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生肖地支」是中國文化中十分重要的概念,根據古代晝夜十二時辰和現實動物的配對得出,其中包括了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和豬。這些生肖地支象徵著不同的特質和運勢,影響著人們的行為和思維。藉著生肖地支的啟發,人們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性格與命運。


十二生肖的傳説與文化
中國的十二生肖,又稱屬相,是與十二地支相對應的十二種動物,分別是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這些生肖不僅代表了人的出生年份,還藴含着豐富的文化內涵,每一種生肖都有其獨特的故事和象徵意義。
根據古代的晝夜十二時辰劃分,每個時辰對應一個生肖。其中,子時(23時至01時)由於老鼠在夜間活動,因此稱為“子鼠”;醜時(01時至03時)因牛在夜間進食,故稱“醜牛”;寅時(03時至05時)則有老虎出沒,稱之為“寅虎”。以此類推,卯時(05時至07時)為“卯兔”,辰時(07時至09時)為“辰龍”,巳時(09時至11時)為“巳蛇”,午時(11時至13時)為“午馬”,未時(13時至15時)為“未羊”,申時(15時至17時)為“申猴”,酉時(17時至19時)為“酉雞”,戌時(19時至21時)為“戌狗”,亥時(21時至23時)為“亥豬”。這些時辰的劃分是基於太陽的升落和日常生活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