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地支時間,在天干與地支的概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天干代表次序,地支則用來表示時間。六十甲子以天干與十二地支相結合,構成了六十對的組合。
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而地支則包括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被稱為十二時辰。這種組合使得我們能夠在一天的二十四小時內準確地表示時間。


天干地支
1.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總稱。
2.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總稱,又稱十二時辰。
3. 天干用來表示次序,地支則用來表示時間。
4. 六十甲子表示天干與十二地支相結合,按順序組配成六十對。
甲子 | 乙丑 | 丙寅 | 丁卯 | 戊辰 | 己巳 | 庚午 | 辛未 | 壬申 | 癸酉 | 甲戌 | 乙亥 | 丙子 | 丁丑 | 戊寅 | 己卯 | 庚辰 | 辛巳 | 壬午 | 癸未 | 甲申 | 乙酉 | 丙戌 | 丁亥 | 戊子 | 己丑 | 庚寅 | 辛卯 | 壬辰 | 癸巳 | 甲午 | 乙未 | 丙申 | 丁酉 | 戊戌 | 己亥 | 庚子 | 辛丑 | 壬寅 | 癸卯 | 甲辰 | 乙巳 | 丙午 | 丁未 | 戊申 | 己酉 | 庚戌 | 辛亥 | 壬子 | 癸丑 | 甲寅 | 乙卯 | 丙辰 | 丁巳 | 戊午 | 己未 | 庚申 | 辛酉 | 壬戌 | 癸亥 |
---|---|---|---|---|---|---|---|---|---|---|---|---|---|---|---|---|---|---|---|---|---|---|---|---|---|---|---|---|---|---|---|---|---|---|---|---|---|---|---|---|---|---|---|---|---|---|---|---|---|---|---|---|---|---|---|---|---|---|---|
23~01 點 | 01~03 點 | 03~05 點 | 05~07 點 | 07~09 點 | 09~11 點 | 11~13 點 | 13~15 點 | 15~17 點 | 17~19 點 | 19~21 點 | 21~23 點 |
5. 十二地支與月份關係:
– 寅,正月;卯,二月;辰,三月;巳,四月;午,五月;未,六月;
– 申,七月;酉,八月;戌,九月;亥,十月;子,十一月;醜,十二月。
6. 三合會:春季三合會為木,夏季三合會為火,秋季三合會為金,冬季三合會為水。
7. 節氣劃分法:每一個月有二個節氣,前一個是“節”,後一個是“氣、中氣”。月份就是按照前一個“節”劃分的。
8. 五行與時間對應:
– 寅、卯、辰對應春季,五行屬木。
– 巳、午、未對應夏季,五行屬火。
– 申、酉、戌對應秋季,五行屬金。
– 亥、子、醜對應冬季,五行屬水。
9. 每季末的月皆屬土,但未土屬陰,辰土屬陽。
十二地支是中國古老的用來紀年紀時的一種曆法之一,在中國歷史上擁有的地位,不可不謂之大,十二地支也有對應的屬相也有對應的時間與五行,那麼本期的十二地支帶你去瞭解看看十二地支對應的五行與時間。
「12地支時間」是中國傳統曆法中的一種時間計量方式,它將一年分為12個地支,每個地支長約2個小時,共計24個地支。
「12地支時間」主要用於預測吉凶、判斷時辰等。根據傳統信仰,每個地支都與特定的動物相對應,並具有吉凶吉凶的預測作用。例如,鼠年、牛年、虎年等都是中國農曆的地支年份,每個地支年份都會對應不同的人和事物帶來不同的運勢。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還根據具體的時辰選擇不同的活動。比如,在子時(23:00-01:00)和丑時(01:00-03:00),人們認為是夜晚休息的最佳時間;而在寅時(03:00-05:00)和卯時(05:00-07:00),則是萬物復甦、陽氣漸長的時刻,適合進行一些積極向上的活動。
「12地支時間」不僅僅是一種時間計量方式,更是中國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統節日、婚嫁、出行等重大事件中,人們往往還會根據地支時間進行一些儀式和活動。
總之,「12地支時間」在中國有着源遠流長的歷史,凝聚着豐富的文化內涵。對於許多人而言,它既是時間的衡量方式,也是人生吉凶的預示工具。在現代社會中,「12地支時間」仍然承載着着人們對於吉祥、祥瑞、幸福的美好期許。
延伸閲讀…
間天干地支十二小時與十二時辰對於時間對照表
十二地支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