中年成功隆昌,晚年勞神,欠子之字。 (吉)
【涵】, 繁體:涵, 拼音:hán, 五行:水, 筆劃:12, 姓名學解釋 :(吉)
、總論:早年費心力而無所成,六親無助靠孤軍奮鬥,且容易受到意外的災害,中年後有成功機會,名利雙收,慎防不測之災病。天運五行屬木時,事業發展,財源廣進。
2、性格:性格獨立而早熟,剛強而自負,心直口快,對安定生活容易厭倦,喜追求刺激而有橫發的機會。應多注重精神修養方能立於不敗之地,常有誤打誤中而成功者。
3、意志:過於自信,表面似乎很堅強,很有耐心,其實意志不夠堅定,容易受世俗迷惑。
4、事業:中年前事業運不佳,頗多災難與挫折,中年後有成功發展的機會,應好好把握。
5、家庭:六親緣薄,妻子病弱或仳離,子女難和,家庭孤獨之兆。
6、婚姻:男娶懦弱寡和之妻,婚後不美滿;女嫁鹵莽頑固之夫,婚後多爭執。
7、子女:子女身體較差,或有意外災病,長大後有離家生活之打算。
2.五行中缺木和水的孩子名字有哪些
· 五行屬水的名字列表: 水韻 水萍 水榭 水晶 水波 水靈 水雲 水夢 水湄 水墨 水月 水濱 水澤 水犀 水色 水華 水文 水天 水光 水芸 江帆 江雪 池文 湯雪 汪涵 汪茫 汪翔 沁潤 沂志 沃若 沃然 沆茫 沈博 沈靜 沈志 沈然 沈雅 沈暉 沈靖 沈懿 沈思 沉思 沐澤 沙羽 沙雨 沛澤 沛若 沛雯 淪漪 滄海 河靈 河川 海涵 海棠 海嶠 海濱 海若 海鷗 海洋 海峽 海宇 海燕 海岳 海量 海疆 海風 海納 海濤 海青 海琛 海潮 海波 海瑞 海容 海國 海星 海藍 治方 治國 沾霈 泉澤 泉雨 泊如 泊然 泓然 泓涵 泓澈 泓渟 泛舟 泠冽 波峻 波盈 波影 泯然 泳涵 瀧濤 澤霈 澤惠 澤雨 潔志 潔泠 潔靜 潔峻 潔澤 潔雅 湮潤 洋洋 洋然 洌清 灑然 洗然 洗志 洛靈 洛妃 洞朗 洞明 洪雅 洪毅 洪亮 洪遠 洪淵 洪朗 洪澤 洮洮 洵直 活潤 洽穆 洽熙 洽博 流麗 流惠 流逸 流徽 流婉 流芳 瀏亮 渾穆 浚齊 浚澤 浚文 浚哲 浦月 浦帆 浩淼 浩麗 浩博 浩思 浩邈 浩然 浩瀚 浩雲 浩廣 浩雄 浩東 浩宇 浮景 浮明 海榮 海若 海宇 涆涆 涓潔 涓涓 滔滔 濤濤 濤波 漣猗 渙渙 渙然 渙澤 滌暢 潤麗 潤朗 潤澤 澗芳 涵涵 涵煦 淋潤 淑惠 淑哲 淑婉 淑賢 淑穆 淑靜 淑雅 淑然 淑慧 淑貞 淑祥 淑懿 淡默 淡靜 淡雅 淬妃 深妙 深婉 深博 淳懿 淳靜 淳美 淳博 淳明 淳雅 淳耀 淼漫 淼淼 淼鑫 淼心 清暉 清逸 清嘉 清瑩 清懿 清澤 清悅 清一 清妍 清奇 清雅 淵澤 淵思 淵懿 淵淳 淵雅 淵涵 淵靜 淥圖 漸鴻 渤溢 游翔 渺然 渺邈 湉湉 湑湑 湘君 湘靈 湛恩 湛靜 湛明 湛思 湜湜 溢美 溥臨 溥天 溥暢 溱溱 溶溶 滂洋 滂渤 滂澤 灩灩 滿心 瀅瀅 瀅渟 濱海 漫然 漱玉 漾漾 瀟然 瀟瀟 潛思 潛穎 潛朗 潛君 潛志 潢洋 瀾滄 瀾清 瀾嵐 瀾風 瀾淼 瀾森 瀾語 瀾煊 瀾靜 瀾玲 潭思 潭凝 潮海 澄靜 澄瑩 澄寧 澄靖 澄朗 澄峻 澄邈 澄思 澄心 澈亮 澍澤 澍雨 澎湃 澔涆 澔澔 澳清 瀚漫 瀚灝 灝瀚 灝然 灝景屬於木的文字: 無論取個人名字或公司名、店名、商品名,選用以下的字可補木。
甲乙寅卯四木禾虎兔東書李陳穎采青秦簫果 林枝樞櫃枇果松杵枚板楓杼杷杻柱柿欄樹枷 枰標棧榮柑櫛柯柄櫳棟柩櫨相柚枳梔櫟枸柵 桂桔椏桓栢栗楨桐桃檜梃栝橋樺桅桉核栩桑 彬梗檮梧械梏檢梨梅梔桷梁梓梳梯桶梭梮根 棒棋椰植焚森棠椒棹樓椎棃棉棚椋棓棕椀榔 椿椹楠楷業欖楫楞榆楯楹楸椴槐槌櫬椸櫚槎 檟槓模榻檻榭榴榕檳榜槁槀槨榷楣椽橢柳橄 檣槿橫槽標槭樘櫻樊橡樟樀槺梵楚彩彪巽樊芍芃芝薌芙芸葦芽芷芺芩芥芬蒼花芹芪芳芯 蘋苤蘢茂苜苗苓苑苞苧茁莖苔茅茄苕筆蘆芭 荁莢茸茜茬草莒茵荃薈茶蕎茯荏茗榮滎蔭茹 萊荸茝莆莢蓮蒔萵薟莉莓蒞荷獲荻莞莘莨茲 菁菱菻菥著菝萁菘菲菓菖萌蘿菜萸菊菔萏菀 葚葙葫葳韮葺葛萼葩萲葡蔥萱蒂葵葭蘇芧蔣 蓁藍蓓蒯蓉蓑蒿蘺蒺薔蔓蔥蔻蓿蔗藺藹蓼蔚 蕙蕈蕺蕚瞢蕃蕉蕊蘊薔薛薇薏荔茘菩萃菡菇 本傑季科和穗柔架樂集棠保偌來請採納。
3.五行中水與什麼搭配最好
五行相生規律:
相生即遞相資生、助長、促進之意。五行之間互相滋生和促進的關係稱作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在相生關係中,任何一行都有“生我”、“我生”兩方面的關係,《難經》把它比喻為“母”與“子”的關係。 “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所以五行相生關係又稱“母子關係”。以火為例,生“我”者木,木能生火,則木為火之母;“我”生者土,火能生土,則土為火之子。餘可類推。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生水,因為金若被烈火燃燒,便溶為液體,液體屬水;
水生木,因為水灌溉樹木,樹木便能欣欣向榮;
木生火。古時候,為了得到火,最簡便的方法是用木與木相互摩擦產生火,這是自然之理,木生火就這樣地發生了。
火生土。物質如果燃燒。留下的是灰。灰是土氣。火生土乃真正的自然之理。
土生金。礦物、金屬之類多埋藏於土中。人挖掘土才能提到金屬。因此是土生出金屬,即土生金。
五行屬水與什麼最配:
金生水。說明金生水的根據雖不充足,但當空氣中的濕度大時,金屬表面容易產生水滴。我想,這就是金生水的道理。
水生木。一切植物(即木氣),均由水生,如果沒有水,草木將枯死。故木乃由水所生。
五行相生與養生
金生水,肺屬金,腎屬水,是一種相互資生的關係,肺為腎之母,腎為肺之子,其主要表現在呼吸和水液代謝兩方面,例如:腎衰的病人,除了給其調理腎之外,還要調理其肺和脾,這就是利用它們的相生之功能,整體論的調補腎臟,效果要十分顯著。
若肺氣不能宣降,水道失於通調,可導緻小便不利,水液滯留,發生水腫,若腎氣不足,水氣上泛,可導致肺氣虛,肺失宣降,發生咳嗽,氣短,不能平臥,水腫等。
水生木,腎屬水,肝屬木,是一種相互資生的母子關係,腎是肝的化源,滋水涵木,腎為水髒,肝為剛臟,陽氣易亢,還需腎陰的滋養,而腎陰(精)再生的物質基礎,有需肝血的不斷補充,而且腎陽化氣,受氣於肝,腎水為命門之火所蒸,化氣上升,肝氣受益,腎陽可以溫肝膽,腎陰不足,肝失柔養,會出現眩暈,頭痛,急躁易怒,耳鳴,高血壓,震顫,麻木,抽搐,肝陽上亢,亦可下腎陰,腎陰虧虛,出現頭痛,目眩,腰酸,遺精等症。
水:水旺得土,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木多水縮;強水得木,方洩其勢。
水能克火,火多水幹;火弱遇水,必然熄滅。
水賴金生,金多水濁;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水主智,其性聰,其情善,其味鹹,其色黑。水旺之人面黑有採,語言清和,為人深思熟慮,足智多謀,學識過人。太過則好說是非,飄蕩貪婬。不及則人物短小,性情無常,膽小無略,行事反复。
4.賀鉦涵的姓名在五行中是何意義
(女) 繁體 簡體
筆劃 繁體
筆劃 姓名學
筆 畫 五行 偏旁
部首 拼音
賀 賀 9 12 12 水 貝 hè
鉦 鉦 10 13 13 金 钅 zhēng
涵 涵 11 11 12 水 氵 hán
美名騰名字打分:
名字賀鉦涵評分:
文化印象78 分。 (參考成語、詩詞等因素)
五格數理98 分。 (參了考周易數理吉凶)
美名騰美名總評:
鉦此字為美名騰推薦用字,能較好的與您的姓氏搭配。
涵涵系女子名常用字。能較好的與起名用字鉦搭配。
字義鉦表示鉦歌、鉦鼓、鉦鐃;涵表示滋潤、包含、包容,意義優美。
音律賀、鉦、涵的讀音是hè、zhēng、hán,聲調為去聲、陰平、陽平,音律優美,朗朗上口。
字型賀為上下結構,姓名學筆劃12畫;鉦為左右結構,姓名學筆劃13畫;涵為左右結構,姓名學筆劃12畫;字型優美,利於書寫。
五格該名字的五格筆劃搭配為12-13-12,五格大吉。
轉載請註明出處風水知識網 » 五行卻水叫思涵行嗎(男孩子叫叫思涵怎麼樣)
猴女寶寶五行屬土(五行缺土猴年女寶寶起名,韋思什麼??後面起什麼名字好聽又有意義)
2022-06-14閱讀(66)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猴女寶寶五行屬土,內容包括五行缺土猴年女寶寶起名,韋思什麼??後面起什麼名字好聽又有意義, 猴年五行缺土小寶名字應該要怎麼起是比較好的,猴年2016年4月17日午時14點50出生的女孩五行缺什?猴年2。男孩好聽名參考熙茂 形
五行屬火的哪一生(哪年出生的人是火命)
2022-06-14閱讀(63)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五行屬火的哪一生,內容包括哪年出生的人是火命,“爐中火大海水山下火”等等的命,各是哪一年生的.請複制一?愛問,1986年農曆九月初一早上出生的屬五行什?愛問。丙寅(1926、1986)丁卯(1927、1987)爐中火 甲戌(1934、1994)乙亥(1935
五行屬土和什麼相剋(五行土與什麼相生相剋)
2022-06-14閱讀(62)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五行屬土和什麼相剋,內容包括五行土與什麼相生相剋,五行屬性請問金木水火土這五行怎樣相剋呀?我的戰士是土,打什麼樣,五行缺土和水可以起五行帶土和水的名字嗎?不是水土相剋嗎愛問知識。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
五行缺木的人生運勢(八字缺木缺金怎麼改運?)
