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邑人】百年前艋舺火併黑歷史:三邑人在台北的恩怨情仇

【三邑人】百年前艋舺火併黑歷史:三邑人在台北的恩怨情仇

台北艋舺的三邑移民與頂下郊拚

頂下郊拚,台灣史上最浩大的械鬥之一,源於台北艋舺三邑移民和泉州同安人的商業糾葛。三邑移民因掌握商業優勢,導致同安人商業受挫,衝突一觸即發。

艋舺龍山寺,由晉江、南安、惠安三邑的移民所建造,成為三邑人的行政與商業中心。他們成立「頂郊」,壟斷商業並掌控資源,包括公共建設、社會救助等。

三邑人 Play

1853年,三邑人策劃襲擊同安人,並向安溪人借道,承諾事後重建被燒毀的清水祖師廟。三邑人背約,致使祖師廟至今只餘兩殿。事件後,同安人避難大稻埕,並建霞海城隍廟為信仰中心。

清代艋舺聚集著閩南人和三邑移民,以及安溪人和同安人。這些族羣都有自己的信仰:三邑人奉龍山寺為商業和行政中心,安溪人供奉清水祖師,同安人崇拜居住陳金絨家的霞海城隍。

三邑人

人物姓氏

台灣的漢族閩南移民包含晉江、南安、惠安三邑人士,他們渡台發展的人數眾多。姓氏方面,三邑移民擁有112個姓氏,包括陳、蔡、吳、王、黃、許、林、張、李、洪、謝、鄭、曾、蘇、施、楊、顏、周、郭、莊、邱、柯、劉、葉、姚、呂、蕭、傅、尤、侯、戴、孫、趙、翁、高、盧、何、沈、徐、朱、賴、梁、卓、藍、胡、方、連、餘、薛、江、馬、石、辜、留、鄧、龔、粘、褚、巫、駱、白、廖、宋、魏、邵、蔣、紀、詹、阮、温、童、丁、伍、韋、雷、康、彭、羅、鍾、柳、範、金、任、潘、杜、唐、董、曹、倪、田、程、佘、萬、車、湯、塗、甘、袁、鄞、穆、世、錢、汪、鐘、章、花、闕、姜、辛、出、歐陽、諸葛等。

事件年表

  • 1853年:頂下郊拚爆發。
  • 1856年:霞海城隍廟落成。
  • 鹹豐六年:霞海城隍廟落成。

相關建築

  • 龍山寺:三邑移民建立的信仰中心和商業行政中心。
  • 清水祖師廟:見證頂下郊拚的安溪移民信仰中心,目前僅有兩殿。
  • 霞海城隍廟:同安移民在大稻埕重建的信仰中心,見證了大稻埕的發展。

三邑人:僑鄉文化與商業傳奇

三邑人,泛指廣東省江門市的新會、台山和開平三縣市的人民。他們以善於經商、出外謀生而聞名,遍佈世界各地,成為一支重要的華僑力量。

僑鄉文化:

三邑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僑鄉,明清時期開始,大批三邑人出外謀生,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僑民社羣。他們與家鄉保持著密切聯繫,為三邑地區帶來了大量的僑匯和新的思想觀念。

僑匯金額 出境人數
2021 年:13.2 億美元 2021 年:10 萬人

僑匯的注入促進了三邑地區經濟發展,而僑民的回鄉投資也帶動了當地產業轉型升級。

商業傳奇:

三邑人以其商業頭腦和經商技巧而著稱,在很多行業領域都取得了驕人的成就。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三邑人創立的企業:

企業名稱 創始人
萬達集團 王健林
蘇寧電器 張近東
美的集團 何享健
格力電器 董明珠

這些企業不僅在國內市場取得了成功,也走向了國際舞台,成為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代表。

海外社團:

三邑人在海外建立了許多社團組織,例如三邑總會、三邑同鄕會等。這些社團為三邑人提供了一個聯絡鄉情、互助合作的平台。

回鄉建設: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許多三邑僑民回鄉投資,參與當地建設。他們捐資興建學校、醫院、文化設施等,為三邑地區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三邑人是一個勤奮、智慧的羣體,他們以僑鄉文化和商業傳奇享譽世界。其出外謀生的經歷和商業頭腦不僅創造了個人財富,也為家鄉的發展和世界的繁榮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