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五行歸類表】五個元素代表的器官與疾病 |中醫五行 |瞭解人體與自然之間的平衡關係 |

【中醫五行歸類表】五個元素代表的器官與疾病 |中醫五行 |瞭解人體與自然之間的平衡關係 |

中醫五行歸類表是一種將中藥按照五行屬性進行分類的方法,它源自古老的中國醫學傳統。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代表了自然界的五種基本要素,與身體的五臟六腑、經絡氣血之間存在着相生相剋的關係。通過對中藥的五行屬性進行歸類,中醫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應用藥物的治療作用,達到調整人體內平衡、促進健康的目的。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探討中醫五行歸類表的原理和應用,以及它在現代中醫學中的地位。

五行學説的應用與理解

心與喜悦的情志相關,《素問 ? 舉痛論》中提到:“喜則氣和志達,營衞通利。”愉悦的感受如同人體能量(精神能量和身體能量)的釋放過程,釋放出的能量會成為推動力,啟動新的精神活動,並為身體提供活力,進而創造出新的成果。這種正向的情緒變化和對身體的影響包括提升大腦和神經系統的活力,提高腦力和體力勞動的效率和耐力,增加生活和工作的樂趣和信心,以及增進食慾和消化功能。

中醫五行歸類表 Play

耳朵是腎的官能之一。任何與耳朵相關的病變都會與腎臟有關聯。《黃帝內經》中提到“腎開竅於耳”。患有腎病的人會有耳聾、耳鳴等症狀。

中醫五行歸類表

五官正常的功能是辨別五味、五色和五音。中醫認為五官與內臟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通過觀察五官的病變可以發現潛藏於身體內部五臟的異常。因此,我們應該密切留意五官的變化,以關注五臟的健康狀況。在日常生活中,保護五官健康的方法簡單易行:常常閉目養神,少言以養心,保持呼吸平穩以養肺,享受美味食物以養口,遠離煩惱雜事,不聽不當言語以養耳。

心與喜悦的情志相關,《素問 ? 舉痛論》中提到:“喜則氣和志達,營衞通利。”愉悦的感受如同人體能量(精神能量和身體能量)的釋放過程,釋放出的能量會成為推動力,啟動新的精神活動,並為身體提供活力,進而創造出新的成果。這種正向的情緒變化和對身體的影響包括提升大腦和神經系統的活力,提高腦力和體力勞動的效率和耐力,增加生活和工作的樂趣和信心,以及增進食慾和消化功能。

肝臟與憤怒的情志密切相關,稱為“肝在志為怒”。大怒不僅會傷肝,導致肝氣亢奮,血液隨之湧動

名貴中藥材的歸經與應用

古代中藥的大數據分析

一、五臟六腑與歸經理論

1. 春季養肝

春季陽氣初升,萬物生髮,內應肝臟。”春宜升補”,宜使用桑葉、菊花等升散之品,以調動人體陽氣。

中醫五行歸類表

2. 夏季養心

夏季炎熱,內應心臟,宜使用金銀花、荷葉等清淡、清熱之品。

5. 冬季養腎

冬季寒冷,內應腎臟,宜使用桂圓、核桃仁等温補之品。

中醫五行歸類表 Play

延伸閲讀…

中醫五行學説:瞭解人體與自然之間的平衡關係

中醫五行

4. 秋季養肺

秋季乾燥,內應肺臟,宜使用百合、黑芝麻等滋陰生津之品。

中醫五行歸類表

5. 冬季養腎

冬季寒冷,內應腎臟,宜使用桂圓、核桃仁等温補之品。

延伸閲讀…

中醫五行學説解析:五個元素代表的器官與疾病

【中醫人體的五行屬性】中醫五行

二、古代中藥的歸經分析

雲端中醫進行大數據研究,從系統中超過一萬筆中藥資料,統計分析其歸經分佈。初步發現,古代歸經系統基於”五臟六腑”理論,但歸經系統僅完成了一半。

三、中藥的”寒熱”與”歸經”

中藥有其特殊的”寒熱”屬性和”歸經”概念,這是現代藥物所缺乏的。

四、總結與建議

中藥研究人士可以參考本文提供的數據,深入探索古代中藥歸經理論的精髓。

病痛時,現代醫生會開所謂的「止痛藥」,但從不提藥物特性。中醫師開藥則強調藥物所屬的性質,如「偏熱」或「偏寒」,且中藥被發現有「歸經」的特性,即藥物進入體內後會沿著特定路徑,如經絡或身體部位發揮作用,被稱為「引經藥」。以「柴胡」為例,它是往少陽、厥陰經絡的引經藥。中藥歸經現已有一套數據可供分析,揭示古人的歸經觀點。事實上,並非所有中藥都有歸經,特別是常見的青草藥。雲端中醫數據庫中有約11000筆中藥,但只有5406筆有歸經記錄。歸經最多的經絡是肝經,有近2900個中藥被歸入肝經,可治療肝病。其次為肺經,有近2200個中藥被歸入肺經,可改善肺病。中藥歸經的發現可能是基於長期的經驗累積而非特異功能。

歸經 中藥數量 比例
肝經 2900 53.7%
肺經 2200 40.7%
心經 80 脾經與胃經

在5400種有歸經記錄的中藥中,歸經入脾經的中藥有1700個,歸經入胃經的中藥有1500個。這反映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中醫傳統上重視脾胃的調理。中藥的脾經胃經藥物在現代應用中依然顯示出顯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