2022-06-13閱讀(59)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五行缺木的人生運勢,內容包括八字缺木缺金怎麼改運?,什麼方位是缺木命人的吉方位?愛問知,缺木命人的開運吉祥物?愛問知。生辰八字與五行是密不可分的,一個人的八字中,包含著五行,但八字中的五行也不可能全部都有,而不缺五行。
由此可见,五行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例如饮食、耕作等息息相关的,而且五行也是一种哲学,是一种朴素的宇宙观。
(1)五行的概念
五行是人们根据水、火、金、木、土这五个事物的特征,将其逻辑化、抽象化、概括化,使其成为一种分析工具,对人自身、人与自然界、自然界进行分析。例如,认为水的性质寒润、下行,火具有阳热的特性,金具有坚韧有力的特征,木具有生发的特性,土具有生长的特点。于是人们根据五行的特征,把季节、气候、生长过程、五脏与五行联系起来。
例如把木与春、火与夏、土与长夏、金与秋、水与冬联系起来;把木与生、火与长、土与化、金与收、水与藏联系起来;把木与风、火与暑、土与湿、金与燥、水与寒联系起来;把木与肝、火与心、土与脾、金与肺、水与肾联系起来。
(2)五行之间的关系
①相克。“五行相克”却确有其说。“克”顾名思义,就是克服、抑制的意思,五行相克指的是五行之间是相互克服、抑制的。
五行相克,形成一个循环圈。例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之间中的任意一行,都是既可以克五行中的其他一种,也可以被五行中的另一种所克。
②相生。五行不但相克而且相生。“生”顾名思义,就是资生、推动的意思。五行之间相互滋生、推动,形成一个循环圈,这种相生关系也被称作母子关系。
例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中的任意一行,都是既可以生五行中的其他一种,也意一行,都是既可以生五行中的其他一种,也可以被五行中的其他一种,也是可以被五行中的其他一种所生。
③乘侮。“乘”指的是乘袭,主要针对相克而言,“侮”指的是欺侮,主要针对相生而言。五行乘侮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主要是由于五行中一行过盛或虚弱造成的。
例如,如果木过盛,而木克土,则会抑制土,即乘土,而且还会侮克制自己的金;如果木过于虚弱,则会受到金的克制,而受到土的欺侮。
在五行中,相克相生被称作制化,即制约、化生;而乘侮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
五行学说的形成
对五行学说的形成,古今中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尚无定论。直至今日,仍然是中外学术界还在关注的课题之一。纵观历代学者所论,可概括为以下四种观点:
1.五方说
人类空间意识的起源基础是方位观念。一般认为殷商时代已有了五方观念,甲骨文虽没有明确的五方概念,但对于四方及四方风的记述已经很明确,殷人把商朝的领域称为“中商”,而与“东土”、“南土”、“西土”、“北土”并举,用五方总括整个空间方位。
空间方位的划分,在古代有着十分重大的文化意义,它意味着人类告别茹毛饮血的混沌生活状态,第一次把自己的生存放在一个规则的、有意义的文化背景之中,把自己的思维、认识确定在有条不紊的空间系统中,使一切客体对象都能在这个系统中秩序化、结构化。
因此,五方观念的形成,就可以作为一种原型模式,规定、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而形成五方分类配位信仰,此为五行学说的重要思想来源。
2.五季说
五行的本义是天地阴阳之气的运行,即五个季节的变化。
五行历遗义,将一年 365日分为五段,以木、火、土、金、水分别统配,并重构五气流行图,按五行相生依次流转。
行有五,时有四何?四时为时,五行为节。”也认为五行就是五个时节。
3.五星说
上古时代,星相知识较为普及,所谓“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 ,农夫之辞也;’三星在天 ’,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 ’,戌卒之作也;’龙尾伏晨 ’,儿童之谣也 ”。
古人在观察天体变化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肉眼可观察到的水、金、火、木、土五星有规律的运动,此五星又称为辰星、太白星、荧惑星、岁星和镇星(或填星),认为五星是五行的根源,而且五星在宇宙中的运动规律与四时气候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五行之序乱,五星之变作。”“五星不失行,则年谷丰昌。”
“天有五行,地有五岳。”即相对于地上五座大山来说,天上有五大行星即五行,五行的初义就是指五星的运行。
4.五材说
五材指自然界的五种基本物质,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生产生活必需的具体物质。
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
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是为人用。”更具体地表述了五行为人们生活、生产所必需的思想。
故天有三辰,地有五行。
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其中所说的“五行”,就是指五材。
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即金、木、水、火与土发生关系,土是中心,由此而生成了各种各样的物品,五材则成为构成其他物品的最基本的五种元素。
一般认为,五行作为哲学概念:“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这里记载了五行的名称、次序、性质和作用,但没有涉及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材)言五者,多有才干也。谓之五行者,若在天则五气流行,在地世所行用也。”可见由“五材”易名为五行,实现了由实体到抽象的升华过程,从而标志着五行作为哲学概念的形成。五行只有抽象为五种功能属性以后,才可以作为归纳自然社会万物万象的模型。
春秋以后,古代思想家开始探索五行之间的关系,逐渐确立了五行之间存在着既相克又相生的内在联系。古人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水能灭火,金能伐木等现象,从中认识到五行之间的制约关系,如《左传》中多次提到“火胜金”、“水胜火”。《素问·宝命全形论》说“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明确指出了五种自然物质的相胜关系。对五行相生关系,先秦著作中未见明确记载,但从古人对四时气候及物候运转规律的认识来看,当时已具备五行相生次序的概念。认识了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并将其广泛用于解释自然界乃至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这标志着五行学说的成熟。
综上所述,对五行学说的起源至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然五行说之为五行说,在于它是一个具有内在结构和动力机制的体系,而不在于它把金、木、水、火、土五材或别的五种东西如此这般地凑合在一起。五行体系的精义,一在它是一个把世间众物分门别类的形态学分类体系,二在它是一个解释世间万象相生相克的动力学功能系统。因此,五行学说作为一个系统而言,重要的是其整体的结构和功能,而不是其中某个层面或某些单一的成份,因而要探求五行学说的起源,就应追究其以“五”为基础对万物进行分类、以“五”数的对待循环原理解释各种现象的生成变化机制的结构和功能特征的起源。
时间和空间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依据和人类领会世界的基本知性形式,而时间观和空间观最直观和最原始的表现形式就是历法。历法制度以及与之相关的时空观就是先民们仰观俯察、理解宇宙、经纬天地、领会历史的基础,天文定五方,历法分四时,五方、四时就成为五行分类体系的基本图式。而五行相生,不过是春夏秋冬四时此消彼长、生生不息的自然节律,五行相克则反映了五行体系中相对方位的对立关系,《春秋繁露·五行相生》说:“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行者,行也,其行不同,故谓之五行。五行者,……比相生而间相盛也。”由此可见,原始天文学和历法月令制度,才是五行学说真正的文化源头和知识原型。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2010-07-15
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的特性认识和分析事物和现象的属性,运用五行生克规律阐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哲学理论。其主要理论包括五行的概念与特性、事物的五行归类和推演,以及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五,即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含有运动变化之义。随着古人对五行认识的不断深化,五行的物质元素意义逐渐被淡化,其方法论的作用则日益加强和突出,逐渐演变成一种固定的理论框架和思维模式。五行的特性被抽象出来,并作为分析、归纳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属性及研究各类事物内部相互联系的依据,进而采用取象比类和推演络绎的方法,将某方面相同、相近、相似性质的事物或现象分归于五行之中。这样五行不再特指某种自然物,而是具有一定属性或功能的某种事物和现象的代称或符号。
一般认为,《尚书·洪范》所载“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是对五行特性的经典性概括,也是后世对五行特性阐发的主要文献依据。
木的特性:“木曰曲直”。“曲”,屈也;“直”,伸也。“曲直”,是对树木生长形态的生动描述,言其主干挺直向上,树枝曲折向外。从树木的向上生长、向外舒展、屈伸自如等现象,引申为木具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等特征。凡具有此类特性的事物和现象,均可归属于木。
火的特性:“火曰炎上”。所谓“炎上”,是指火在燃烧时具有发光放热、光热四散、蒸腾上升之象,引申为火有温热、光明、升腾等特性。凡具有此类特性的事物和现象,均可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土爰稼穑”。“爰”,通曰;“稼”,指植物播种;“穑”,指庄稼收获。土地可供人类从事种植和收获谷物的农事活动,因而引伸为土有生化、承载、受纳等特征。凡具有此类特性的事物和现象,均可归属于土。由于先民对土的认识比较深刻,因而也就特别重视,故有“土辖四方”、“土为万物之母”的说法。
