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節 | 門後狀況 | 來賓選擇 | 主持人 | 來賓 | 結果 |
---|---|---|---|---|---|
3 | 車 | 1號 | 2號 | 不換 | 獲獎 |
2 | 山羊 | 1號 | 3號 | 換門 | 獲獎 |
1 | 山羊 | 1號 | 3號 | 不換 | 未獲獎 |
2 | 山羊 | 1號 | 2號 | 不換 | 未獲獎 |
1 | 車 | 1號 | 3號 | 換門 | 獲獎 |
3 | 山羊 | 1號 | 2號 | 換門 | 未獲獎 |
1 | 山羊 | 2號 | 3號 | 換門 | 未獲獎 |
3 | 車 | 2號 | 1號 | 換門 | 獲獎 |
2 | 山羊 | 2號 | 1號 | 不換 | 未獲獎 |
1 | 車 | 2號 | 3號 | 換門 | 獲獎 |
3 | 山羊 | 2號 | 1號 | 不換 | 未獲獎 |
2 | 山羊 | 3號 | 1號 | 換門 | 未獲獎 |
1 | 車 | 3號 | 2號 | 換門 | 獲獎 |
3 | 山羊 | 3號 | 1號 | 不換 | 未獲獎 |
1 | 山羊 | 3號 | 2號 | 不換 | 未獲獎 |
2 | 車 | 3號 | 1號 | 換門 | 獲獎 |
三門理論:行為偏差與投資
簡介
三門理論是一種心理學理論,説明當我們在三扇門中選擇一扇時,即使其中一扇門明顯是最優的,我們仍可能傾向於選擇其他門。這個理論對投資領域具有重要的啟示。


理論基礎
三門理論由心理學家阿摩司·特沃斯基和丹尼爾·卡尼曼 (Amos Tversky and Daniel Kahneman) 於 1981 年提出。根據該理論,我們傾向於:
- 保守偏差:傾向於維持現狀,避免風險。
- 從眾效應:傾向於追隨羣眾的行為。
- 近因效應:傾向於關注最近發生的事件。
三門實驗
三門實驗是三門理論的一個經典例證:
- 你有一個三門獎品遊戲,其中有三扇門(A、B、C)。
- 一扇門後面是一輛汽車,其餘兩扇門後面各是山羊。
- 你先選擇了一扇門(比如 A)。
- 主持人打開沒有車子的另一扇門(比如 C)。
- 主持人問你是否想換另一扇門(B)。
理論預測
根據三門理論,即使 B 門顯然是獲獎的最佳選擇,你仍更有可能堅持自己的最初選擇 A 門。這是因為:
- 保守偏差:你不想放棄自己的原始選擇,即使它不太可能是贏家。
- 從眾效應:你看到主持人打開沒有車子的門(C),這讓你認為 A 門更有可能是贏家,因為它現在代表了剩下的兩個選擇之一。
- 近因效應:你剛看到一個沒有車子的門(C),這讓你對汽車在 A 門後面感到不太樂觀。
投資中的應用
三門理論可以應用於投資領域,説明常見的行為偏差:
- 沉沒成本偏差:即使投資明顯虧損,投資者也可能繼續持有,因為他們不想放棄已經付出的成本。
- 後見之明偏差:投資者往往高估自己的預測能力,並認為他們可以做出完美的決策,而忽略自己的行為偏差。
- 羊羣心理:投資者可能追隨市場趨勢和熱門股票,而不是基於基本面做出決定。
克服行為偏差
為了克服三門理論所突出的行為偏差,投資者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行為偏差 | 克服策略 |
---|---|
保守偏差 | 制定風險管理策略,承擔與投資目標相符的風險。 |
從眾效應 | 獨立思考,不要隨波逐流,進行自己的研究和分析。 |
近因效應 | 從長遠的角度看,不要過度依賴短期變化。 |
結論
三門理論表明,行為偏差會影響我們的決策,包括投資決策。通過瞭解這些偏差並採取措施加以克服,投資者可以做出更理性的投資決策,提高投資成果。
延伸閲讀…
三門問題
換?還是不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