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説法認為人的意識是由靈魂主宰,而不是由覺魂所控制。當靈魂出現問題時,人就會變得痴呆;而當覺魂出現問題時,人可能會發瘋,神經會變得散亂。生魂若出現問題,人就容易生病。


另有説法認為人的意識是由靈魂主宰,而不是由覺魂所控制。當靈魂出現問題時,人就會變得痴呆;而當覺魂出現問題時,人可能會發瘋,神經會變得散亂。生魂若出現問題,人就容易生病。
人死後,生魂會消滅,靈魂則依照因果輪迴於六道之中。如果善業大於惡業,靈魂將轉世至天界或人界。在天界,靈魂和覺魂將合一;在人間,舊的覺魂將消滅,新的覺魂和生魂將隨之誕生。若惡業大於善業,靈魂將墬入地獄道,於地獄中受刑受苦。只有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靈魂才能前往人間。覺魂則會在人世間徘徊,直至靈魂受苦完畢並轉世至人界(人道或畜生道),覺魂才會隨之消滅。那些有拜祭祖先的人較不易受到覺魂的幹擾,而沒有拜祭的人則較容易受到外來孤魂的侵擾。


延伸閲讀…
三魂七魄-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道家的三魂七魄,在佛家看來是什麼?
延伸閲讀…
三魂七魄的意義- 般若之心–林金郎佛學網
意識的奧秘,佛家“三身七識”與道家“三魂七魄”
在佛教中,有關意識的理論包括“三身七識”,而道家則有“三魂七魄”的觀念。乍看之下,兩者在數字的劃分和藴含的意義上似乎存在許多巧合和神秘之處。這些古代智者的研究成果積累於文化與信仰
佛經所載魂魄學説
在佛教的經典中,尤其以《地藏十王經》和《大乘起信論》對魂魄的解釋最具代表性。根據這些經典的記載,魂魄之説與佛教的教義相互結合,形成了三魂七魄的學説。所謂三魂,指的是阿賴耶識所開展出的三部分,它們分別是:
- 一魄天衝,又稱屍狗或屍垢,對應於人體的頂輪,相當於身識。
- 二魄靈慧,又稱伏矢或伏屍,對應於眉心輪,也稱月輪,相當於末那識。
- 三魄為氣,又稱雀陰,對應於喉輪,相當於舌識。
- 四魄為力,又稱吞賊或天賊,對應於心輪,相當於耳識。
這些魂魄不僅在佛教理論中佔有重要地位,也被認為對人的生命和心靈狀態有著深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