金的特性:“金曰从革”。所谓“从革”,有顺从和变革两个方面的含义。金的“从革”特性,来自对金属物质顺从人意、改变外形、制成器物的认识。《尚书·洪范》孔颖达疏注“金可以从人改更,言其可为人用之意也。”以此引申为金有变革、肃杀、敛降、洁净等特性。凡具有此类特性的事物和现象,均可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水曰润下”。所谓“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寒凉、性质柔顺、流动趋下的特性,进而引申为水有寒凉、滋润、向下、闭藏等特性。凡具有此类特性的事物和现象,均可归属于水。
综上所述,五行的特性,虽然来源于人们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特性的具体观察,但经归纳和抽象以后的五行特性及其运用,已经不再是原来所指的具体事物,而具有更广泛、更抽象的涵义。
(二)事物的五行归类
五行学说依据五行各自的特性,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五行归类,从而构建了五行系统。对事物进行五行归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取象比类法
取象比类,是指从事物的象(性质、作用、形态等)中找出能反映其本质的某些特有征象,然后与五行各自的抽象特性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类的方法。如某事物或现象的特征与木的特性相类似,就将其归属于木;若某事物或现象的特征与水的特性相类似,则将其归属于水,等等。
以方位配五行为例:旭日东升,有似木性升发,故东方属木;南方气候炎热,有似火性炎上,故南方属火;日落西方,有似金性沉降,故西方属金;北方气候寒冷,有似水性寒凉,故北方属水;中央管辖四方,有似“土辖四方”,故中央属土。以季节配五行为例:春季草木萌发,蛰虫复醒,生机盎然,有似木之特性,故归属于木;夏季赤日炎炎,地气升腾,生态繁盛,有似火之特性,故归属于火;农历六月古人称为长夏,此时温度高、湿度大,是许多植物结果的关键时期,有似土性生化,故长夏归属于土;秋风一起,万物萧疏,生机潜降,有似金之特性,故归属于金;冬季严寒,蛰虫深藏,有似水之特性,故归属于水。
从上述举例可见,取象比类是以事物相对突出的特点、特征与五行特性相类比而得出的推断,因而这种归类方法所得出的结果是或然的,有时不免有牵强附会之处,所以在实践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推演络绎法
推演络绎法,是根据已知某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与此事物相关的其他事物之五行属性的方法。自然界的五气、五化、五色、五味、五谷以及人体的五体、五官、五志等的五行属性,大多以此法推演而定。以自然界的五气配五行为例:春季属木,风为春之主气,故风亦属木;秋季属金,燥为秋季之主气,故燥亦属金;长夏属土,湿为长夏之主气,故湿亦属土冬季属水,寒为冬季之主气,故寒亦属水。
以人体为例:已知肝属木,由于肝合胆、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由此可推演络绎胆、筋、爪、目皆属于木。同理,心属火,而心合小肠、主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由此推演络绎小肠、脉、面、舌也属火;其他以此类推。
五行学说以五行的抽象特性为依据,运用取象比类和推演络绎的方法,将各种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或现象划分为五类,分别归属于木、火、土、金、水五行之中。同时认为属于同一五行属性的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关的联系。中医学运用五行学说,依据五行属性,将人体的各种组织结构和心身功能活动,归类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大系统;并在天人合一思想指导下,将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有关的事物或现象进行联系,形成人体内外环境相统一的五行整体结构系统。
(三)五行之间的关系
五行学说不仅探讨各类事物的属性、特点,并将它们划分为木、火、土、金、水五类,同时也用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等来探索和阐释复杂系统内部各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五行之间存在着动态而有序的相互资生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相生和相克的结合,共同维持着五行系统的动态平衡和相对稳定,以推动事物的生化不息。五行生克关系的异常,则表现为相乘相侮或母子相及,主要用于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这里仅就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予以介绍,生克关系的异常将在“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部分阐述。
1.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依次递相资生,循环不休。
在五行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存在着“生我”和“我生”两方面的关系,《难经》将此形象地比喻为“母子”关系,其中“生我”者为我之“母”,“我生”者为我之“子”。如水生木,则水为木之“母”,木为水之“子”。水与木属相生关系,也就是母子关系,也称为“生我”与“我生”关系。余以此类推。
2.五行相克
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依次递相制约,循环不休。
在五行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和“我克”两方面的关系,《内经》将此形象地比喻为“所胜”、“所不胜”的关系,即“克我”者为我之“所不胜”,“我克”者为我之“所胜”。如以土行为例,土克水,水是土的“我克”者,故水为土之“所胜”;木克土,木是土的“克我”者,故木为土之“所不胜”。余以此类推。
3.五行制化
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生中有克,克中有生,以维持五行之间的协调和稳定。
五行制化,源于《素问·六微旨大论》“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之论,是五行相生与相克相结合的自我调节机制。五行的相生与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则事物的发展就会过分亢奋而失衡。只有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反相成,才能维持事物间的协调平衡,促进事物稳定有序的发展变化。诚如张介宾《类经图翼·运气》所说:“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五行的相生与相克并不是绝对均衡的,或者以生为主,生中有克;或者以克为主,克中有生。如以火为例,木能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而金克木,生中有克,可以防止木对火的过度资生而导致火旺;水能克火,但火能生土,土又能克水,克中有生,可以防止水对火的过度克制而导致火衰。由此可见,五行学说是以五行的相生相克来说明各子系统之间复杂的调控机制,防止某一方的太过或不及,维持五行整体系统的动态平衡。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不是简单的两行之间的关系,而是五行之间彼此作用的连锁反应。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现象与控制论的反馈调节原理极其相似,五行的每一行都是控制系统,又都是被控制对象;五行的生与克,实际上就代表着控制信号与反馈信号两个方面。从控制论看,五行的生克制化,就是由控制系统和被控制对象构成的复杂调控系统,对系统本身的控制和调节以维持其协调和稳定。
五行学说与中医学的关系
2015-06-25
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一样,不但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还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治疗依据,至今,五行学说仍然被中医学广泛应用。
(1)借五行“析”五脏。中医学利用五行这一分析工具,详尽解释了五脏之间的关系。五行学说认为,肝喜条达,因此与生发的木对应;心有温照的作用,因此与阳热的火对应;脾主运化,因此与生长的土相对应;肺有清肃的功效,与坚韧的金相对应;肾主水,与寒润、下行的水相对应。根据五行相克相生的关系,可以推出五脏之间的关系。例如根据五行相克,可以做出如下推断:肝主疏泄,可以有效抑制脾的郁滞;脾主运化,可以有效抑制肾水过多,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淹”;肾主水,可有效缓和心火过盛;心阳可有效抑制肺过于清肃。根据五行相生,可以做出如下推断:肾精可以养肝,肝血可以养心,心阳可以温脾,脾土可补肺,肺气可助肾水。
(2)观五行识病因。五脏同五行一样,是相克相生的,也表明人体脏腑处于健康状态,人体不会出现什么异常;但若五脏出现乘侮,即五脏中的某一脏在某种因素的影响下,过于充盛或者衰弱,则很有可能会导致其他脏腑出现异常。例如,若脾脏出现异常,有可能会影响肾脏和心,造成背脏、心脏功能素乱。脏腑中若有一个器官发生病变,其他脏腑未必一定会受到影晌。若其他脏腑功能正常、旺盛,则不会受发生病变的脏腑的影响,只有其本身较为虚弱时,才会受到攻击。中医学在应用五行学说寻找病因时,一方面要判断脏腑异常是否是由其他脏腑功能紊乱造成的,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脏腑发生病变也有可能是其他外在因素引起的,因此,一定要谨慎,不要“误判”。
(3)利用五行治疗疾病的原则。中医洽疗疾病,不是“一叶障目”,“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除了对发生病变的脏腑进行治疗之外,还要诊断是否其他脏腑也受到了影响,若受到了影响,也需治疗。外另五行学说不是万能的,它不能解释脏腑出现的所有问题,因此,在运用五行学说治疗疾病时,要注意其局限性。
五行学说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上的体现
2013-12-17
祖国医学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机体内脏功能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异常变化都可以反映到体表,而在色泽、形态、声音等方面表现出来。因此,在诊断上可用五行综合望闻问切四诊所得的资料,根据五行所属及其生克乘侮的变化规律来推断疾病。
例如,病人有目赤肿痛,烦躁易怒等表现,便可考虑肝木为病,肺阴虚的病人,出现两颧红色,则是“火乘金”的征象,病情较重,脾虚柏病人面见青色,为“术乘土”的征象;心脏病人面见黑色,为“水克火”的征象。所以,《难经》说:“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电。”
