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風水大地】雲南省滇中特大風水大地格局破解 |雲南風水寶地在哪里分析風水好在哪裡 |來自云南風水大師普烈洪 |

【雲南風水大地】雲南省滇中特大風水大地格局破解 |雲南風水寶地在哪里分析風水好在哪裡 |來自云南風水大師普烈洪 |

雲南是出了很多名人,比如說《義勇軍進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作曲人聶耳,醫學家蘭茂,朱化孚,有其他很多名人,這說明雲南是一個風水地方,那麼雲南風水寶地是哪個地區或者是哪個地方呢?

雲南風水寶地昆明  昆明風水看,整個八運是。八運2004年到2024年,所以昆明有發展空間。但總體看昆明城風水格局是有缺陷,這陽宅開基一大片。昆明局限了滇池之間、山地多。河流,這種環境比不上都市。有人文問題,這裡氣候。會讓人缺少進取心。節奏不夠。

昆明地處低緯度高原,地處中國西南,天氣如二、三月,花開不斷四時春,人稱“春城”,是雲南省首府,位於我國西南邊陲,雲貴高原中部,雲南省東部,滇池盆地北部,三面環山,南臨滇池,河流縱橫,形成了壩子。於海拔,緯度,陽光,雨量,氣候如春,景色宜人。

風水學是我國特有具有歷史和影響古文化。六七千年前(半坡村遺址)古人有了風水意識,到戰國泰晉時期,出現了《葬經》專論風水精典著作,正式形成了風水文化,風水術朝野中廣流傳。於漢代羅盤(指南針)發明,並應用於風水術,使風水術更具魅力。八封分位,陰陽學說結合人出生年甲,五行生剋原理,定吉凶、禍福,風水學發展得更複雜、奧。風水學牽連知識面,天文、地理、氣象、陰陽五行、物理、水紋無不容、可說是包羅萬象。人們構築都城、住宅、墳墓建築物時,構成選擇地點、環境大地形勢、方位、流泉有無、以及它形態,地表下精氣(龍脈)吉凶,整個局面陰陽調和程度,進行觀察判斷,尋求各種條件,使所選地盡可能佳境勝地。而風水自身目的,試圖藉選定佳境招財、、、長壽、子孫繁榮。

說到昆明古城歷史,追溯到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楚國大將莊蹻率領軍隊來到滇池地區,於後路秦軍切斷,他此安營下來自立王,並建立滇池周圍第一座城郭,“莊蹻故城”.1956年晉寧石寨山發掘《史記》中記述滇王金印和滇王王族墓群,並結合戰國時期墓地城郭附近習俗,“莊蹻故城”應石寨山附近。

漢代昆明叫谷昌城,認位置現在黑土和涼亭背後一帶。

到了隋朝,昆明叫昆州,推測碧雞關下靠近滇池一帶。

這三座城池,於沒有確切史料,只能推測,有待於後考古證實。到了南詔、大理國時期,昆明城池位置。

南詔國時期,南詔國王了抵制大唐和控制滇中地區,現在拓東路一帶修建了一座周長三公里土城牆拓東城,於守住南詔國東大門,所以拓東城稱為“東京”或“上京”.公元973年,大理國成立,拓東城作為大理國設置八府之一鄯鄲府府城。位於市博物館內大理國時期文物“大理經幢”現在原位保存。

元代,昆明正式成為地名沿用至今。 1253年,元代兀良哈台攻下拓東城,元朝設立了雲南中書省,雲南經濟政治中心從大理遷移到昆明,並昆明修建了一座規模城池。城池東面離盤龍江大約70米,北面依靠五華山、祖遍山(今省紅會醫院南)作為天然屏障,西面普照街一帶,南面玉帶河作為護城河;城牆土築成。

