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語」分為三大類:大妄語、小妄語、妄語。
是犯大妄語罪。
小妄語:妄言、綺語、兩舌、惡口。
惡意欺騙、毀謗、挑撥、罵,或煽情語言犯此戒。
妄語:無惡心,為利益他人而説,則不犯。
佛陀不準許弟子們顯神通,於證到聖果弟子,尚且允許他們人説出自己過人境界。
更何況是「得謂得,證言證」,之來騙取衣食,於出家眾,這是要逐出僧團。
優婆塞(夷)犯了,即失「戒體」。
只要有騙人動機,講誑過人法,講得明明了了。
內容功德
五戒基本內容是:
一、不殺生戒 殺生即殺害眾生生命。


對方聽得懂,犯了「不妄語」,失去受戒時所得「戒體」。
佛法真理,是引導我們求得解脱、覺悟唯一道路。
而大妄語危險,是佛法真理,導致眾生修證產生錯誤知見,會誤導修行方向,斷人修法信心,所以一觸犯結重罪。
大妄語後果,不是惡口、兩舌、小妄語、綺語可比擬。
2.是人想:認定方是人,而不是非人或畜生。
4.説語:自己未證聖果聖法,而説證聖果聖法;乃至事實上得四禪定,而説得;沒有見到天來、龍來、神來、鬼來,而説見到天、龍、神、鬼。
5.前人領解:方能領解説內容。
如果方是聾人、痴人、不解語人,及非人、畜生説語,不犯重罪。
有修有證人需要炫耀。
現代説神、説鬼、説神通多,修學佛法要,要有知、見,來分判遇到問題。
大妄語是「法説非法,非法説法」。
其次是沒有證悟聲聞、菩薩果位,自稱或者標榜證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初地、二地……;或説自己是;稱可以讓人開悟。
制定戒律
佛陀成道六年後,不但教區,而且徒眾日益增加,於他們背景和學養,僧團出現良莠現象。
佛陀一方面幫助他們壓制惡行,達致解脱;另一方面 保持僧團,以便發揮度世救人目的,因此應他們缺失,制訂了一些戒律。
在家信眾應該遵守五戒、十善;出家僧眾要遵守戒條。
五戒、十善一切戒律基本。
五戒目的
我們皈依了三寶後,可以接受五戒。
於受持五戒有助於剋制一己情慾,和樂生善,利益眾生。
因此,能夠遵守五戒人,不僅行為高尚,品德完善;同時肯定會墮入地獄、餓鬼、傍生三惡道受苦。
內容功德
五戒基本內容是:
一、不殺生戒 殺生即殺害眾生生命。
每一個眾生地愛惜自己生命和害怕死亡;因此,我們應愛護眾生,應該傷害他們。
這方面,佛陀固 然不容許我們動手殺害;懷有殺害動機或販賣武器、製造捕魚打獵器具,禁止列。
能夠遵守不殺生戒,不但可以養成仁慈性格,而且會獲致 長壽樂報。
不然話,固然會成為一個人;並且會招致多病短命,墮落三惡道苦報。
二、盜戒 不偷盜即是人欺。
不是自己份內應得,雖然是分毫微,不應為己有。
盜竊搶掠、詐騙賄賂等行,或懷有欺詐動機, 嚴禁列。
如果能夠遵守盜戒,可以養成品德,到處受人信賴;如果進而佈施,會獲貴安樂樂報。
不然話,會受人信賴; 並且會招致困苦,墮落三惡道苦報。
三、淫戒 即是過着合乎道德倫理家庭生活。
在家信眾可以有合法配偶,過婚姻生活;此外,一切猥瑣穢褻、放蕩羈行,和導人 作不道德行為不容許。
如果能夠遵守淫戒,固然成為一位受人正人君子;並且會獲致婚姻美滿、家庭和睦樂報。
不然話,會受別人鄙視;並且會 招致家庭破裂,墮入三惡道苦報。
四、語戒 不妄語即是做到實事求是,待人。
自己瞭解事情,不能講;顛倒是非黑白;不為自己而説話,有 詐念頭。
如果能夠遵守語戒,會做到誠信不欺,受人信賴並且會獲得聲譽、説話人信服樂報。
不然話,會獲信賴;並且會招致聲名,甚 墮入三惡道苦報。
五、飲酒戒 即禁止酗酒和服用使人亂性藥物,保持頭腦。
因為佛陀在世時候,使人亂性東西最主要是酒,所以酒來制定這一戒條。
六、不惡口 我們談話有禮,不要説、、使人難受話。


延伸閱讀…
能夠遵守飲酒戒,固然可 保持頭腦,不致醉酒鬧事;並且會獲得博學果報。
不然話,固然人厭棄;並且會導致無智,墮入三惡道苦報。