在辨清了脏与脏之间的相互关系后,在治疗时,除了对本脏病变进行处理外,还应考虑到其他有关的脏腑,并调整其关系,控制其传变,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五行学说在治疗上的具体运用,可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1、木郁达之。木郁是指肝气郁结而致瘸,达之是通过治疗使之畅选。也就是说肝气郁结的病人,如果在临床上表现两胁胀满或窜痛、胸闷不舒、呕吐酸水、食欲不振、腹痛、腹泄等症状时需用“疏肝法”治疗。
2、火郁发之。火郁是指热邪伏于体内,发之是因势利导而开泄的意思。例如,心火上炎,出现烦躁不安、失眠,或口舌糜烂、小便色赤而淋沥疼痛、舌质红与绛,此时,需用“清心泄火法”。
3、土夺之。土郁是指湿邪郁阻脾胃,夺之是指祛除湿邪不使滞留。也就是说如果湿热之邪郁阻脾胃,临床上出现大便稀薄而热臭、舌苔黄腻、脉濡数等症状,需用“苫寒燥湿法”治疗,或寒湿之邪郁阻脾胃,临床上出现胸闷恶心、呕吐、腹胀、大便清稀,舌苔白腻、脉濡缓等症状,需用“苦温化湿法”治疗,或湿热蕴结下焦,临床上出现小腹急胀、小便浑赤,小便时涩痛、淋沥不畅、舌苔黄腻等症状,需用“清热利湿法”治疗。
4、金郁泄之。金郁是指肺气不宣,泄之是用宣降法使之通畅。例如,因风寒袭肺,导致肺气不宣,临床上出班鼻塞、喉痒、咳嗽、痰多,苔薄白等症状,需用“宣肺化痰法”治疗。
5、水郁折之。水郁是指水气郁滞于内,折之是指调节、制约的意思。例如慢性肾炎周肾阳衰弱不能化气行水,临床上出现颜面苍白、眩晕,腰痉痛、四肢发冷,小便短少、浮肿自头面部开始延及下半身,按之凹陷不起,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等症状,需用“温阳利水法”治疗。此外,“汗法”、“逐水法”也属于水郁折之的范围。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010-07-16
五行学说作为中医学重要的思维方法,在中医理论的建构和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体五脏系统的建立、天人相应的阐释、五脏生理联系的认识、疾病发生和病机传变的辨析、诊法辨证的确立以及治则治法的确定,都与五行学说有着直接的联系。
(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联系
1.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五脏分别纳入五行系统之中,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特征。如木性曲直,枝叶条达,具有向上、向外升发、生长、舒展的特性;肝属木,故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通气血、调畅情志的功能,亦曰肝主疏泄。火性温热、炎上升腾、光明;心属火,故心主血脉以推动血液循行全身,心阳温煦与肢体寒温相关,心主神明而为脏腑之主。土性敦厚,生养和承载万物;脾属土,故脾主运化水谷,化生精微物质以营养脏腑形体,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金性清净、肃杀、收敛;肺属金,故肺气有下降之性,能清除废物,保持人体的洁净。水性滋润,有下行、闭藏等特性;肾属水,故肾能藏精,滋润全身,并有主水液的功能。
2.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
五行学说除以五行特性类比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特点外,还以五行特性为依据,运用事物的五行归类方法,将人体的六腑、形体、官窍、情志等分别与五脏相联系,构建了以五脏为中心的五大功能系统,体现了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又将自然界的五方、五时、五气、五化、五色、五味等与人体中的五脏系统联系起来,如以肝为例,“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肝主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是以知病之在筋也”(《素问·金匮真言论》),这样把自然界的东方、春季、青色、风、酸等,通过五行中的木与人体的肝、筋、目等联系起来,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表达了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念。
3.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心、肝、脾、肺、肾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有机配合的。中医学在其理论建构中,充分运用五行生克制化规律,阐释五脏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五脏之间的相互资生关系是:肝木生心火,如肝藏血以济心,主疏泄以助心行血;心火生脾土,如心阳温煦脾土,促进脾的运化;脾土生肺金,如脾主运化,化生精气以养肺;肺金生肾水,如肺之阴津下行以滋肾,肺气肃降以协助肾之纳气;肾水生肝木,如肾藏精生血以滋养肝血,肾阴滋养肝阴以防肝阳上亢。
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是:肾水克心火,如肾水上济于心,能制约心阳以防止心火偏亢;心火克肺金,如心阳温煦,可以防止肺寒宣降失常;肺金克肝木,如肺气清肃下降,能抑制肝气的升发过度;肝木克脾土,如肝气条达疏畅,可以疏通脾土的壅滞;脾土克肾水,如脾运化水液,可以防止肾水泛滥。
应当指出,五脏的功能是多样的,其相互间的关系也十分复杂。运用五行的特性并不能解释五脏的所有功能,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也很难全面解释五脏之间十分复杂的生理联系。事实上,五脏中的任何两脏之间,既存在着相互资生、助长、协同的相生关系,这种关系是双向的;同时也存在着相互抑制、制约、拮抗的相克关系,此种关系也是双向的。相生、相克在任何两脏的关系之中都可能是双向同时进行的。例如,肝与肾的关系,如果用五行学说加以认识,肝属木,肾属水,水能生木,二者为母子相生关系。若从两脏生理功能的实际情况出发,肝藏血,调节血量,血中运送的精微可以化生和补充肾精,此即所谓“血能化精”;而肾藏精,精能生髓化血以充养于肝,此即所谓“精能生血”。因此常把肝肾的相生关系称为精血互生,肝肾同源。可见,肝肾母子关系的相互滋生就不仅仅是五行学说中水生木所能全部概括的。另外,肝肾在生理上还存在着藏与泻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关系。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能行精,可促进生殖之精的排泄;肾主封藏,固摄精关,能防止生殖之精妄泄。二者相反相成,共同调节着生殖之精的依时、有度的外泄。显然,肝肾在生理上的关系,要比水生木的母子关系丰富和广泛得多。可见五行的生克制化,实际上仅是用以说明五脏之间生理联系的一种解释性模型,具有其本身的局限性。
(二)说明人体发病及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五行学说根据“同气相求”的原理,即同一行的事物与现象之间有着相互感应的关系,可以说明多种病因与人体发病的关系;同时,以五行生克的异常,即母子相及与相乘相侮可以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1.说明人体疾病的发生
六淫邪气之风、暑(火、热)、湿、燥、寒,情志刺激之怒、喜、思、悲(忧)、恐(惊),其五行属性分别为木、火、土、金、水。这些邪气侵犯人体时,由于五行同气相求,多先伤及其五行属性相同之脏。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风伤筋”,“酸伤筋”,“热伤气”,“苦伤气”,“湿伤肉”,“甘伤肉”,“燥伤皮毛”,“辛伤皮毛”,“寒伤骨”,“咸伤骨”等。
另外,五脏外应五时,各有所主季节:肝气应于春,心气应于夏,脾气应于长夏,肺气应于秋,肾气应于冬。五脏在其所应的季节最易感受时令邪气而发病,如春多发肝病,夏多发心病,长夏多发脾胃病,秋多发肺病,冬多发肾病。又如形体痹病的发病也是如此,《素问·痹论》认为痹乃风寒湿邪气所致,若“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因为春、夏、长夏、秋、冬五时可产生相应的风邪、暑热邪气、湿邪、燥邪、寒邪,所以不同的时令之邪,可以伤及不同的内脏及其所属的形体,而形成季节性多发病。
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五脏在生理上的相互联系,决定了它们在病理上必然相互影响。五脏之间的病理影响称为疾病的“传变”,这种疾病的传变可以借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异常来加以阐述。五行生克异常,是指五行之间正常的相生或相克关系遭到破坏而自我调节机制失常,包括相生关系失常的母子相及和相克关系失常的相乘与相侮。
(1)相生关系的传变
相生关系的传变,是指疾病顺着或逆着五行相生次序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种类型。
五行之说,自古有之,它与”八卦易经”同为远古的”积精全神,与天地合一”的圣哲,在静悟中了然宇宙人生的真理,并将其密码包藏在极其简单的符号中(如太极八卦,阴阳五行),以传后世。后来,智慧超群的大师们,即所谓真人、至人,在大彻大悟中,解析翻译出一些密码,并进行推衍,发露其丰富而深邃的内涵。如上古伏羲画八卦,但其卦辞经文均为后世的文王、孔子所系。历代大学者又写出卷帙浩瀚的易理巨著。五行之说,便是与易理相辅而行的哲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行始见于《尚书•洪范篇》,该篇有”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的经文。此在殷周交替时期,已经作为文字记录下来了,并解释了这五种物质的特性”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这便是五行最早的记载。在这之前,也只不过是”金、木、水、火、土”五个字(符号)而已。
后世的大学者,把五行的生克,顺逆,相互制约的原理,用以说明自然界事物和社会现象发展变化的相互关系;医学家把它运用到人的生理,病理领域中,并作为诊断治疗的重要理论工具,在中国医学的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历代易学家,医学家对五行都有阐述。
近代农民思想家王凤仪先生本是一位目不识丁的农夫,由于笃尽伦常,义赴友难,自诚而明,在大彻大悟中,对金木水火土五行又作了有别于前人的阐释,不拘泥于古说,把它有效地运用到人的性理,伦理和社会之中,发明了性理疗病法,教人化除气禀性,推转五行,尽性立命,直至超凡入圣,了生脱死。先生说:”要成圣贤仙佛,非推转五行不可。常人偏于哪一行,终久还要死在哪一行上。”如此看来,凤仪先生岂不正是”对远古五行密码作了全新破译”的大智大慧的至人吗!
