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經謙報導】許多民眾怕覺得腳、膝蓋疼痛,而走路「下樓梯」有所畏懼,怕一不小心自己膝蓋「操壞」。
不過,澳洲、日本專家指出,若能「走」,不僅可以鍛鍊腿部肌肉纖盈體態,能提升骨骼密度。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專家如何建議民眾保護膝蓋同時,能進行肌肉鍛鍊吧!許多民眾應該瞭解,爬樓梯可以得到鍛鍊效果,不僅可以鍛鍊腿部、腰部肌肉,還可以維持體態。
爬樓梯外,下樓梯處多多?!不過,日本節目「美年新常識」(暫譯),民眾帶來許多顛覆普通常識新資訊。
該節目指出,只下樓梯可以達到運動效果。
日本東京大學肌肉特任研究員石井直方表示,對不想爬樓梯人來説,可以下樓梯,是一個運動方法。
山本正嘉表示,隨著年齡增長,因為運動關係,因此白色肌肉纖維快縮肌會萎縮變弱。


事實上,運動後肌肉痠痛是十分現象,這代表肌肉鍛鍊有所,身體正在進行肌肉修複,並使肌肉變得。
以下樓梯來説,雖然和爬樓梯相比,下樓梯會讓人喘,或是覺得心臟碰碰直跳,即會肺心臟帶來太大負擔。
不過鹿屋體育大學教授山本正嘉表示,下樓梯會肌肉帶來負擔。
是因為腳要煞車使用,所以會大腿四頭肌帶來負擔。
山本研究,下樓梯平地步行及爬樓梯肌肉帶來衝擊高出2倍,肌肉損傷度高出3倍。
因此下樓梯能破壞肌肉中細小纖維,這些肌肉纖維修復後,能增強肌肉,提升肌力。
而下樓梯主要鍛鍊便是大腿四頭肌。
許多民眾於樓梯運動,抱持著不是爬樓梯沒有運動效果想法,但其實若能活用下樓梯帶來刺激,能得到運動效果。
山本正嘉表示,當大腿四頭肌脂肪組織減少、肌肉結實後,只能讓腿變,能雕塑小腿與屁股體態。
人體肌肉可分成紅色纖維(慢縮肌)與白色纖維(縮肌)兩種。
上樓梯時,要發力且要求持久力,主要使用慢縮肌;而下樓梯時,要瞬間發力支撐體重,因此主要使用縮肌。
山本正嘉表示,隨著年齡增長,因為運動關係,因此白色肌肉纖維快縮肌會萎縮變弱。
簡單地説,因為下樓梯能鍛鍊縮肌,於中高齡民眾來説,説下樓梯是個能回復年運動過。
有歐洲研究,將人纜車送至500公尺左右高度,接著下樓梯,一週進行數次。
研究結果指出,可以讓醣類代謝活性化。
因此山本正嘉表示,可以設能預防糖尿病。
此外,有澳洲研究讓60多歲80多歲女性,6樓下樓梯1樓,1天兩次,每週兩天進行。
此後,3個月內增加次數。
研究結果發現,下樓梯不僅增加肌力,還可以提升骨密度高達6%。
東京醫科齒科大學宇山惠子表示,這是因為下樓梯會直接給予骨骼衝擊刺激,能刺激骨骼生成細胞,可説是個活化骨骼代謝機制。
雖然下樓梯處多多,但藤田醫科大學醫院客座教授太田博明表示,利用體重,感知重力,盡可能越久越,下樓梯。
關於骨骼事情是件大事。
那麼,該什麼姿勢下樓梯,既能得到運動效果、能保護膝蓋呢?雖然前文提及下樓梯有諸多處,不過許多人下樓梯時,喜歡腳尖下踏下降,若使用這種錯誤方法下樓梯,反而會負荷集中於膝蓋關節,造成疼痛。
這些聽起來好像,但實際上是需要練習,所以我們做半蹲時候,同時有點像是控制上面這個腳膝蓋蹲能力,其我們整個大腿肌肉來減壓膝蓋壓力。


延伸閱讀…
意識到這一點後,會覺得屁股肌肉很。
