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方正色」是東亞傳統中的五種正色,它們分別是青(藍)、赤(大紅)、白、黑、黃。這些色彩代表著東、南、西、北、中這五個方位。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對色彩的理解深受哲學、宗教、自然科學和醫學的影響,在中國古代絲織品文化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古代典籍中經常提到五色的概念,如《禮記》學記中所言:「水無當於五色,五色弗得不章。」而在周朝時,社會也因此建立了嚴格的色彩規範,從官員品級到婚喪嫁娶都受到嚴格限制。
顏色 | 方位 | 寓意 |
---|---|---|
青(東) | 東方 | 生機 |
赤(南) | 南方 | 熱情 |
白(西) | 西方 | 清涼 |
黑(北) | 北方 | 穩重 |
黃(中) | 中央 | 權威 |
五方色與朝鮮文化
五方色在朝鮮半島廣泛流傳,成為朝鮮族的傳統文化色彩,常應用於韓服之中。朝鮮文化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尤其是在明朝時期作為屬國,在服飾和習俗上承襲了許多明代文化的特徵。
五方色與宗教
佛教和道教的五色學説有著相似之處,因此佛教傳入中國後,兩者在色彩理論上逐漸趨同。在藏傳佛教中,亦受到道教五方色的影響。上座部佛教中的“橙色”在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中多以黑色或綠色代替。
五色縷
端午節有佩戴五色縷的習俗。五色縷是以五色相配所結成的線縷,佩戴於手腕、腳腕或身上,被視為招祥避邪的護身符。後世有時也會將水晶、珠子等串在線縷上,作為五行珠等飾品。
結語
五方色的概念深深地影響了東亞的文化,從古代的哲學思想到現代的生活習俗,展現了色彩在文化傳承中的豐富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