五行说是古人从大自然各种现象的变化运转中悟出来的。先生说:”太阳出于东方,东方为木,为仁;经南方为火,为礼;落于西方为金,为义;到北方就黑了,为水,为智。(中央为土,为信)。这正是上天垂象。可惜人都不知效法呢。”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要能与天合一,与大自然合一,就成道了。
五行性理简称为”五行性”。人是禀赋五行之气而生,木主仁,火主礼,土主信,金主义,水主智。人的元性是具备此五常之德的。然而由于气禀所拘,物欲所蔽,致使光明澄澈的元性受到污染,不得复明。故有禀性气质之偏。如人的性格有急、缓、智、愚、明、暗、达、滞、清、浊、薄、厚、宽、窄等等之不同。所以常人的五行性不是逆就是克,阴盛阳衰,不仅环境不顺,命运多乖,且可疾病缠身,痛苦不堪。凤仪先生发明性理疗病法,便是根据五行性理,使人的心性转逆为顺,化克为生,拨阴取阳,从而愈病。如能达到五行圆转,既可修身又能齐家,可使人的精神境界臻于至善。
五行性理,”性”是指人的性格与气质,”理”就是规律或法则。先生明道之后,深悟五行之哲理,教人掌握五行性理及其变化的规律,不仅要认识它,还能够驾驭它,使之按正常规律运行,使可掌握自己的命运,改善人我之间的关系。在治疗疾病方面,可通过五行性阴阳消长的道理来探测人的躯体脏腑疾病变化的情况,并可自我调节,自我平衡,拨阴取阳,可使疾病自然而愈。多年沉疴,由此霍然而愈者,不胜枚举。
五行性的阴阳消长之变化,可由人的面形、体态、气色、声音以及气质的清浊中观察出来(与《内经阴阳二十五人篇》不同)。先生在性理疗病的实践中,发现怒恨怨恼烦及贪妄不平之心,是危害身心健康和破坏人我关系的主要因素,这是属于五行性中的阴面。其阳面则为纯洁善良光明之德性。(这里所讲的阴阳是心性的阴阳,不同于中医学生理,病理的阴阳)。先生说:”怒恨怨恼烦是五毒,怒伤肝,恨伤心,怨伤脾,恼伤肺,烦伤肾”。五毒是人的气禀性,化除五毒,即是”化性”,此乃五行性理学说的关键。
先生说:”人的命都是好命,只因人的性不好,才把命闹坏了。”所以他特别强调人要化性。五行具体在每个人的心性中不是单一的,而是五行具有,但各有所偏,主次各异,阴阳悬殊,并有生克顺逆,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因而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性格与气质。
五行表现在性、心、身三界中,无须勉强划分,将每一行的表现内容分属于性心身。其实心与性,总是彼此关联,相互制约的,而身又受心性的支配。所以每一行在三界中的作用,是无法截然分开的。譬如阳木仁德,既含藏在心中,也体现在性中。阴火在心和性中都表现为急躁。如此等等。研究五行的关键就是拨阴取阳,推转五行。
凤仪先生不拘泥古人之仅使五行滞于理论上的阐释。而是在历史上第一次将五行运用到为人处世,修身齐家等日用生活的实践中,使五行思想与现实融会起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价值。五行性识别如下。
1、木性
木性的外表,面长瘦而露骨,上宽下窄,色偏青,身体细高,肩背耸直,脚步高压有声,语音直而短,齿音重,气芽轩昂,生气时面带凶气,多现青色。木性分阳木阴木,形同,而气质清浊随心性变化。
阳木即是真木,是木之本性,主仁德,正直有主意,有担当力,敢作敢当,好生恶杀,公而忘私,心口如一,遇事不盲从,有定见。处事不诌谀,行为端正,能忍辱。所以先生说”木是能立的。”常存悲天悯人之心,化欲求世之愿,舍己为人,古往今来,凡成大业者,皆俱阳木之性。阳木的核心是一个”仁”字,它体现了天地的好生之德,正如果木核中之”仁”,具有生生不息之机。
阴木性情粗暴,出言撞人,好阴沉,因小失大,以私害公,以情悖理,性多偏激,执拗顽梗,高傲自大,不易接近。不服人,好毁谤,掘人隐私,好抗上,宁折不弯,不接受意见,做事不许人反驳,器量窄小不耐激触,难成事功。在家庭中多亏孝道。平生遇事多难,常不如意,因而怒气填胸,愈形乖戾。
阴木好怒,怒的表现:
(1)受人压制,到在忍无可忍的时候,竟气得深身发抖,一旦暴发,便燃起怒火,甚至一试决斗,后悔莫及。
(2)人之所为,违背己意,大发脾气。
(3)见事不合理,出于气愤,打抱不平。
(4)不满情感,发泄于外,有时火冒三丈,暴躁如雷,不考虑后果。
(5)怒的特点,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往往干出无法挽回的蠢事。
阴木内存,好怒伤肝,肝气不舒,胸脯疼痛,肚腹膨胀,头迷眼花,两臂麻木,四肢无力,耳鸣牙痛以及中风等。这便是受阴木之害。要想愈病,必须拨阴取阳,化阴木为阳木,生出仁德、爱人爱物之心。如果使用”问性法”,可多问”主意”。(详见本篇《问性法》以下同)
2、火性
火性人,面上尖中宽下窄,多丰满,色偏红。走路摇摆,行动急速,说话声音尖而破,舌音重,毛发稀疏。生气时,面红耳赤。火性分阳火阴火,形同,而气质清浊随心性变化。
阳火即是真火,是火的本性。光明磊落,通情达理,温恭安祥,守礼守分,文采节制,表芽有章,聪明谦让,举止大方,事无巨细,考虑周详。能高瞻远瞩,明理达时,有”无入而不自得”之象。所以先生说”火是拨正的。”古今创制大经大法的伟人哲士,皆是阳火性的功能。阳火的核心是”明理”。不明理就等于在黑暗中走路,随时有落进陷阱的危险。
阴火性,急躁多贪,喜虚荣,好夸张,行多狂妄,奔高贪好,争名逐利。外明内暗,见人不见己,知进不知退,得理不让人。常以屑琐事故,致使全家不欢。欺负老实人,吹毛求疵,好争理,喜奉承。可与共患难,不可共富贵,做事虎头蛇尾,态度拘谨,行多过失,屡改屡犯,老年多昏愦。一生多苦。
阴火好恨,恨的表现:
(1)个人利益被伤害,气愤得不到发泄时的心情。
(2)内心潜藏着不满意,伺机报复;满足不了私欲,便耿耿于怀。
(3)自尊心受到伤害,一有触动,便引起愤恨的火焰。
(4)愈得不到发泄,埋藏在心底的祸源愈强烈,一旦暴发,便可酿成大祸。
(5)恨的特点,隐而后发,一发便易引起狂涛巨浪,往往存有预谋。
阴火内存,恨多伤心,心跳心慌,头晕目眩,惊怖不眠,甚者神经错乱,颠狂谵语,喑哑疔疮,危及身命,这是受阴火之害。要想愈病,必须化阴火为阳火,以辞让为心,责己达时。如用问性法,须问”明理”。
3、土性
土性人,面容丰厚多方,色偏黄,背隆腰厚,唇厚,手背后,行动稳重,语音宽宏,唇音重,气度沉稳,生气时面色发黄。土性分阳土阴土,形同而气质清浊随心性变化。
阳土即真土,是土之本性,信实忠厚,笃诚淳朴,宽宏大量,能容能化,勤俭朴素,克尽职责,举止稳重,言行一致,为人谋而忠,与人交而久。先生说:”土是存良心的”。对奇才异能,可兼收并蓄,厚德载物,为成功之母。阳土性的核心是一个”信”字。信是诸德之根本。
阴土性人,固执呆板,朴拙,思想单纯,蠢笨蛮横,心小量窄,近于愚直,易上当受骗。不开通,虽言信行果,未必中理。寡言少语,好生怨气,疑心特大,无中生有,以假当真。一生多累。
阴土好怨,怨的表现:
(1)受欺侮或受压抑,敢怒而不敢言的心理状态。
(2)事情没做好,受斥责,内心委屈。
(3)吃亏了,口不言,心憋屈,疑忌他人。
(4)事不遂心,埋怨别人。
(5)怨的特点,含而不露,忍而不发,不伤他人,伤自己。
阴土内存,怨气伤脾,脾胃软弱,膨闷胀饱。胃寒腹痛,上吐下泻,消化不良,食欲减退,重则噎膈转食,有伤元气,中亏气短,或气淤气窒。要想愈病,必须化阴土为阳土,明因果,生信实,法自然。如用问性法,可问”信实”。
4、金性
金性人,面形长方,色偏白,颧稍高,唇薄齿利,身段苗条,眉清目秀,举止轻灵,气度活泼,说话声音响亮。生气时面色苍白。金性分阳金阴金,形同,而气质清浊随心性变化。
阳金即是真金,主义气,性豪爽,善交际,善言谈,活泼开朗,敏捷果断,取人之长,知过必改,危难不避,劳怨弗辞,见义勇为,见得思义。所以凤仪先生说”金是分清的”。善于判别善恶是非真伪。古今成大功的奇才义士,光彩人物,多属阳金之功力。阳金的核心是一个”义”字。古人注释:”义者,宜也。”只要应当做的,虽赴汤蹈火,粉身碎骨,亦在所不辞。故古人极赞有大义的英雄豪杰,称为”大义参天”。
阴金性多虚假,好分辩,喜变更,虚妄不实,嘴甜心苦,好冷笑,习于谄媚。更为甚者,残忍嫉妒,巧言令色,笑里藏刀。妒功害能,掩人善行,喜闻人过,好言人短。刻薄寡恩。得权在位,便能乱世,凶奸之徒,多由此出。在家庭,则父子责善,夫妻寡义,分崩离析。
阴金多恼,恼的表现:
(1)对环境不满意,但又难以摆脱的心理状态。
(2)看不上的人,还躲不开,孤芳自赏,”患人之不己知”。
(3)琐事缠身,挠挠不休;或事不遂心,说不出,道不明,处于自我折磨的心境。
(4)处事虚伪,但又露了破绽时的心情。
(5)恼的特点,多出于嫉妒,好表现小动作。
阴金内存,好恼伤肺,气喘咳嗽,肺结核咯血,甚则肺痨,肺癌以及各种肺经疾病,这便是受阴金之害,要想愈病,必须化阴金为阳金,生出义气,遇事多想人之好处。如用问性法,可问”响亮”。