意義上昆明古城,是保存六個世紀,並有詳細歷史記載是明代磚城。

1382年,明軍攻下昆明城後,平西候沐英了修建昆明城,請陰陽學家汪湛海來到昆明,經歷一年山龍地脈考察,於昆明位蛇山(今蟲山)之首說法,定下了“龜蛇相交產生帝王氣”設計格局。將昆明城設計龜形,龜頭南門即崇政門,有樓曰向明樓(清朝總督范承勳因其明不向清而易曰近日),樓上有沐英書“登高望遠”四個大字;龜尾北門保順(今北門街口昆三十中之間);龜四足大東門咸化(今西南大廈前),東門永清(今圓通街青年路交叉處),小西門洪潤(今金穗大廈前),大西門廣威(今新建設電影院師大附中之間)。城牆九里三分,二丈九尺二寸。城牆四周,挖修護城河,引起源於黑龍潭銀汁河(消失)輸入蓮花池水,不息灌入護城河中。

據史料載,汪先生到昆明後,找出昆明城來龍,即是昆明城所依仗山脈走向,昆明城來龍是長蟲山,即蛇山,是昆明主山,源於五六百里外會澤縣西北,來龍可謂矣,這風水學說上上好龍脈。蛇山龍氣走動,行徊,伸縮起伏,東北方面蜿蜒而來,行至昆明境內龍氣益,到鐵峰庵處停頓起嶂,含蓄旺氣,於是九起九伏,西繞南,圓通山開玉屏(即現在衲霞屏),徐吐五華秀氣(五華山)。五華分五支而下,結於文廟地場。汪湛海找出來龍後,認為此艮龍乾,掉頭離,此為地脈中“紫微龍”!昆明城設計構築龜形,是城蛇山之麓,蛇山氣脈相接,形成龜蛇相交態昆明北面長蟲山是昆明主山,長蟲即蛇,而此蛇雄性,有雄有雌之相配,故昆明城建造成一座龜城,龜蛇相交,百姓才能生生不息、吉祥。

昆明城池規劃建築,堪稱城市規劃佈局傑作。它山川形態切入點,它個體生命與切入點,它體現了周易“天成像,地成形”和中國傳統風水理論中“上佈局需形神兼備”思想。

從而讓日照充分,讓南面經滇池水面流過來氣流。於城池是依風水主脈走向佈局,這讓昆明城有了風水中紫微龍靠山,並上天天星應。

昆明城池佈局突破了中國古代很多城池一味追求方正形局模式,而昆明城建成龜形,有意思是,昆明城建了六個門,南門、北門是建築外,它東門、東門,大西門、小西門是錯落,形狀如靈龜四足。這於突破常規和具有創意實踐,中國風水史上有值得書寫一筆。

說建昆明城時,汪先生踏勘了昆明山川地脈,點了四十八個風水穴位,後人譽汪公四十八鈐記。其中有“北走蜿蜓”長蟲山;“東驤神駿”金馬山;南面白鶴山和梁王山;西面西山、玉案山和碧雞山以及滇池、盤龍江。

雲南賓川雞山是中國以及東南亞、南亞國家具影響力佛教名山。雞足山不僅是佛祖大弟子、佛教禪宗初祖迦葉(飲光佛)守衣入定,以待彌勒下世佛教聖地,而且是賜人類風水寶地。

延伸閱讀…

雲南省滇中特大風水大地格局破解——普烈洪

來自云南風水大師普烈洪- 微博

五行及五味後發展出五方、五色、五金、五音。五金金銀銅鐵錫。目前所說四大佛教名山金五台、銀普陀、銅峨眉、鐵九華,此應該補足錫雞。而且雲南盛產錫,個號稱錫。五方應該是東普陀、南雞、西峨眉、北五台、中九華。方位和顏色是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中對應黃。而且南方朱雀相應於孔雀、碧雞和紅土地、彩雲之南。

大乘佛教有五宗之說,禪宗分為五家:溈仰宗、臨濟宗、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佛教經典有五部禪經,天宗台提出五部大乘經,華嚴宗分為五教十宗,密宗有五部經,此外有《五燈會元》。南傳佛教有五部,金剛界有五部,有佛教五神通及五大明王、五大龍王。

