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筠松楊公風水第三十七代傳人,江西省興國縣人,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高級顧問,武漢大學客座教授、香港大學建築學院講師、中國東盟文化促進會執行會長,中國風水文化第一村三僚楊公風水研究院執行院長,是當代首位楊筠松文化民間走入大學高等學府倡導人,譽為“中國易學風水界具有影響力旳領軍人物”;擔任國內外多家企業房地產公司風水顧問,服務過數十家500企業;並榮獲“人才輩出”簽名,國際專家榮譽證書,其楊公風水學研究院傳統文化促進會授予“中國易學行業最佳示範品牌機構”,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楊公風水學“熱心公益事業進單位”殊榮。多次獲得“中國風水傳播單位”、“中國易學建築環境裝修策劃十佳單位”榮譽。接受廣東、上海、廣西、重慶多家電視台採訪,並聘為主講嘉賓。 2010年7月入選國家郵政總局“國學人物專題郵冊”。多次貴賓出席文化部,建設部北京人民大會堂,全國人大會議中心,全國政協禮堂舉辦各種大型活動。
2010年8月廣州國際會展中心、主辦了全球性大型“第二屆中國傳統文化與名人論壇暨楊公風水文化傳承發展研討會”,2011年4月江西贛州召開“第三屆中國傳統文化與名人論壇暨楊筠松先師1177週年誕辰紀念活動”、2012年11月中山大學主辦了第四屆中國傳統文化與名人論壇暨楊筠松文化巡迴公益講壇。 2010年11月廣西南寧國際會展中心東盟聯合主辦“中國-東盟傳統文化高峰論壇”,2011年5月和北京聯合大學廣西南寧聯合舉辦“東盟國際易學應用經濟發展學術研討會”,2011年10月廣西南寧東盟聯合主辦“第二屆中國-東盟文化經濟發展學術研討會”,2012年元月廣西南寧科枝館聯合舉辦“中國-東盟文化現代文明研討會暨中國一東盟儒、佛、道、、醫、武傳統文化高峰論壇”,2012年元月廣西大學土木工程學院主辦了中國—東盟文化發展論壇暨中國楊筠松文化巡迴公益講壇,2014年10月廣西大學聯合主辦了第二屆全國高等院校建築名師人居環境學術論壇”,開拓中國東盟各國文化交流合作平台,還國內外聯合主辦、協辦了數十場大型會議,會議眾多領導出席,名家薈萃。廣大易友搭建了平台。並國內多個大城市舉行了楊公風水文化公益講壇和學術演講,眾多知名房地產企業做過規劃和楊公風水知識普及講座,全國巡迴講學,受益人員達數十萬人多。
1968年上山下鄉到江西贛州興國縣梅窖店山村落戶,即明朝建十三陵赫赫有名國師廖均卿、和中國風水史上唯一科舉考試,明朝嘉靖皇帝欽點風水狀元廖文政故里店山村落戶。贛州楊仙嶺-興國縣是唐代風水先祖楊筠松隱居授業、傳播風水文化發地,其文化綿延千百餘年、歷代名師輩出。有緣得到明師不外傳楊公秘訣,得到劉江東家藏囊金寶典,經前賢指點,冥思禪悟,數十年曆練檢驗,集明師大成,掌握了楊公風水三元地理真諦。
四十餘年,認真運用楊公風水,造福人類。海內外勘察實踐中,能判斷人生吉凶禍福。實例改造中,達到趨吉避凶,心想事成境界;數萬人做過人生策劃,風水規剷,眾多地產樓盤和家居廠房進行合理風水佈局和調整,地預測和判斷眾多人物,事件發展結果。