5、水性
水性人的面形多肥,漫团,下稍宽,色偏黑,眉粗目大,行动迟缓,语音慢而低,喉音重,气度和蔼。生气时,色发暗。水性分阳水阴水,形同,而气质清浊随心性变化。
阳水即是真水,活泼自然,随遇而安。沉稳雅静,智慧巧思,和万缘而不变。恬淡虚静,涵养力强,功成不居。真水主智慧,性柔和,智慧之光无处不照,所以凤仪先生说”水是周遍一切的”。古人淡泊明志,必宁静致远。中外发明家,多为阳水之功能。阳水的核心是”智”。孔子说:”智者乐水”,朱熹解为”智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孔子是大智者,当然乐水。老子说”上善若水”。但是知而不行的人,并不是真智慧。
阴水性人,多愚鲁,好烦闷,遇事退缩,习惯邋遢。行多迂阔、多忧多虑,自卑自弃。好包屈,喜生回头气,优柔寡断,缺独立性,进退失据,处事失机后时,一生多受气。
阴水多烦,烦的表现:
(1)窝囊苦闷,自卑退缩的心境。
(2)随不上大流,别人嫌他慢,他反嫌别人急。
(3)不合群,人家看他无能,他自己烦闷,他最不喜欢看不对他心的人。
(4)性缓慢,失机后时,好后悔,犹豫不定。
(5)烦的特点,自我封闭,人我思想感情交流的通道被堵塞。
阴水内存,多烦伤肾,腰酸腿疼腹痛,虚痿肾亏,好生闷气,气落转寒,患疝气郁结等病。欲好病,必须化阴水为阳水,多认不是,拨阴取阳。要有处知之明,生出柔和智慧。如用问性法,可问”柔和”。
每个人虽然五行俱全,但各有所偏。有的人偏于木火土性,有的人偏于木火金性,有的人偏于土水性,有的人偏于水金性等等。然而必有一种性为主,如以木性为主,以土性为主等等。每个人的形与色也不是完全一样的,如有的人是木性的面形,而是火性的颜色。或土性的面形而金性的颜色,或金性的面形而木性的颜色。声音亦是如此。当然也有形色音,同属某一行的,等等不一。先生说:”看人的性要先看形,后看色,就知道顺逆了。”
二、五行生克顺逆
“五行往前行是顺”,即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往回行是逆”,木生水,水生金,金生土,土生火,火生木。”五行往旁行是相克”。(详见”五行顺逆生克图”)即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所说的相生,就是彼此相益,相互促进。相克就是相互制约,彼此克制,有伤对方。逆行就是往反方面运行了。
凤仪先生所讲的五行性理,关键是拨阴取阳。转逆为顺、化克为生,最后达到五行圆转。五行性中的逆行或相克,是发生在阴面或阴阳混杂的情况下,如能做到拨阴取阳时,就不存在逆与克了。
1、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既可体现在自身,也可发生在人我之间。
(1)自我五行相生
为人以仁德心为本,立定主意,关心他人,能吃亏忍辱,是为五行中的阳木。再能高瞻远瞩,知时达务,深明事理,事无大小,必处理得当,不计较私利,不贪便宜,这是由木走到明理火上,是为”木生火”。如能做到心胸开阔,能容能化,忠厚信实,诚恳待人,言行一致,信人不疑。事情失败,绝不怨人,这便是由阳火走到土上,是为”火生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遇事有判断力,是非分明,办事果断,义气圆足,是为阳金,这便是”土生金”。事情错了,认己不是,谦虚柔和,绝不争功,虚静自然,是为智慧水,这是”金生水”。遇事能同情人,爱护人,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这便是”水生木”了。这是男子的行运。
女子行运则与男子相反。先生说:女子以逆为顺,这样男女能互相躲开路。但孀妇则与男子行运相同。”女子以逆为顺,主要体现在家庭伦理间,在社会上工作者就不一定完全如此了。”
女子木性要立起主意,以仁慈为重,不怕困难,能吃亏让人,这是阳木。由木要向水上行,多认不是,柔和待人,不争理,不抢先,这是”木往水上行”。待人有义气,分清别浊,委曲求全,多找人的好处,是”水向金上行”。宽宏大量,如土之”厚德载物”,诚信为本,这是”由金向土上行”。遇事明理达时,绝不怨人,以礼自守,不为虚荣所引诱,”这是由土行到火上”。安分守己,坚持正见,不随是非曲直到转移,不被外物所诱惑,这是由”火行到木上”。这是女子的行运。
五行性拨阴取阳,阳气充盈,与五行相应的脏腑,都得到阳光照耀,气机畅达,自然身强体健,精力充沛,心肾相交,百病不生。
以上是五行相生的一般理论。但五行性达到拨阴取阳时,男女的行运就不一定必须截然相反了。先生说:”从前男子取法太阳,女子取法太阴,男顺行,女逆行,今后女子若明道而能自立的,也可以同男子顺行了。”这段话充分地体现了先生常说的”时代不同,行道也不同了”的独到见解。
上述男女五行的行运是五行相生的常规理论。然而具体到每个人身上,则看他(她)的本性是哪一行打底(为主)如是木性打底,就必须从木性上化阴为阳,才能够生阳火。否则,阴木绝生不起阳火来。如果是阴水性,就生不起阳木来。先生说:”水是生木的,然而阴了,就寒,寒就不能生木了”。所以必须返到阳面,才能相生。如果是阴土性打底,必须遇事责己而不怨人,化阴土为阳土,才能生起阳金。否则满腹怨气,怎能生出义气金来。其余,火性、金性,都是如此。
(2)人我五行相生
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必然要有你我他的人际关系,其中必然有五行相生的道理。
比如他是阴木性,好生怒气,说话又直又硬,不考虑别人的接受能力,张口就说。我要想与他关系处好,必须用阳水性对待他,持以温和的态度,待他怒气过后,再以温言劝解,这样,他不仅能接受,并且感激我。这叫”水生木”。否则他硬我也硬,必然闹成僵局,使矛盾激化。
比如对方是阴火性,一点就着,或争强好胜,喜虚荣,好争理。这样人,我就要用阳木对待他,定住主意,不随他转,存仁爱心,不与之计较。看他气的面红耳赤,觉得可怜,待他火气消了,清醒之后,再和他谈清道理,他自会听得进去。这叫”木生火”。
对方是阴土性,死板不灵活,固执己见,好生怨气,不能通情达理,说话死硬,很难令人接受。我则应以阳火对待他,认清他的特性,不与之争理,说清道理,耐心开导。对这种性格的人,不能急于求成,不可能用三言两语,就可使他顿开茅塞。必须掌握他的内心活动,说话能打动他的心,才能奏效。这便是以我的明理火,他的阴土,叫作”火生土”。
对方是阴金性,能说会道,花言巧语,处事虚伪,对这种人不应生厌烦心,要认清他的本质,用沉稳老练的土性对待他,不受他的欺骗,他能说就让他说去吧。不论如何,在我面前施展不了他的伎俩,最终不得不收歙他的气焰。这便是用我的土生他的金。叫作”土生金”。
对方是阴水性,性格缓慢。愚鲁不达,不明事理,好生烦闷之气。我则千万不能看不起他,要用义气的金性对待他,尊重他的人格,爱护他,托起他,使他能和我亲近,这样,他自会听我的劝导。这叫”金生水”。先生说:”托起愚人是贤人。”
2、五行相克
五行相克,既可体现在自身,也可体现在人我之间。
(1)自身五行相克
木克土:我见太深,对人不服,还说不出,暗中生怨气。假如是小孩必不听管教,这就叫”木克土”。这样人多现出面黄肌瘦的容颜,不服人属木,生怨气属土,所以最容易患胃肠疾病(脾胃属土)。木克土的性多亏孝道。如何救治呢?必须补阳火,心存孝念,明理达时(属阳火),不生怨气,遇事有主意,不越礼,自然不动禀性。既知道自己的苦恼,更要体会他人的心理,做到心胸开阔(属阳土),转为”木生火,火生土”,自可免除木克土之害。若是女子木克土的,则应木往水上行,以逆为顺,多认不是,生出柔和水,就不克了。
土克水:阴土性人,呆板固执,见识狭隘,愚而自用,遇事看开,好生闷气(属土),不听劝说。当事情失意后,便抑郁不乐,忧虑发烦(属水),不知查找原因,只知生回头气,越寻思越痛苦,越回忆越悔恨,这便是”土克水”。阴气下凝,必伤肾脏(肾属水),面色发暗,这样性格,对妻子和儿女,大为不利。自身易患腰腿疼痛,缠绵不愈。欲救治,必生出真金,找他人的好处,生出义气金,能包容人,转化为”土生金,金生水”,疾病自可痊愈。女子土克水的性,要向火上行(以逆为顺),能明理达时,不烦人,像阴土一见太阳光,土自然松软。而有活力了。
水克火:性格迂缓,愚鲁不达,逃退无据,属水,但心中贪好,外表柔和,心里着急。更或心强好高(属火),而事与愿违,大失所望时,便落得怄烟憋气,委屈后悔(属水),形成”水克火”。对心脏最为不利,易患心脏病(心属火)。现出油渍渍地暗红面色。这样性格对丈夫不利,幼年时对父亲不利。要想化克为生,必须认自己不是,立起主意,生出仁德心,不为名牵利诱,转化为”水生木木生火”可免除水克火之苦。女子水克火的性,则应水往金上行以逆为顺,找人好处,活泼响亮,生出义气金,自然能化克为生。