普陀是觀音菩薩道場,峨眉是普賢菩薩道場,五台是文殊菩薩道場,九華是地藏菩薩道場,雞足山是佛祖大弟子、佛教禪宗初祖迦葉(飲光佛)守衣入定道場。明末高僧擔當有聯:「萬佛光,迦葉世尊第一上者;五嶽以外,雞乃天下有數名山。」

五大佛教名山之首是五臺山,其分為五座主峰。南台名錦繡峰,山頂山腰奇花異草,五彩如錦,山頂普濟寺有聯:「錦繡峰雲中望月,碧龍池水底觀天。」這些錦繡雲南暗合。五臺山台內有五峰,南梵仙山。這雲南近南亞梵音,有靈氣相呼應。而且,藏族認為雞足山是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之一。

縱觀華夏五嶽,其中山勢各有特色。東嶽泰山如坐,西嶽華山如立,南嶽衡山如飛,北嶽恆山如行,中嶽嵩山如臥。雞足山如飛,南嶽呼應。

雞足山作為風水寶地,擔當頌:「巍哉五嶽齊名外,華稱第一峰。」人們研究風水,注重「藏風得水」,避風水,因此建築結構背山依水。這樣,而且生活。風水俱有人和,環境保護,術藝合一,形勢兼備功能。中國學者提出風水是中國人特有文化,環境及其選擇密切相關。香港人認為「風水是環境地理學」。筆者認為風水作為一門科學、中國傳統文化和東方主義交集,具有文化價值和美學價值。它強調天人合一,陰陽,保持人關係。風水聯繫於景觀生態學,是一種文化生態學。

中國寺廟選址和建築講究風水,善於處理山水相依關係,「山以水脈,水以山面」,「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採用借景、讓景方法,運用地形,達到天、地、人、「神」和諧統境界。縱覽四海九洲,不僅「天下名山僧佔多」,而且採用「千山抱一寺,一寺鎮千山」最佳佈局。寺廟建築基本原則是因其,相得益彰,擅動土方,砍林木,以免地脈,洩露生氣。寺廟位置採用以下幾種:一,三面群山環繞,中有,南面敞開,寺廟隱於萬樹叢中處,這樣可以藏氣避風,十分雅靜。敞開一面是明堂,是進出場所。二,採取龍盤虎踞勢,背倚大山,兩翼回抱如襟帶,像伸開屈抱太極雙手。三,寺廟沿山坡覆蓋,背枕高峰,拾級而上,氣宇軒昂。四,選於山巔峰頂或依懸崖絕壁,於極目遠眺,俯臨塵寰。人們仰望飄渺於半天雲中寺廟,有超凡脫俗感。

延伸閱讀…

雲南風水寶地在哪里分析風水好在哪裡

雲南風水大師

據《雞足山志》記載,雞山星屬柳宿,有天柱山四十座,四觀峰七座,禮佛台七台,八功德水四水,九子龍王溪八溪,龍吟塹等三塹,虎跳澗六澗。 「堪天道,輿地道」,雞足山確實是風水寶地。正如清雲貴總督范承勳《遊雞山記》中所說:「四望此山景,來龍千里,萬山環拱。金江繞其左,洱水明其右,點蒼相望,若輔車相依,信為福地。」這完全符合風水學中「尋龍望勢」。

王士性《遊雞山記》中稱:「雞足山峙賓川境內,面南,卓立萬山之上。前紓三距,後伸一支,若雞足然。」此含風水學中「四神砂」,類似朱元璋時儒士鄧佰言南京讚頌「鼇足立四極,鐘山一蟠龍」。雞足山,形勢有騰龍之相,具有後來居上風水地脈。並具備「山歸人聚」人氣勢。雞足山左為山,右有水,後巍巍雪山,前為祥雲繚繞平川。而且雞山座北朝南,有靈山佛都,君臨萬山,面東南亞、南亞氣概。文化意義方面,雲南作為舉世無雙漢傳佛教、南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彙集一地神聖佛地,雞山象徵著背靠巍峨華夏,東聯漢傳佛教和中原文化,西聯藏傳佛教和白族民族文化,前南傳佛教和傣族民族文化及東南亞、南亞各國。