4、楊公風水著作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楊以前郭璞留下《葬書》外,餘很少見,有,上層,民間窺視。而楊公有《疑龍經》、《撼龍經》、《龍髓經》、《黑囊經》、《正龍子經》、《都天寶》、《青囊奧語》、《天玉經》、《玉尺經》風水經典傳世。這些是千金難買傳世寶。
皇家服務宮廷風水術帶入民間,著書立說,築廬授徒,民造福,世人尊稱“救貧”仙師。
大學士歐陽圭有詩讚曰:大道無形,有像,神仙死,有葬。
其實,中國風水文化可以追溯到幾千年,風水領域裡有建樹不乏其人,民間楊救貧列風水界第十七代先師承認了這一事實。前面先師第一位算起是:大華仙、九天玄女、陶侃仙、呂財仙、白鶴仙、青鳥仙、邱亞仙、張良仙、福善仙、陳福仙、楊仙人、青年仙、白中仙、固城仙、袁天罡、邱延翰十六位。
距今一千一百年左右楊公怎樣脫穎而出成了風水界祖師爺了呢?因為楊救貧於風水行業形成,作出了貢獻!有如下幾個方面:
1、楊救貧是皇宮進入民間風水師。楊救以前郭璞、袁天罡,後劉伯溫,是皇宮國師,他們基本上是皇帝服務,邱延翰只是混跡於官宦即同仁之間,很少民造福,只有楊救貧黃巢起義後皇宮走出後數十年民間民服務。
2、楊救貧將風水術推向巔峰,且自成體系。楊救貧是全面風水師,這不但得益於他有皇宮秘笈,於他實踐。山山水水楊公面前是活脫脫生物。楊公山巒形勢中體會到了它們情勢、語言,悟得了理氣精髓,人們楊公這一套風水學說定義“楊公風水”。
3、楊公學術傳承上遵循孔子“有教無類”思想,將風水學說發揚光大。獲得楊公親傳徒弟有三個,他們是文辿、劉江東、廖瑀(金精)。楊救貧傳弟子甚多,不要說文辿、廖瑀師楊公後,堪輿之術代代相傳,名家輩出,有歷朝國師24位,明師72位,其中皇帝直接封為欽天監博士者有36人,僅宋朝有一半以上風水明師是劉江東傳一脈。
楊筠松留下來大部分著作是口訣流傳,後世弟子整理而成,劉江東及其一脈弟子做出了貢獻。如《倒杖法》、《畫莢圖》、《一粒粟》、《立錐賦》出自其傳。
5、楊公及弟子不辭勞苦,民造福足跡遍布贛州和周邊地區,如遇吉壤或圖或記,留有大量玄奧《鉗記》,以待有緣、有福人。
江西省贛州市於縣葛坳鄉上腦村,山水,地靈人傑。
這裡走出了一位唐代鼎鼎大名風水大師劉江東,風水祖師楊筠鬆關門弟子和衣缽傳人。
據《雩縣志》載:劉江東,上人,得楊精術,聞名於後世,楊並稱為勘輿家“祖師爺”,著有《立錐賦》和《三寶經葬法》,多口訣,執簡握要,其子孫傳之。
劉氏族譜介紹,劉江東,字淵,號白頭,又名七碗,生於大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即唐末五代時人,卒於北宋開寶五年(公元972年),享年88歲,祖籍屬於縣葛坳鄉上腦村。
劉江東善精堪輿(風水地理),聞名於後世,客家地區如梅州以及香港地區和 東南亞海外各地,其徒子徒孫遍及今港、澳、台及東南亞一帶。
劉江東地理學方面造詣,寫下了許多著作,如《三寶經》、《囊金序》、《乘生秘寶經》(係指寶傳)、《口傳十二倒杖》和《劉公葬法》。
歷史傳說劉江東授道,不拘姓氏,只要學者傳,而、廖二家是將風水術列為家傳,傳外人。
延伸閱讀…
因此,後、廖二姓後代繁衍,主要集中三僚,而劉姓子弟走出於撒播各地,乃至發展海外。
