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門
引言
[乾清門(滿語:ᡴᡳᠶᠠᠨᠴᡳᠩᠮᡝᠨ)][1],是北京故宮內廷的正宮門,通過它才能看見乾清宮,因此得名。


歷史演變
乾清門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朝順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在清朝,這裏是皇帝”御門聽政”的地方[1]。
御門聽政
“御門聽政”最初由太和門改設於乾清門,始於順治帝[1]。聽政通常在早上8點開始。聽政時,皇帝坐在乾清門內的臨時座位上,前來奏事的官員跪在門口向皇帝報告,然後皇帝作出決定,稱為”降旨”。奏事完畢後,大臣從東面的台階退下,輪到下一位官員上前。
康熙帝是清朝皇帝中採用這種形式處理政事最為勤奮的一位[1]。在位期間,他除了春夏秋到暢春園和避暑山莊”避喧聽政”及木蘭秋獮的時間外,居住在紫禁城的時間扣除冬月幾乎天天到乾清門聽政。直到他年老,大臣們勸他保重身體,他依然堅持聽政。康熙作出的不少重大決定都是在乾清門聽政時決定的。雍正、乾隆以後,在園明三園”避喧聽政”的時間多了,清帝居住在紫禁城的時間不多,聽政次數也日益稀疏。到鹹豐帝的時候,聽政活動結束[1]。
其他用途
除了”御門聽政”之外,乾清門還是清朝齋戒、請寶接寶等典禮儀式舉行的地方[2]。
現代修復
2013年,故宮博物院完成第一期乾清門廣場西側地面翻墁工程,2014年完成了第二期乾清門廣場東側地面翻墁工程,使乾清門廣場的現代水泥地磚全部更換成傳統的大城磚半磚直柳葉地面,並且更換全部建築散水傳統陡板磚,以恢復乾清門廣場的歷史原貌。
建築特點
乾清門面闊5間,進深3間,高約16米,單檐歇山屋頂,座落在高1.5米的漢白玉石須彌座上,周圍環以雕石欄杆。門前三出三階,中為御路石,兩側列銅鎏金獅子一對。中開三門,門扉安設在後檐部位,門廳明亮。兩梢間為青磚檻牆,方格窗。檐下施單昂三踩斗栱,繪金龍和璽彩畫。門兩側為八字形琉璃影壁,高8米,長9.7米,壁心及岔角以琉璃花裝飾,花形自然逼真,色彩絢美豔麗,在陽光的照射下流光溢彩,將乾清門映襯得華貴富麗。門內有高台甬路連接乾清宮月台。
附註
項目 | 特色 | 意義 |
---|---|---|
位置 | 內廷正門 | 連通內廷與外朝 |
歷史 | 明建清修 | 見證歷史變遷 |
功能 | 御門聽政、典禮儀式 | 政務和禮儀中心 |
建築 | 歇山屋頂、漢白玉須彌座 | 莊嚴氣派,古色古香 |
裝飾 | 琉璃影壁、金龍彩畫 | 美輪美奐,帝王之氣 |
修復 | 傳統工藝,恢復原貌 | 保護文化遺產,再現歷史風貌 |
乾門:八卦方位中的西北之門
定義
乾門,又稱西北門,是八卦方位中的八個方位之一,位處正西與正北之間,代表著陰金之氣。
象徵
乾門象徵著:
- 父權、權威
- 剛強、果斷
- 堅毅、不屈
- 領導、指揮
方位與特質
乾門位於住宅或建築物的西北角,其特質包括:
方位 | 屬性 | 代表人物 |
---|---|---|
西北 | 陰金 | 父親、老父 |
氣象 | 乾爽 | |
身體部位 | 頭顱、骨骼 | |
顏色 | 白色、金色 | |
五行 | 金 | |
適合擺設 | 金屬器皿、白色傢俱 |
風水意義
在風水學中,乾門具有以下風水意義:
- 旺事業運:正對乾門的空間利於從事管理、領導等需要權威的職業。
- 利健康運:住宅西北角的房間適合老人居住,有助於健康運勢。
- 忌水氣:乾門處不適宜有水氣,以免影響事業運和財運。
- 適合辦公室:企業辦公室設在乾門有利於提升員工士氣和工作效率。
注意事項
使用乾門時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如果乾門方位風水不佳,可透過以下方法調整運勢:
- 擺放金屬器皿:在西北角放置金色或白色的金屬器皿,如銅錢、金元寶等,可提升事業運。
- 安置白色傢俱:西北角的房間擺設白色傢俱,如衣櫃、牀頭櫃等,有助於旺事業運和健康運。
- 增加採光:西北角的房間宜增加採光,可懸掛白色窗簾或放置鏡子,反射陽光增強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