火克金:性格浅薄浮躁,好争理,主贪,爱显露自己(属火),不能容事,缺乏涵蓄力,咀碎好叨叨,喜分辩(属金),最好操心,对子女大为不利,家中易伤财,是为”火克金”。面色潮红,有伤肺脏(肺属金),尤其老不舍心,儿孙不愿接近他,不得享受晚年天伦之乐,易患肺心病。要想化克为生必须生出真土,宽宏大量,放下心来,以朴厚的情怀(属土)来补救其浅薄狭隘的性格,转为”火生土、土生金”。方可免受火克金之苦。女子火克金的性,则火应往木上行,要有主意,定住位,去掉贪心,生出爱人爱物的仁德之心,火缩到木上,就不克了。
金克木:好讦人之短,专找棱缝,喜说人之隐私,强词夺理,为阴金性。但当理屈词穷时,心中不服,暗生怒气(属木),内心分辩不已(属金),是为”金克木”。面现青白色,胸肋疼痛,肝气不舒,易患肝病(肝属木)。金克木的性,多难少财,儿女受克制。欲救治必须多认不是,遇事虚心让步,有自知之明,认识自己的个性强,气量小,应学会含垢纳污,冷静处事(属水),便可转为”金生水,水生木,自可消除金克木之苦。女子金克木,则金应往土上行,以逆为顺,宽厚待人,不纠缠小事,容人容物,金缩到土上,转过去,自然不克了。”
(2)彼此五行相克
人我之间相处,发生五行相克的情形,怎样化克为生呢?凤仪先生说:”假如我是火性,别人用水来克,我就躲到土上去;我是土性,别人用木克,我就躲到金上去;我是金性,别人用火来克我,我就躲到水上去;我是水性,别人用土来克我,我就躲到木上去;我是木性,别人用金来克我,我就躲到火上去。这样,自然就不受克了”。这里所说的我是木性、火性、土性、金性、水性等等,是指我偏于五行中的某一种性,并不是说我是单纯某一种性。
譬如我是火性,急躁抢尖,他是迟钝缓慢的水性,我为了避免受他的克,就要走到沉稳宽厚的土性,这样,就不受他的克了。
我是呆板执着的土性,他是直硬粗暴的木性,我为了避免他的克,就要走到灵活响亮的金上去,这样,就不受他的克了。
如果我是喜分辩,很脆弱的金性,他是得理不让人,暴躁尖刻的火性,我为了避免他的克,就要走到柔和谦让的水性上去,这样就不受他的克了。
我是温柔文静或缓慢迟钝的水性,他是咬定死理,固执不通的土性,我为了避免他的克,就要走到慈心仁爱的木性上,这样,就不受他的克了。
我是梗直倔强的木性,他是花言巧语诡计多端的金性,我为了避免他的克,就要走到通情达理的火性上,这样,就不受他的克了。
上述的自身五行相克或彼此五行相克,是指在通常的情况下发生的。但五行相克不是绝对的,例如水能克火,然而火过盛也能克水,成为”火克水”。余可类推。
3、五行逆行
五行男走女运,女走男运,便是逆行。性是根,命是果,人是什么性,就有什么命,这已是被无数事实所证验了的。
五行逆行可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害处。
(1)男子逆行
例如男子阴木性,缺乏正见,立不起真主意,遇事退缩不前,或自卑厌世,怨天尤人,看什么都不顺眼,面带愁容,抑郁不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这便是木往水上行了,对妻子大为不利。既对心身有害,家事也不顺。
男子走在阴水上,萎靡不振,意志消沉,既无办事能力,遇事又斤斤计较,分斤掰两,说话淹人,讨人厌烦,这是由水逆行到金上去了。
男子阴金性,喜好分辩、播弄是非,疑心大,信不着人,心小量窄,不能容人,见解狭隘,固执己见,好生怨气,这是由金逆行到土上去了。
男子阴土性,缺少办事能力,见识短浅,没有人缘,呆板死硬,好埋怨人,还自以为是,贪高要好,遇事争理,不安分守本,是由土走到火上去了。
男子阴火性,好贪好争,得理不让人,骄傲自大,目中无人,怒气一动,大发雷霆,充满杀机,甚至放火行凶,都干得出来,这是由火逆行到木上。如不及早转化,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五行逆行一步,都为害不浅,如连续逆行几步,则其为害就更大了。因为性是决定命的。
(2)女子逆行
女子个性强梁,好显露自己,嫌丈夫无能,阴夺阳位,抢权主事,为阴木性。争职好胜,贪高要好,性情急躁,这是木走到阴火上去了,对丈夫不利,不是多病,便是不务正业,或远走他乡,或生离死别。
阴火性的女人,性情乖张,欺压老实人,不讲理,反而好挑理,心眼死,不顺心就埋怨人,狐疑心重,这是由火走到阴土上去了。
阴土性的女子,信不着人,好分辩,说假话,不办实事,行动轻佻,不顾廉耻,易走入下流,这是由土走到阴金上去了。
阴金性的女子,缺乏沉稳性格,说的好,行的糟,严重者到处骗人,淫荡成性,为非作歹,这是由金走到阴水上去了。
阴水性的女子,放荡不拘,胆大妄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违法犯纪,为所欲为,这是由阴水走到阴木上去了。
不论男人女人,性子阴了就容易逆(当然更容易克),越逆越阴,越阴越逆,其后果苦不堪言。欲转逆为顺,首先要正心,存心正,则行为正,有什么行为生什么性,性中起了变化,拨阴取阳,自然转逆为顺了。
值得注意的是,绝不可把五行性理窄化为观人之”术”,而应视之为成己成人尽性立命之道。
4、人生四季五行
凤仪先生说:”人的一生也有个四时,春季为木,夏季为火,秋季为金,冬季为水,而土旺于四季,四季之内,含有五行”。
少壮衰老是人生的必然规律。少年时期为春季属木;男二十岁,女十八岁交夏季属火;男四十岁,女三十八岁交秋季属金;男六十岁,女五十八岁交冬季属水。
少年时期为春季,正是读书学习,长知识,明人伦的开发阶段,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处世,为一生的成就打好基础,所以春季是以”学道”为重点。
人生夏季属火,正是逐渐挑起家庭生活重担的时期,上有老人要尽孝,兄弟姐妹之间要尽悌,结婚后,要处理好夫妻关系,有了子女要尽慈。在社会上要尽到自己所担负的职责,乃是施展本领,大做一番的阶段,逐渐步入人生的成熟时期。所以夏季是以”行道”为重点。
人生秋季属金,从家庭中的仰事俯畜到社会上的风吹雨打,已经过了许许多多的考验与锻炼,事业上已初具规模,人生观早已定型,可以从数十年走过的历程中总结出一定的经验和教训,并要逐渐趋向收敛,一生的高低上下,奋斗成果已可见分晓,所以秋季是以”成道”为重点。
人生冬季属水,年逾花甲,已步入老年,到”冬藏”的时期了。应该”功成身退”,一切一切都要由下一代接替,万不可再争名逐利了。应加强心性修养,以安度晚年,了脱一切,所以冬季以”了道”为重点。
土是旺于四季的,(每一季的末四年均属土)万物土中生,土中长,土中成,并”了”在土中。如违背上述这个人生四季的准则,五行不是逆就是克,必然遭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人生四季五行也存在顺逆生克的道理。例如一个青年人,春季属木正处在学习成长生发的时期,是要日新月异天天进步的,这就是木生火,然而若整天消极沉闷,毫无生气,这便是木生水逆行了。先生曾述说他自己五行转化的过程:”我青年时期好怨人,所以生疮痨,听善书明理之后,才知道我的性是木生水,正是逆行,所以生疮痨,后来明白了,向火上转,才木生火了。”
一个人的性,对他一生的命运,有直接关系。如以木性为主的人来说:二十岁以前,走春季运,春属木,又是木性,不生不克,平平常常。由二十岁至四十岁,走夏季火运,木生火,顺生,比较顺利。四十至六十岁,走秋季属金,金克木,事情麻烦,口舌纷争,体弱不利。想要避免此克运,要义字当先,遇事责己,认过错,生出柔和智慧,则金生水,水生木,自可化克为生。六十岁以后交冬季,属水,水生木,诸事顺遂。
再以金性为主的人来说,青年时期为春季属木,金克木,宜谨言慎行免去口舌是非。二十至四十岁,为夏季属火,火克金,对肺部不利,事情琐碎,伤财诉讼。欲扭转此克运,宜明因果,达时务,生出信实心,则补阳土,自能调剂,变为火生土,土生金,消除恨怨,转克为顺了。四十至六十岁为秋季属金,二金相并为用,顺逆互见,遇事多让,以不争为上。六十岁以后交冬季属水,金生水,中平之运。
如偏于火性的人,由于阴火盛,冬季属水,形成水克火,因而老年多昏愦,欲免受其害,必及早下工夫,存仁德,树慈心,遇事沉着冷静,三思而后行,认不是,少争理,变为水生木,木生火,自可转克为生了。
人到老年属水运,本应退居,托底补漏,家事也好,事业也好,都要移交给下一代。但他仍争强好胜,把权不放,火气过旺。这也是水克火了,正是自寻苦恼,心身俱伤。
五行性在特定的情况下,也有反克之时,如曾某患腰疼病,先生为他讲病说:”你是为官的属火,平日有静坐功夫,持己待人,总以以礼自守,还是火,这是火上加火(总不得放松自己)然而你到老年属水,你性中缺水,这样就成为’火克水’了,肾属水,所以腰疼”。
儿童常有患腹部疼痛病,多为木克土所致。春季属木,又为木土性,固执呆板,好生闷气,再加上父母管教太严,必然土受木克,消化不良。家长如能善于引导,启发其天真活泼少年之本性,使木去生火,腹痛自愈。
