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皈依儀式】2022 |法鼓山皈依大典 |三皈依的內容與儀式 |

【三皈依儀式】2022 |法鼓山皈依大典 |三皈依的內容與儀式 |

至於皈依三寶儀節,佛陀當世,因為受皈者根器,所以不著什麼儀節。

比如釋迦世尊第一個三皈弟子,耶輸伽父親,佛前如此説:「我今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唯願世尊聽為優婆塞。

」這樣一説,便算受了三皈依。

照實際而言,佛五比丘之前,世上沒有比丘僧寶,佛兩個商人及龍王授皈依,即唱三皈,要他們皈依未來僧。

可知三寶是,皈依佛皈依法而皈依僧,不成其皈依。

皈依三寶詞句,是,但皈依之前先能念熟。

來受皈依人,是皈依之時,皈依師念一句一句,有人於皈依師口齒或於自己心情,皈依後知道皈依詞內容是什麼,按理説,那樣皈依是不成其皈依。

皈依詞三皈三結,現在照抄如下:我某甲(法名或本名可),盡形壽皈依佛。

盡形壽皈依法。

盡形壽皈依僧。

(説三遍後)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説三遍)前面三皈説三遍,便是三皈依戒正授,後面三皈三結。

皈依關頭,三説三皈正授時;納受三皈依無作戒體,此正授之際。

能於正授三皈之時,作一種觀想:説第一遍三皈依文時候,於自己發心功德,感得十方地震動,並有功德雲,從十方地面冉冉上升;説第二遍三皈依文時候,十方湧起功德雲,徐徐匯集於自己頭頂上空,結成華蓋狀;説第三遍皈依文時候,此一雲集華蓋,即成漏斗狀,下注於自己頂門之內,遍滿於全身,並身內擴展出去,使自己身心,隨著功德雲擴展彌蓋,而充塞於十方世界──為止,自己納受了三皈戒體,自己身心,戒體功德一樣,與宇宙同等體量了。

試想,如此皈依,該是何等和啊!如果不能作如此觀想,限度,得皈依詞聽得明明白白,説得清清楚楚這是不能馬虎。

所以弘一大師説過一段話,現在抄錄如下:無論出家在家人,若受三皈時,點有二:

要注意皈依三寶是義。

當受三皈時,師父説應十分明白,或師父講話,是文言不能瞭解,如是決不能得三皈;或隔離,聽明白,亦不得三皈;或雖能聽到瞭解,其中尚有一二懷疑處亦不得三皈。

授時,即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説,此,應十分注意;後『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是名三結,無關;所以諸位發心受戒,應先了知三皈意義。

授時,要『皈依佛』三語注意,乃可得三皈依。

」(見《律學要略》)

以此可見,三皈雖然,要想如實得到三皈戒體,並。

我們相信,此而論,如今有許多三皈弟子,是沒有得到三皈,如果自知沒有得到三皈,不妨請求各自皈依本師或另請他人,增授一次。

這集體數十人或數百數千人大規模皈依儀式中,是可靠,種種善根而巳。

從宗教情緒養成和培植上説,受戒儀式,愈能激發心;受戒要求嚴格,能使人生起感。

    
會住民們專心跟著法師念儀軌「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遍後,法師大家從今天開始三寶弟子,佛菩薩是我們法身父母,師兄姊們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要超越身體不便和疾病引起病苦,接受人生各種考驗,時時存好心、説話、做好事。

三皈依儀式 Play

其事起見,明末南京寶華山見月律師,編了一部《三皈五戒正範》,那是菩薩戒乃至具足戒傳授儀則編寫,這本書直到現今,流通,並且大多數皈依師們作為藍本。

三皈正範中,共有八個項目:

敷座請師──受皈依者師敷設法座,列供香花,燈燭,去禮請皈依師陞座。

開導────開示三皈依意義。

請聖────迎請十方三寶,證明受皈,以及護法龍天,監壇護戒。

懺悔────懺悔往昔業障,以求身口意三業,後,納授無雜無染三皈戒體。

受皈────三皈三結,並發三誓。

發願────發無上菩提心,願度一切眾生。

顯益勸囑──説三皈功德殊勝,並囑依教奉行。

迴────此受皈的功德,迴一切沉溺眾生,速脱生死,生佛土。

説起來,受三皈依,唯有如此,才算鄭重其事而。

三皈正範,目前來説,於實用,因為其中所用文字,是文言,雖然行文高雅,如果皈依師食古不化,陞座説皈依時,照本宣讀,那受皈依人是無法吸收,既然無法吸收,不得皈依了。

所以弘一大師此,有批評:「寶華山見月律師編三皈五戒正範,所有開示多用駢體文,聞者萬不能瞭解,於虛文而已;請師譯成白話。

」(見《律學要略》)若實用而言,三皈正範所列八個項目之中,可説是缺一不可。

比丘不得站立著為白衣説法,所以要敷座;示知三寶意義,所以要開導;皈依師是代表三寶人授皈依,故應請聖;為求重新做人,故應懺除前愆;三皈三結與三誓,是受皈的,故為必行;三皈三品:發心自度度人者上品,自脱生死者中品,只求不墮三塗而生人天者下品,所以勸導發心,是;增精進之心志,顯益勸囑,是應該;養成襟懷,功德迴一切眾生,是。

