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紅杏出牆來意思」這個詞出自於南宋著名詩人葉紹翁的經典宋詩《遊園不值》,原句為「一枝紅杏出牆來」。這句話的原意是「滿園的春色太過於盎然了,開得正旺的紅杏有一枝居然伸到牆外來了」。在現代人眼中「紅杏出牆」卻已經成了「出軌」的代名詞了。葉紹翁的這句千古名句已經被現代人歪曲理解了,那麼「一枝紅杏出牆來」出來的到底是什麼呢?或者説,詩人葉紹翁的真實用意又是啥呢?


南宋著名詩人葉紹翁在一個春意盎然的晴天穿着木屐悠閒地溜達,卻被一户人家園中的美景所吸引,於是他想進園參觀一下。他輕叩木門,卻沒有得到主人的回應,在他即將悻悻離去之時,卻被從牆頭伸出來的一枝紅杏所吸引!那花開得嬌豔無比,可以説凝聚了滿園的春意。詩人葉紹翁透過「一枝紅杏出牆來」這個形象,寄託了對春天的熱愛和對美好事物的追尋。
春光滿園,卻無法關閉,這句詩表達了春天來臨時,生命的活力是無法抑制的,即使是在一道牆的限制內,也能透過一枝紅杏的悄然出現,展示春的氣息。葉紹翁以小見大,透過這首詩,他展示了自己對春天的獨特感受,以及對生命力的深刻體悟。
一枝紅杏出牆來意思,是一個中文成語,常用來形容某人或某事突破常規,勇於展現自己,並引起他人的注意和驚嘆。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一枝盛開的紅杏從圍牆的縫隙中伸出來,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這種情況下,紅杏即使受到限制,仍然能夠散發出鮮艷的顏色和芬芳的香氣。
這個成語常常用來比喻某個人或某件事在傳統或限制條件下,能夠突破常規,表現出色。它可以形容某人在困難的環境中能夠突出自己的特點,展現出非凡的才華和潛力。同時,它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事物在一個特定的背景下獨特和引人注目。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例子可以用來説明「一枝紅杏出牆來意思」的概念。例如,一些人可能在傳統的行業中出類拔萃,表現出與眾不同的才華和創意。他們可能創造了新的商業模式,或者開發了一個突破性的產品。他們的成功往往來自於他們敢於冒險,願意挑戰傳統的觀念和限制。
另一個例子是藝術領域。許多藝術家通過創作獨特而具有吸引力的作品,引起觀眾的注意和讚賞。這些藝術家可能採用不同於傳統的風格和技巧,使他們的作品與眾不同。他們的作品經常被視為新鮮和獨特,因為它們突出了藝術家的創造力和個性。
總而言之,「一枝紅杏出牆來意思」是一個形容突破常規,展現自己的成語。它提醒我們,不要受到傳統或其他限制的束縛,應該勇於表現自己,大膽追求自己的夢想和目標。
延伸閲讀…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古詩詞中的杏花
“一枝紅杏出牆來”,現代人歪曲了其意,那出來的到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