站得直挺挺狀態下,腳尖下樓是NG,會膝蓋造成負擔。
盡可能意識到使用屁股肌肉是其。
受NSCA認證肌力體能教練坂詰真二提醒,注意進行下樓運動時不要穿著鞋跟鞋子,若有扶,可以手扶握把下樓注意安全。
下樓梯時注意腳尖不要朝外,不僅散失刺激骨骼力量,造成俗稱O型腿姿勢,放在腳掌中心,不要放在腳掌外側,否則翻船。
一天100階樓梯目標,4層樓來説話,耗時1分鐘,一週進行2~3次。
上下樓梯怎樣傷膝蓋?陳淑麗:做2件事,膝蓋到一張圖告訴你最佳蹲馬桶姿勢,不費力能順利排便有膝蓋痛人會害怕上下樓梯,可能會醫生告知説,避免上下樓梯這些活動,先前大家介紹過上樓梯避免疼痛方式,想複習朋友可以看看【走樓梯膝蓋痛? 避免受傷,養護膝蓋,上樓梯有訣竅喔!】不過,今天主要是來大家分享下樓梯小訣竅,一起學起來,養護膝蓋!Tips 1 視野斜下方,過頭,身體挺胸很多人會害怕説,沒有用眼睛輔助會跌倒,但事實上我們身體本身有一些功能,你發現説你依賴你視覺幫助你話,代表你平衡感能力下降,反而需要多多練習平衡感。
所以下樓梯我們眼睛還是前方或是斜下方看,這樣才能幫助我們身體維持拉長挺胸狀態,我們核心會直接垮掉,垮掉話膝蓋承受壓力會變大。
Tips 2 速度放慢,感受大腿出力很多人了求快會用跑下樓梯,可是實際上除非你會控制自己身體,不然話下樓梯速度應該要放慢一點。
上面這個腳做一點點蹲,然後讓前面那隻腳降落到地板上面,換腳,蹲。
所以其實下樓梯像是一個往下半蹲動作。
這些聽起來好像,但實際上是需要練習,所以我們做半蹲時候,同時有點像是控制上面這個腳膝蓋蹲能力,其我們整個大腿肌肉來減壓膝蓋壓力。
延伸閱讀…
有一個方法,可以檢測你下樓梯是不是,説如果你下樓梯聲音話,代表你膝蓋沒有做一個減壓能力,所以來講如果你腳有半蹲話,你走路應該是並且沒有聲音。
不要使用屁股力量屁股後推,因為如果屁股後推做一個髖關節鉸鏈驅動時,其實腰椎壓力是增加,大腿後側變緊話我們膝蓋沒有處,所以建議屁股後推去帶動臀肌力量。
高達七到九成老年人膝關節疼痛困擾,許多人覺得那是老化過程,孰不知,若一些細節裡保護膝關節,減少磨損、膝關節壓力,有機會使膝關節問題那麼。
大家説爬樓梯傷膝蓋,爬樓梯時,膝關節承受壓力體重4-5倍,是負擔。
而爬樓梯有些邊邊角角小技巧能使膝關節磨損這麼。
1.膝蓋超過腳尖
若上樓梯時,膝蓋超過腳尖,會膝關節上方帶來壓力。
使用半隻腳踩台階是見行,但那樣動作會使上樓時膝蓋超過腳尖,且,膝蓋帶來。
盡可能腳尖往前伸,地面,讓腳抵住樓梯,使膝蓋超過腳尖。
2.上樓膝蓋擺正
有些人上樓時會慣性膝蓋往外或內扣,但那樣動作會上樓時使膝蓋骨半月板因旋轉剪切力受傷。
讓小腿與地面垂直,外向內,擺正膝蓋,一步步拾級而上。
3.曲髖上樓梯
直挺挺走上樓梯看起來不是什麼問題動作,但其暗藏危機。
完全挺直身體,全身重量會完全落膝關節上。
上樓時,身體可前傾,不是彎腰而是彎曲髖關節,讓髖關節膝關節分擔掉重擔。
可以將手地背後面,使身體前傾。
4.下樓前腳掌落地
下樓梯時,若以全腳或是腳地會增加膝蓋負擔,大多人身體放在後面那隻支撐腳上,使膝關節負擔。
使前腳直立,前腳掌著地,直立前腳承擔身體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