皈依意思:皈是反黑業(惡業)白業(善業);止息妄念意。

所以,回轉向外追逐妄念,歸復自性而安住叫皈依。

佛是自性本體,自覺、覺他、覺行而證得。

法是自性覺智,因聞法自覺而證得。

僧是自性功德妙用,發菩提心覺他而證得。

皈依儀式,是自己和三寶約定,是自己和自性約定。

皈依三寶目的,是尋求佛性顯現。

皈依後要依法修行,可脱離六道輪迴,直至成佛;可令眾生成佛。

所以皈依後,要時時記得自己身份(三寶弟子)。

要念念反省自己心念,不要惡業習氣轉,依教奉行,修行。
三皈依儀式

迎請十方三寶證明受皈,以及護法龍天,監壇護戒。

懺悔往昔業障,以求身、口、意三業後,納授無雜無染三皈戒體。

懺悔文説辭:「我○○○無始劫來貪、瞋、痴所造身、語、意惡業,今深悟,罪性本空,趣向如,祈求大慈大悲威德力加持,三業頓淨,圓證菩提,並以此功德普迴十方眾生,我淨,同證佛果。

」生起大怖畏心,知道自己造了業,若懺悔,必受無盡痛苦。

生起信心,相信依止佛、菩薩而求懺悔,可使罪業。

發大心,所造罪業懺悔,決不停止懺悔。

發誓今後,即使捨掉生命,願造業犯錯。

能做到此上四點,叫懺悔。

為何懺悔可以消業呢?因為業是心而造成,能心來懺悔,而淨除心造各種業。

懺悔是了知諸法如虛如幻,罪性本空,安住於自性本體之中。

「罪性本空,唯心造。

心若亡時,罪亦亡。

心亡罪滅,兩俱。

是名為,懺悔。

」三皈誦辭:『我○○○,皈依佛兩尊,皈依法離尊,皈依僧眾中尊。

』(念誦三遍;每一遍,一禮拜。

)三結誦辭:『我○○○,皈依佛,寧捨身命,決定覺而不迷。

我○○○,皈依法,寧捨身命,決定。

我○○○,皈依僧,寧捨身命,決定而不染。

』(念誦三遍;每一遍,一禮拜。

)今日是佛歡喜日,工作人員打掃佛堂陳設供品,本家住民要皈依,養護堂行動不便佛教信眾30餘位住民,拄著枴杖緩行或照服員推著輪椅齊聚東區佛堂,上達下常法師於三寶像前他們進行了一場且皈依儀式,現場諸佛歡喜,龍天護法讚嘆。

法會緣起於住民康伯伯出家20多年女兒,其感念榮家康爸多年來照顧,鼓勵他參與唸佛班,讓榮家這些菩薩們獲得助益,邀請修行達常法師蒞臨榮家住民主持皈依儀式,法師隨喜唸佛班菩薩們每週參加唸佛,佛教修行修練我們心,放下執著和,所謂皈依三寶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三寶。

佛陀度眾生得解脱,設種種學習法門,像學校學制,皈依註冊入學第一步,佛教信徒完成皈依儀式後,正式佛教徒,要佛陀學習解脱道,只要如法修行,會有護法善神守護。

    
會住民們專心跟著法師念儀軌「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遍後,法師大家從今天開始三寶弟子,佛菩薩是我們法身父母,師兄姊們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要超越身體不便和疾病引起病苦,接受人生各種考驗,時時存好心、説話、做好事。

生活起居有人照料榮家,無憂無慮環境中保持唸佛號習慣,和睦人爭,讓心境消除,人生旅途有佛陀陪伴且,營造温馨祥和環境。

今日是佛歡喜日,工作人員打掃佛堂陳設供品,本家住民要皈依,養護堂行動不便佛教信眾30餘位住民,拄著枴杖緩行或照服員推著輪椅齊聚東區佛堂,上達下常法師於三寶像前他們進行了一場且皈依儀式,現場諸佛歡喜,龍天護法讚嘆。

