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體運行的奧秘:漫遊星空的行星
星際漫旅者
在浩瀚的宇宙中,除了發光的恆星,還散落著無數不發光的「行星」,它們環繞著恆星緩緩運行,宛如漫遊星空的旅人。這些行星不僅是太陽系的一員,也在其他星系中現身,豐富了宇宙的多樣性。
古人觀星


早在史前時期,人類便仰望夜空,觀察那些在恆星背景中移動的天體。在他們眼中,這些天體被稱為「遊星」,意為在星宿間穿梭的奇異星體。
五行學説與行星
在中國古代,五行學説盛行,人們將五顆肉眼可見的行星與五行一一對應。其中,木星對應「木」、金星對應「金」、水星對應「水」、火星對應「火」、土星對應「土」。這種命名方式反映了當時人們對自然界的樸素認知。
科學革命
隨著科學的進步,人們對行星的認識逐漸深化。16世紀,日心説取代地心説,人們認識到地球也是一顆繞日運行的行星。望遠鏡的發明也讓人類發現了更多行星,如天王星、海王星等。
行星定義
20世紀,人類在太陽系外發現了系外行星,這對行星的概念提出了挑戰。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對行星進行了重新定義,將其限定為以下三點:
- 環繞著恆星運行
- 質量足夠,形成近似球形
- 清空其軌道附近小天體
系外行星
除了太陽系中的行星,科學家們還探索到了大量的系外行星。這些系外行星的質量和體積各不相同,有些甚至與地球相似。它們的發現為探索地外生命提供了可能。
五大行星的古稱
- 水星:辰星、紐星
- 金星:明星、太白星、長庚星、啓明星
- 火星:熒惑星
- 木星:太歲星、歲星、紀星、重華
- 土星:鎮星、填星
結語
從古人的觀星到近代的科學探索,人類對行星的認識不斷發展。這些在天空中穿行的天體,不僅為我們提供了浩瀚宇宙的知識,也激發著我們對宇宙起源和生命存在的無盡探索。
五大行星巡禮
五大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是太陽系中距離太陽較近的五顆行星。儘管它們都有著各自獨特的特徵,但歸根結底,它們都是圍繞著太陽運行的巨大天體。
五大行星基本資料
行星 | 距離太陽(AU) | 直徑(km) | 質量(地球質量的倍數) |
---|---|---|---|
水星 | 0.39 | 4,880 | 0.06 |
金星 | 0.72 | 12,104 | 0.82 |
火星 | 1.52 | 6,792 | 0.11 |
木星 | 5.2 | 142,984 | 318 |
土星 | 9.5 | 120,536 | 95 |
五大行星物理特性
水星: 最小的五大行星,表面佈滿了隕石坑,沒有大氣層。
金星: 與地球大小相似,擁有厚重的二氧化碳大氣層。其表面温度極高,被稱為「地獄行星」。
火星: 擁有稀薄的大氣層和紅色表面,以其潛在的可居住性而聞名。
木星: 太陽系中最大的五大行星,是一顆巨大的氣態巨行星,由氫和氦組成。
土星: 以其壯觀的環系而聞名,這些環系是由冰粒和岩石組成。
五大行星探索
人類對五大行星的探索已有數百年的歷史。以下是一些歷史性任務:
延伸閲讀…
行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
五大行星為啥用五行叫法?該叫法的依據是啥?古人選擇了 …
- 1961 年:蘇聯的 Venera 1 號成為第一顆成功抵達金星的探測器。
- 1965 年:美國的 Mariner 4 號飛越火星,傳回了第一批特寫照片。
- 1971 年:美國的 Pioneer 10 號成為第一艘飛越木星的探測器。
- 1979 年:美國的 Voyager 1 號和 Voyager 2 號飛越土星,傳回了詳細的圖像和數據。
目前,有許多正在進行的任務正在探索五大行星,包括 NASA 的 Juno 任務(研究木星)和 ESA 的 Cassini-Huygens 任務(研究土星)。這些任務將繼續擴展我們對這些迷人天體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