《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堪輿部名流列傳》中所列堪輿名人,宋代有一半以上是劉江東傳一脈。
劉江東是楊筠松風水主要傳人,是楊公風水理論主要記錄者,楊公風水文化繼承和傳播發揮了作用。
楊筠松天佑三年(公元906年)九月去世,壽七十三。楊筠松晚年收其徒,其理論日臻完善,劉江東是其理論主要記錄者和傳承者。
劉江東《三寶經序》中載:“籲九卷青囊從此失矣。時盧王參軍,邑人文辿遊其門,得囊口訣,餘特著,於書曰:天寶寶家寶,名三寶,有《懷玉經》、《海底眼》,以為傳家口訣云爾”。
據《地理樞要》雲:“唐國師筠松於焉祖岩授,、劉諸子焚香發誓,地坐、面乾,相願不語,書地作圖,圖畢,輿禮拜而退,當時文辿契其旨。江東既退,從而質諸,然後儘得其義。世傳有《畫莢圖》乃劉公子、婿後代所著,有《金函經》雩譚寬(字仲,號敦素)著,傳《倒杖法》楊公所授”。
趙九峰著述中自稱《地理五訣》“遵郭景純《葬經》、楊救《青囊經》、劉秉忠《玉尺經》、卜則巍《雪心賦》、劉青田《披肝露膽》、譚仲簡《一粒粟》,或祖其語而為發明,或直述其語。”
其中《一粒粟》楊筠松傳劉江東,劉江東傳其女婿譚文謨,譚文謨傳至其十八世孫譚仲簡,後來譚仲簡傳劉伯溫(劉青田、劉基)。
楊筠松留下來大部分著作是口訣流傳,後世弟子整理而成,劉江東及其一脈弟子做出了貢獻。如《倒杖法》、《畫莢圖》、《一粒粟》、《立錐賦》出自其傳。
延伸閱讀…
劉江東傳道,不拘姓氏,學者傳。
劉江東授徒不僅傳女婿,而且傳他姓,書籍中有確切記載有第子驤、王祿道、建心仙翁三人,其中王祿道傳劉二郎、劉子仙、劉勾力、宋花師,雖說是名不見經傳人物,但是楊公風水走向民間發揮了作用。
劉江東風水傳承中,盛名出其後代和女婿譚文謨一脈,明代前是昌盛時期。
時有次子劉穎傳承其術,傳至宋徽宗時不僅出了個既是吏部郎中是風水大家、名播朝野嫡孫劉謙;
劉江東四世孫養女婿賴布衣,宋徽宗任國師,後受奸臣秦檜陷害,流落民間,改名賴太素,足跡踏及全國,風水術扶危濟困,助弱抗強,留下了許多神話傳說;
另一支是當時虔州(贛州)官女婿譚文謨承其術,元末第十八代裔孫譚寬,集一身堪輿術數華隱於老家澄江潛修,晚年收其表侄婿徒,那後來名揚天下明朝開國軍師劉伯溫。而且他們著作楊公風水發展產生了影響,如後來《人子知》、《靈城精義》、《地理五訣》風水著作有參考引用。
據《於上溪劉氏家譜•劉江東行藏記》載:“公傳術有法,穴法、葬法。所聞上老術者無比若非,公之立言著書,則地理於考究,厥後子孫世世相傳,詩書仕宦代代有繼,俾後志業斯術士,賴公之傳,及皇明永樂間幾失其傳,幸有伯魏者,复授術於敦素,所謂仁者有後,信矣!邑人李淶撰”。
劉江東以來沒有建立世襲制,而且傳承中不僅劉、譚二姓會傳授,會民間有意學者傳授,到後來劉、譚二姓學術是民間方式拜師學藝。
據(同治版)《雩縣志》載:“雩唐楊益以堪輿名世,流寓於茲,、劉諸公繼,葬者師,代不乏人。”
如今事堪輿職業有數千人,其中漂洋過海到外業者不乏其人,台灣風水大師曾子南於田籍人。
譚文謨,全播子,劉江東婿,堪輿術,知澄江吉壤,可長子孫,乃潭埠徙居焉。著《總索接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