雞足山作為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之一,盛時共有三十六大寺、七十二小庵,是中國及東南亞、南亞佛教徒朝聖地。元明時期雞足山出現「金殿空中香霧迷,十里松風吹」景象。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兩上雞足山,並編修了《雞足山志》。雞足山沿山路有九蓮寺、佛塔寺、五華庵,到達虛雲開創規模祝聖寺,後是規範盛唐形式碧雲寺,特徵獨具虛雲禪寺,法相迦葉殿,後到達佛塔聳金頂寺。雞山金頂四觀峰,此可以東觀日出,西觀蒼洱,南觀祥雲,北觀雪山。除此之外,雞足全山大小寺廟點綴於綠樹叢中,形成雞足山八景。雞足山不僅是風水寶地,而且有景觀。山上有一種念佛鳥,其叫聲像念「彌勒佛」。有高僧錯稱為「四友」奇友華首門,清友玉龍瀑,老友傳衣松,奧友華藏洞。

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只有完全轉變人們思想觀念,有可能解決當今普遍存在生態危機。知足者常樂是佛教信徒基本理念!宗教,是佛教關懷下,生態學有著積極批判潛能和現代文化力量。因此,雞足山發展要保護生態環境,防止污染,要保護山水資源。這樣雞足山才能是一方人間淨土,風水寶地。

雞足山既是佛教禪宗初祖迦葉道場,是現代禪宗泰斗,一身兼承禪宗五家法脈虛雲入世,普度眾生禪宗修建第一個叢林。因此雞足山是佛教禪宗理祖庭。

雞足山中巨壁天開華首門,40米,中間一道垂直下裂石縫,華首門分為各9.9米兩扇石門。這是迦葉守衣入定,以待彌勒下世聖地,佛教界稱為「中華第一門」。並且環顧全球,它是舉世無雙。

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班禪四世羅桑吉堅贊,帶領喇嘛僧眾,經麗江前來朝拜雞足山。後朝拜雞足山漢傳、藏傳、南傳佛教信徒絡繹不絕。雞足山大門有「靈山一會」匾,暗含雲南是薈萃了漢傳佛教、南傳佛教和藏傳佛教三大語系(流派)、建築風格各具特色佛教勝地。縱觀神州,放眼世界,筆者1996年提出,這不僅全國各省是獨一無二,而且全世界是舉世無雙。雲南佛教具有文化底蘊漢傳佛教、和群眾日常生活水乳交融南傳佛教、信仰藏傳佛教為特色,五彩斑爛光,成為宗教學、民族學、文化學、建築學、民俗學天然博物館,作為全人類共有文化資源,展現於世界面前。而雞足山就位於三大佛教流派交匯處。

中國其他四大佛教名山有自己佛教文化節。雞足山應該以前佛教文化活動基礎上打造自己品牌和佛教文化節。例如,設立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雲南省佛教協會會長刀述仁大德提出「朝拜華首門」禪定節。若干年不懈努力,禪定打坐達到規模時,可以設想:雞足山佛教文化節高潮是,每年一次時刻,金頂寺、碧雲寺、祝聖寺全山鐘聲同時敲響,成千上萬朝山者高僧帶領下,華首門中心,同時全山打坐,由此形成佛場(Buddha-fields),產生震撼人心效果。這不僅達到佛教界空前吉尼斯世界記錄,而且這樣一種殊勝因緣令欣逢其事每一個人終身銘記。它影響傳遍神州大地、五洲四海,並有力地促進佛教理想和實踐全世界傳播。

總之,無論雞足山歷史沿革、區位優勢和虛雲雞足山貢獻,或者中國傳統文化中底蘊,雞足山中國佛教名山中都應該具有一個地位。

雞足風水,中華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