五戒之中,前四戒稱性戒或戒,如果違犯了話,固然直接傷害別人;自己會招致苦報。
這但是佛陀所禁止,社會上道德和法律不能接受。
第五飲酒戒稱為遮戒或護戒,飲酒雖然不致直接害別人,但飲酒郤有防範過失作用。
受持
我們如果能完全受持五戒,會成為一位仁慈愛物、智慧、受人信賴、有道德操守君子;來生會墮入三惡道,擁有一個前途光明人生;而且節制慾望,對解脱生死輪迴有莫大幫助。
應該進而奉行十善。
區別
我們能夠完全遵守五戒話,應該進而奉行十善。
甚麼是善呢?我們做事,自己,別人;犧牲自己利益,而使別人受惠,稱為善。
反過來説,如果做事,是一己 ,而損害別人,己人沒有處,稱惡。
善業會帶來自己和別人利益和;而惡業會帶來損害和痛苦。
積極行善
要成一個人,不僅應該作惡,還要積極行善,所以佛陀勉勵奉行十善。
甲 身三善
一、殺生,二、盜,三、,這五戒前三項。
我們不要幹犯戒條之外,還要愛眾生、好施和重禮守規。
乙 語四善
四、妄言 即五戒中語戒。
我們要之外,應該自己學問和領悟佛理教導眾生。
五、綺語 我們言語端正,不要説無聊、戲謔和阿諛諂媚話。
能夠做到綺語,可以獲得別人信賴;不然話,會失去別人信任和了。
六、不惡口 我們談話有禮,不要説、、使人難受話。
延伸閱讀…
能夠做到不惡口,會得到別人禮貌對待,聽到話;不然話,會受到禮貌對待,聽到話。
七、不兩舌 我們不要搬弄是非、挑撥離間;大家應該合作、忍讓。
能夠做到不兩舌,可親友維繫感情;不然話,不但親友感情破裂,會招致很多敵人。
談不妄語戒。
不妄語捏造顛倒不實話。
沒有持守語戒人,會為了自己利益、親族朋友利益,或希望怨敵受害,而作妄語。
妄語包括:知道説知道,知道説知道;有的説有,有的説有,是説不是,不是説是。
誑言語,企圖使自己或親友得到利益,或使他人受害,這種行為犯了妄語罪過。
犯妄語戒分輕罪重罪。
妄語可分為妄語誹謗,妄語僧團中是共住。
但妄語戒裡,是有情況限定,主要各種方法告訴別人,自己證果説證果,引起大家盲目崇信供養。
開悟説自己開悟,證果説自己證果。
靠宣傳手段來取得別人供養,自己沒有悟證説悟證,這大妄語。
佛陀教法中,不可告訴別人自己德行證果,更何況自己沒有成就,告訴別人自己有成就呢?不是淨行而自稱淨行,口腹慾,大眾之中撒謊,自稱得到法義和成就,佛陀説這種人賊。
什麼這種人稱賊呢?因為此種行為人,言語盜取別人供養。
説,妄語戒中,妄語是罪,屬於墮意思;但如果是證説證者,那大妄語,是共住重罪。
殺生、盜、、不妄語,加上飲酒亂性,這五條戒儒家五常,所謂殺生而仁慈,盜而重義,而有禮,飲酒而智清。
佛陀善生居士開示殺生、盜、、不妄語,主要是教導他滅惡增福,持戒來協助修行,以此基礎,無論是世俗和樂,或出世俗解脱道可以完成。
説,要完成人生和樂生活,或是進一步修解脱道,殺生、盜、、不妄語是必修要件。
而殺生、偷盜、、妄語是智者訶責行為。
有些家人一聽到持戒會感到戒條嚴格,他們認為如果親近三寶,學戒會使他們生活倍感壓力,使得他們親近三寶,以致於失去了修福、修慧、獲得和樂或解脱機會。
佛陀明白在家修行生活環境地受持全部五戒,所以佛陀會説,隨各人能力,能持多少持多少。
於是他居士持戒分為四類:即一分優婆塞、少分優婆塞、多分優婆塞、分優婆塞。
一分優婆塞持一條戒在家男居士,少分優婆塞是持二條戒在家男居士,多分優婆塞是持三條戒或四條戒在家男居士,分優婆塞持五條戒在家男居士。
,歸依三寶在家居士中,能持五戒最上。
如果是因為習性或生活環境關係,因而沒有能力持滿分戒者,那持多少算多少,總是沒有持戒處多多。
至於犯戒不是像被判死刑那麼可怕,多持一條戒,多增一分福業,多滅一條罪業;持戒,福業,而且多造罪業,事實上只是如此而已。
而歸依三寶後,持戒而引生種種壓力,帶來,這是於大家於持戒明白所產生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