皈依是梵文saranad意譯,譯「歸依」,是説佛法,可以依託。

歸為歸投,依伏,故稱「歸依」。

皈依是由非佛教徒轉變成為佛教徒走一步。

了這個儀式,表明這個人不信仰佛教開始信仰佛教,並正式取得佛教徒資格了。

因為佛教是佛、法、僧三要素構成,所以,皈依佛教可以説是皈依佛、法、僧。

佛教認為佛、法、僧「真寶世希有,及勢力,能世間,最上不變」,故稱為「三寶」。

因此,皈依佛教,稱「皈依三寶」或「三歸」。

皈依有多種形式,此主要介紹師徒授受「三皈依」儀式。

請師。

準備皈依三寶善男信女們集合,分東西兩班對立。

鐘鼓齊鳴後,鳴引磬三下,轉身(即面佛像),頂禮三拜、問訊。

然後轉身面站立。

引禮師迎請法師到大殿後,頂禮三拜。

二眾(居士男女)首者執香旁立。

法師陞座、拈香、斂衣而坐。

禮佛。

木魚、磬、鼓、鈸眾樂器伴奏下,由維那舉腔唱讚。

同時,首者中位行問訊禮,到香機前,上後歸位,頂禮三拜。

兩旁受三歸者,轉身,首者行頂禮,後,跪。

求受皈依。

維那師解説。

三請,每請一次一叩首。
三皈依儀式

開示。

和尚鳴尺,開始受三皈依者講解佛理、佛法得,以及皈依意義。

佛教稱此為「開示」。

講完後,問受三皈依善男信女們能否理解?能否如法受持?受三皈依者如是答應。

請聖。

和尚鳴尺説法。

這時,受皈依者各稱自己法名。

和尚隨起座拈香、合掌,教授皈依者念「香花迎、香花請,弟子某某、奉請」。

接著所要請一一説出,並一請一叩首。

凡者三叩。

請一切諸佛。

然後請諸法寶。

其次請諸僧寶。

後要恭請光明會上諸監壇護戒。

三清完畢,和尚座,受皈依者繼續跪,合掌諦聽。

懺悔。

和尚鳴尺説法,後誦《懺悔詞》,並節奏叩拜。

後,稱「南無普賢王菩薩摩訶薩」。

受皈。

和尚鳴尺説法,説完,和尚帶領受皈依者稱:「我某某(各稱法名)盡形壽皈依佛,盡形壽皈依法;盡形壽皈依僧。

」一稱一叩首,如是三番。

然後依師説:「我某某歸依佛。

寧捨身命,歸天魔。

講完後,問受三皈依善男信女們能否理解?能否如法受持?受三皈依者如是答應。

三皈依儀式 Play

延伸閱讀…

2022 法鼓山皈依大典

三皈依的內容與儀式

是我世尊慈愍故。

我某某皈依法。

寧捨身命,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如來説三藏十二部一切經典。

是我尊慈愍故。

我某某皈依僧。

寧捨身命,皈依外道邪眾。

皈依福田僧,是我尊慈愍故。

」三況三叩首。

發願。

皈依者和尚念《發願詞》,誦一遍,一叩首,三遍。

詞曰; 「我某某法門無量誓願學。

我某某佛道無上誓願成。

」迴。

和尚鳴尺,後斂衣起座,合掌道: 「授皈功德,大眾合掌同音,唸佛迴。

」維那舉腔,大眾唸佛。

念畢,引禮師叫受皈依者禮謝和尚三拜,起立於旁。

由維那舉迴偈,大眾同接合。

唸完迴偈,和尚下座,禮佛三拜,然後,迴讚。

兩個引禮者鳴手磬先行,受皈依者隨後,和尚居末。

儀式送歸方丈,再回到座前。

禮謝大眾三拜,,三皈依儀式結束。

皈依,是梵文saranad意譯,譯"歸依",是説佛法,可以依託。

歸為歸投,依伏,故稱"歸依"。
三皈依儀式

    皈依是由非佛教徒轉變成為佛教徒走一步。

了這個儀式,表明這個人不信仰佛教開始信仰佛教,並正式取得佛教徒資格了。

    因為佛教是佛、法、僧三要素構成,所以,皈依佛教可以説是皈依佛、法、僧。

佛教認為佛、法、僧"真寶世希有,及勢力,能世間,最上不變",故稱為"三寶"。

因此,皈依佛教,稱"皈依三寶"或"三歸"。

    皈依有多種形式,此主要介紹師徒授受"三皈依"儀式。

    請師。

準備皈依三寶善男信女們集合,分東西兩班對立。

鐘鼓齊鳴後,鳴引磬三下,轉身(即面佛像),頂禮三拜、問訊。

然後轉身面站立。

引禮師迎請法師到大殿後,頂禮三拜。

