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龍令旗],又稱[五營令旗]或[五方令旗],是代表[五營神兵]的象徵。[五營]分為[東、西、南、北、中]營,各有不同的顏色,形狀為三角形,上頭繡有龍鳳圖案或「令」字。
令旗顏色 | 兵馬數量 | 令旗名稱 |
---|---|---|
青色 | 31萬 | 東營旗 |
紅色 | 31萬 | 南營旗 |
白色 | 31萬 | 西營旗 |
黑色 | 31萬 | 北營旗 |
黃色 | 36萬 | 中營旗 |
[五營神兵]隸屬於[神界],主要負責防禦[陰陽兩界],保護地方平安。[慰勞軍隊]的儀式稱為[犒軍],包括牲畜、糖果、水果、金紙等物品。


一般認為[五營神將]是[東營張元帥、南營蕭元帥、西營劉元帥、北營連元帥、中營李元帥]。[五營信仰]是[民間信仰]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組織結構仿照古代帝王制度,武職分為[情治系統](如[城隍組織])和[軍事系統](包括[天兵、地兵、五營神兵])。
[五營神兵]起源於[漢代魏晉]時期,由[孤魂野鬼]招募訓練而成。[收營]儀式相當於人類的放假。[五營信仰]在[台灣]經過本土化,與[王爺信仰、城隍信仰、聚落文化]相互結合,形成獨特的[台灣五營信仰]。[五營旗]作為[五營神馬]的象徵,在法事中扮演重要角色。
五營令旗排法:神明坐鎮指揮千軍萬馬
五營令旗排法,又稱五營旗令,是道教中的一種符令法術,用於召喚神明、護衞法壇、指揮兵將。相傳此法術源自東漢年間的天師張道陵,用於降伏鬼妖、平定禍亂。
令旗種類
五營令旗共有五支,分別代表五營神兵,包括:
令旗 | 神將 | 職掌 |
---|---|---|
黃令旗 | 雷神、電母 | 鎮守東方,取雷電之威 |
紅令旗 |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 | 鎮守南方,驅逐邪崇 |
白令旗 | 南鬥星君、北斗星君 | 鎮守西方,護衞生靈 |
黑令旗 | 五方五帝、五方雷君 | 鎮守北方,破除妖邪 |
青令旗 | 太歲星君、十二元辰 | 鎮守中央,調和陰陽 |
排法方式
五營令旗的排法有一定規矩,通常分為「正五營」和「偏五營」兩種:
正五營排法
- 黃令旗在最前方,為「帥旗」,代表雷神、電母。
- 紅令旗在後方,為「副帥旗」,代表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
- 白令旗在左前方,為「左軍旗」,代表南鬥星君、北斗星君。
- 黑令旗在右前方,為「右軍旗」,代表五方五帝、五方雷君。
- 青令旗在中央,為「中軍旗」,代表太歲星君、十二元辰。
偏五營排法
- 黃令旗在最前方,為「統領旗」,代表雷神、電母。
- 紅令旗、白令旗、黑令旗並排在後方,為「三元旗」,代表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南鬥星君、北斗星君、五方五帝、五方雷君。
- 青令旗在最下方,為「鎮營旗」,代表太歲星君、十二元辰。
應用時機
五營令旗排法常應用於以下時機:
- 法會醮儀:召喚神明、護衞法壇。
- 驅邪捉鬼:破除邪崇、清除鬼妖。
- 安宅祈福:保家宅平安、趨吉避兇。
- 開光加持:用以開光神像、法器。
注意事項
使用五營令旗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 令旗必須放置在乾淨、莊嚴的地方。
- 使用時應保持虔誠恭敬的態度。
- 收起令旗時,應按原排列順序收好。
- 令旗不可隨意丟棄或損壞。
五營令旗排法是一種神聖的法術,具有強大的威能。正確使用此法,可護佑平安、驅逐邪祟、祈福保運。
延伸閲讀…
五龍令旗的作用和擺放順序
五營神將與五方五色令旗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