偏于水性的人,二十到四十岁为火运,容易形成水克火。欲化克为生。必须立起主意,生出仁德的阳木来,克服其消沉自卑,退缩不前的阴水性,转为水生木,木生火,就免除克运了。
女子四季五行相克时,可参照《自身五行相克》一节的说明。孀妇的五行顺逆生克的规律与男子同。
四季五行之克逆,多因偏于五行性之阴面所致。若能化阴反阳,五行推转,率性自如时,自然不受五行克逆之束缚了。
5、五行问性法
凤仪先生说:”问性法是对病人的一种率性的方法,是由外边生的”。此法源于性理疗病的实践。凡属于五行性之相克,逆行或有所偏,均可用此法来调治,故又称五行率性法。
明确了疾病是由于五行性中的阴面所形成的克与逆,或由于缺少某一行而致病,便可用”问性法”来救治。其方法是用口呼规定的某几个字音,来淘汰阴气以补阳气,从而愈病。
最初的问性法是用”一问众答”的方式(但条件不方便者,也可单独自己问,免答。)例如患者呼”大家看我明理”,众则答曰”明理!”呼音时”明”字音要短些,”理”字音要拖长些,以不费力为度。声音不可太高或太低,以自然为宜。每呼完一次稍停,再重复呼下次。如此呼若干次后,可再呼下一行的字音。站立有困难者,可坐着。
肝病患者属木犯病,可呼”有主意”,心脏有病者属火,可呼”明理”,有胃病者属土,可呼”信实”,肺有病者属金,可呼”响亮”,肾有病属水,可呼”柔和”。也可按相生的顺序呼下一行的字音。最好是有人指导。
木克土者可呼”明理”(明理属火,木生火,火生土);女子则问”柔和”(使木往水上行)。
土克水者可呼”响亮”(响亮属金,土生金,金生水);女子则问”明理”(使土往火上行)。
水克火者可呼”有主意”(主意属木,水生木,木生火);女子则问”响亮”(水往金上行)。
火克金者可呼”信实”(信实属土,火生土,土生金);女子则问”有主意”(火往木上行)。
金克木者可呼”柔和”(柔和属水,金生水,水生木);女子则问”信实”(金往土上行)。
条件不具备者,可单独自己问性,要选择适当的时间,空气清新,环境寂静,或有树木的地方,静静地站立,排除一切杂念,身心轻松自然,针对五行生克顺逆之规律与要求,口呼规定的字音。如在问性的同时,配合呼吸,以适当的姿势,如缓慢鞠躬或其它适当运作等,则效果会更好。每呼音一次之后,可自然吸气,意念下沉,然后再呼下一次,如此认真实行,确有却病延年,巧夺”造化”之功。问性条件不方便时,可只吐音不出声,以自己能听到为度。
问性法的实质,即通过口呼具有五行阳面内涵的字音,以汲取众人或大自然中的良性信息,来调节自己的心性,从而愈病健身。变化气质。
五行问性法,也可用于新生的小儿。先生说:”小儿降生后,听他的哭声,便可知道他的禀性之所偏,哭声急的为火,慢的为水,进哭时止的为土,忽而大声哭忽而止住的就是木,声音清亮连续不断的是金。母亲认清他的性,就要按性的顺序去教他。比方男孩是木性,就要常呼明理(火),有女孩是木性,就常呼柔和(水)。常了(尽管他不懂得),性自然变化,这是教性的方法。”
三、伦理五行
个人离不开群体,有群体就必然产生人我之间的种种关系,这种种关系也贯穿着五行的道理,小则一个家庭,大则一个社会,都包含着生克顺逆,即彼此促进与相互克制的复杂关系。
1、家庭五行
在家庭中,可根据五行方位来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和应起的作用。祖父母居中央属土位,父居南方火位,母居北方水位,长子居东方木位,其它子女、子媳等居西方金位。
先生说:”父母到冬季了,就居土位。男子六十岁为冬,女子五十八岁为冬。没到冬季时,父居火位,母居水位,以在世的祖父母或死去的先祖居土位。兄居木位,自身和嫂子姊妹等居金位。土位人要如如不动,金位人是要圆情的,水位人应该兜不是,有了不是,水位人就该兜过来。木位人是以能立为主,若家人有不会做的活计,木位人就该这样说,怨我呀!火位人是主寻理的,平素到亲友家串门,不是为走人情,是为寻理的,和亲友研究当人的道,求明白了,要讲给家人听,家人要有了不是,火位人就要认(不许怨别人)。这就是人人应存的家道五行。”
做家长的居南方火位,要明理达时,对全家人的心性都要了解。对内管理家政,对外,亲朋交往,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假如事不顺心时,便定不住位,生气发火,打骂晚辈,这便是”火克金”了。
如金位人敢怒而不敢言,向兄长(木位)发泄怨气,兄长又无能为力,有苦难言,这便是”金去克木”了。
居木位的大哥,没有主意,立不起来,对父亲的威严,又不敢违抗,上压下挤,左右为难,不得不向土位的祖父母诉苦,包屈,觉得自己费力不讨好,这样,又给祖父母增加了烦恼,老人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便是”木克土”了。
土位的老人,有时对家人看不惯,力不从心,唠叨不休,常发牢骚,埋怨居水位的儿媳妇,对孩子缺乏管教,儿媳妇很难心,这又形成”土克水”了。
居水位的主妇,有苦无处诉,必要把憋在心里的苦衷向火位的丈夫倾诉,说长道短,牵涉到全家人的是是非非,这样极易点燃起丈夫的心头怒火,而引起全家不欢,这又是”水克火”了。
这样的家庭恐怕离衰败不远了。一个家庭里,不要说全部走克运,只要克一步、两步就够苦恼的了。人口少的家庭,也同样有相克的现象。
一个家庭的不顺利,往往会千万烦恼迭起的连锁反应。俗语说,祸不单行。但归根结底,还是人为的因素是主要的。为何这样说呢?因为”性是根,命是果”。试看上述家庭的矛盾情况,不是完全由于脾气禀性所造成的吗?如果同样的逆心事,为家长的能定住位,不发火,以”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的态度来面对现实,每个人都找自己缺点,便很可能出现另外一种融融和气的景象。当然,小环境要随大环境的变化。然而,许多事实证明,在同样的大环境中,”阳气充盈的家庭与阴气笼罩”的家庭(充满恼怒恨怨烦的家庭),其出现的后果差异之大,有时竟令人感到惊异!因为有的家庭却能消灾免难,化险为夷。
如果一个家庭,以道义为重,男女老少,各正本位,出了问题,各自责己,则这个家庭,必能五行圆转,和乐幸福。
居什么位,就该有什么性,各尽其道,自然会象机器一样地正常运转,不仅人丁兴旺,且能财运享通。
2、社会五行
社会五行是士、农、工、商、官,士人属金,农人属土,工人属木,商人属水,为官的属火。五大行在社会上是同样重要的,缺哪一行也不可。先生说:”五大行(音航)是国家的根,能各行归各行的本性,国家便清平了。各行有各行的本,为官的属火,是掌礼的,可以掌两面,一面教人好,一面要罚不好的,是掌人世的。我们讲道,只掌一面,能教人好,不能罚恶的是掌天道的。”
先生说:”读书人属金,要通古达今。”先生非常重视说和做的统一。他说:”念书人,因为书是书,人是人,没能把书看成是我,所以没明白。”没能照书上所说的去做,理论与实践脱节,这可以说是念书人的通病。
又说:”当教员的见着聪明的学生,便要亲他,爱他,见着愚鲁的学生,便要贬他,欺他,这便是最大的恶人”。
农人属土,万物土中生,没有农人种地,哪一行也活不成。先生说:”农人尽心竭力地种地,多打粮,是为天下增加了粮食,他自己并未多吃,少打粮也是天下少了粮食,他自己也并不一定少吃。”所以农人的责任,是绝不可轻视的。
工人属木,人类所使用的工具,都是工人制造出来的,有了工具,人类才有进步,如果没有工人做工,发明各种工具,人类就恐怕永远停留在穴居野处、茹毛饮血的时代了。所以工人是推动社会前进最重要的力量。
商人属水。先生说:”商人是以流通有无为主的,是为世界流通金融货物的。所以商人的道,不应当单纯计算金钱的得失,而在流通有无上着意,果然存这种心,虽然赔了,也有余德。”又说:”商人的道是以义气为先,柔和为本。”
为官的属火,是为民做主的。先生说:”当官的必须得民众的道,才配当官。官是民的心,民是官的体”。又说:”国家运用官吏,不是叫他们当官享官位的福,是使他们教民(为民谋福利)”。
五大行各行其道,各归本性,自会五行相生。
社会五行之间,也存在相克的问题,在历史上,时有发生。譬如士人(即知识分子)受到官方的排挤,不受重视,不得发挥其智慧与才能,这便是火克金。如果士人掌权,工人受轻视,生产下降,是金克木。又如农人的和平率下降,产品不能满足商人流通有无的需求,经济萧条,便是土克水。如此等等,余可类推。这类现象是由时代的多方面因素所促成的。
社会的五行生与克,相互之间可起到连锁反应,上述例证,只是举例说明,绝非死板的固定模式,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灵活运用。
四、五行推转与相成
“仁义礼智信是性中五行,人间的五伦(包括兄弟父母祖)是心中五行,身界的五行,就是五情。”这是凤仪先生对三界中的五行,就其广义而言的。
五常之中,仁属木,义属金,礼属火,智属水,信属土。这五样都具备,便是五行性拨阴反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