二眾(居士男女)首者執香旁立。

法師升座、拈香、斂衣而坐。

    禮佛。

木魚、磬、鼓、鈸眾樂器伴奏下,由維那舉腔唱香贊。

同時,首者中位行問訊禮,到幾前,上後歸位,頂禮三拜。

兩旁受三歸者,轉身,首者行頂禮,後,跪。

    求受皈依。

維那師解説。

三請,每請一次一叩首。

    開示。

和尚鳴尺,開始受三皈依者講解佛理、佛法得,以及皈依意義。

佛教稱此為"開示"。

講完後,問受三皈依善男信女們能否理解?能否如法受持?受三皈依者如是答應。

延伸閱讀…

112年5月16日皈依儀式

佛教的皈依儀軌

    請聖。

和尚鳴尺説法。

這時,受皈依者各稱自己法名。

和尚隨起座拈香、合掌,教授皈依者念"香花迎、香花請,弟子XX、奉請"。

接着所要請一一説出,並一請一叩首。

凡者三叩。

請一切諸佛。

然後請諸法寶。

其次請諸僧寶。

後要恭請光明會上諸監壇護戒。

三請完畢,和尚座,受皈依者繼續跪,合掌諦聽。

    懺悔。

和尚鳴尺説法,後誦《懺悔詞》,並節奏叩拜。

後,稱"南無普賢王菩薩摩訶薩"。

    受皈。

和尚鳴尺説法,説完,和尚帶領受皈依者稱:"我XX(各稱法名)盡形壽皈依佛,盡形壽皈依法;盡形壽皈依僧。

"一稱一叩首,如是三番。

然後依師説:"我XX歸依佛。

寧捨身命,歸天魔。

歸依如來覺。

是我世尊慈愍故。

我XX皈依法。

寧捨身命,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如來説三藏十二部一切經典。

是我世尊慈愍故。

我XX皈依僧。

寧捨身命,皈依外道邪眾。

皈依福田僧,是我世尊慈愍故。

"三稱三叩首。

    發願。

皈依者和尚念《發願詞》,誦一遍,一叩首,三遍。

詞曰:"我XX法門無量誓願學。

我XX佛道無上誓願成。


    顯益勸囑。

和尚鳴尺問能依教奉行否?皈依依者答曰:"能依教奉行。


    迴。

和尚鳴尺後斂衣起座,合掌道:"授皈功德,大眾合掌同音,唸佛迴。

"維那舉腔,大眾唸佛。

念畢,引禮師叫受皈依者禮謝和尚,三拜,起立於旁。

由維那舉迴偈,大眾同接合。

唸完迴偈,和尚下座,禮佛三拜,然後,迴贊。

兩個引禮者鳴手磬先行,受皈依者隨後,和尚居末。

儀式送歸方丈,再回到座前。

禮謝大眾三拜,,三皈依儀式結束。

   
皈依,是梵文saranad意譯,譯"歸依",是説佛法,可以依託。

歸為歸投,依伏,故稱"歸依"。

    皈依是由非佛教徒轉變成為佛教徒走一步。

了這個儀式,表明這個人不信仰佛教開始信仰佛教,並正式取得佛教徒資格了。

    因為佛教是佛、法、僧三要素構成,所以,皈依佛教可以説是皈依佛、法、僧。

佛教認為佛、法、僧"真寶世希有,及勢力,能世間,最上不變",故稱為"三寶"。

因此,皈依佛教,稱"皈依三寶"或"三歸"。

    皈依有多種形式,此主要介紹師徒授受"三皈依"儀式。

    請師。

準備皈依三寶善男信女們集合,分東西兩班對立。

鐘鼓齊鳴後,鳴引磬三下,轉身(即面佛像),頂禮三拜、問訊。

然後轉身面站立。

引禮師迎請法師到大殿後,頂禮三拜。

二眾(居士男女)首者執香旁立。

法師升座、拈香、斂衣而坐。

    禮佛。

木魚、磬、鼓、鈸眾樂器伴奏下,由維那舉腔唱香贊。

同時,首者中位行問訊禮,到幾前,上後歸位,頂禮三拜。

兩旁受三歸者,轉身,首者行頂禮,後,跪。

    求受皈依。

維那師解説。

三請,每請一次一叩首。

    開示。

和尚鳴尺,開始受三皈依者講解佛理、佛法得,以及皈依意義。

佛教稱此為"開示"。

講完後,問受三皈依善男信女們能否理解?能否如法受持?受三皈依者如是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