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五音療疾”記載。
五音,即角、徵、宮、商、羽,應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人體內相應臟器(肝、心、脾、肺、腎)功能活動,人五志(怒、喜、思、憂、)。
音樂療法歷史源流長,四千多年前古埃及運用音樂病人減輕疼痛,稱“音樂是靈魂之藥”。
美國音樂治療開始於二戰期間,播放音樂只是減輕傷員痛苦,後來發展到現在系統科學體系。
我國,音樂功效認識歷史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提出了“五音療疾”,《史記》雲:“故音樂者所以動盪血脈,通流精神而和。
”音樂最初作為養生、防病、手段,發展到可以治病療疾了。
絲絃類古琴聲屬於火音。


金音-調理肺、大腸經脈金音編鐘聲鑼樂,入肺經大腸經,主理肺腸。
金音旋律和曲調,是經五行八音方位性和樂器對應人體五臟演示而成。
金屬製品樂器如:編鐘磬鑼鼓鈴聲長號三角鐵,發出的聲金音。
金音旋律和曲調中選擇了編鐘磬聲奏出中華炎黃文化氣勢磅礴和,編鐘聲奏響了歷史頂盛時期時代!木音(角聲)木音簫、竹笛、木魚樂,入肝膽經,疏肝利膽,保肝養目。
古簫、竹笛原始聲,舒展、、,飄逸若仙,而、而,,顯示古木煥發生機,帶來春意。
木音代表東方蒼龍音意,認為是祛災避兇吉祥物,它象徵着、、。
古簫原始旋律陰陽起伏之中,召喚東方巨龍大地上地騰而起,它應着角聲,太陽,奔向空……木音可以梳理肝火淤疾,血壓、血質,夜間休息時有助於安魂入神,於疑神疑鬼、精神人,有理療效果;其他,如夜晚受到驚嚇、盜汗、心中,有益。
多聽木音,可以移轉性情,增強精神,安定魂魄,消除失眠,讓身心合一,找到原始人性。
水音-調理腎、膀胱經脈水音鼓水聲樂,入腎經膀胱經,主理腎臟膀胱。
水音旋律結合了地下泉水溶洞水小溪河水百川匯合及海洋聲。
水聲聲波能腎臟功能,會刺激腎上腺分泌,有機物幫助泌尿系統代謝功能,可以疏導外排下腑疾患泄毒,從而免疫系統,提高生命品質,這樣可以開發智力與志向,發展生活理想,人之中,像仙人一樣享受每一秒時空。
火音-調理心、小腸經脈火音古琴小提琴絲絃樂,入心經小腸經,主理小腸和心臟。
絲絃類古琴聲屬於火音。
古琴奏鳴了古的迴音,有綿延背景。
音樂突出古琴感,,並加快節奏,接著,出現打擊樂叮咚聲,展現出長河落日遠景。
一陣雁過翎聲而近。
近而遠、風生水起,去蒸霞蔚,表現出中國古文化長河中優美的迴音和片斷,令人發幽古情!宮調式音樂,可達到調神、心理作用,亦可調和脾胃、氣血。
樂曲、、,如大地藴涵萬物、。
宮長夏音,屬土主化。
正宮調式能促進全身氣機,調節脾胃,兼有保肺氣利腎水作用。
於養生保健:可調和脾胃,脾胃較弱者,長夏宜多聽。
於練功:可氣血,促進,靜功宜配用。
於調神:可心理,需深思熟慮,思考時宜聽用。
於體育運動:可提高穩定性,對需要發揮技巧比賽項目,賽前、心理者宜聽用。
宮屬土,宮調或音樂一開始即塤吹奏出安詳、音樂。
中國傳統醫學認為,音樂療疾源於五行音樂療法。


延伸閱讀…
宮調式音樂:樂曲風格、莊重,有如土紮。
五金屬土,通脾,五志屬思。
宮調,長夏音,宮音(1-Do)為主音,屬土,主化,通於五臟中後部長—脾。
正宮調式能促進全身氣機協調,調節脾胃氣升降,兼有保肺氣、利腎水作用,防治氣升降。
具有養脾、補肺利腎、瀉心火作用。
於養生保健,可調和脾胃,養護中州,安定情緒,有益睡眠,消除,脾胃較弱者,長夏宜多聽;於練功,可氣血,促進,促進練精化氣,靜功宜配用;於腦力勞動,可心理,適於深思熟慮和思考時聽用;於體育運動,可提高心理穩定性,於發揮技巧性比賽項目,有心理、消除過度作用;於治療,於脾胃系統,它此類系統各種損疾病,有意想不到療效,且它有助脾健運,食慾、滋補氣血功能。
適用於脾胃,脾胃功能,升降,升降、噁心嘔吐、腹瀉、飲食不化、脘腹、腹脹、、消化不良、神衰失眠、肺虛氣短、小便短少、、、口唇潰瘍、面黃、月經量少色淡、、胃或子宮下垂病證。
“壓抑、”人可五行中屬“土”,顧前想後、憂心仲仲,鬱鬱寡歡,,多思多慮,多愁善感,平時應多聽宮調式樂曲。
如《良宵》、《花月圓》、《光明行》、《紅旗頌》、《春江花月夜》、《月兒》、《月光奏鳴曲》,這些樂曲風格,能抒發情感。
當在孤獨苦悶、遇到挫折,痛苦壓抑時,應聽角調式音樂,如《春之聲圓舞曲》、《藍色多瑙河》、《江南絲竹樂》,此類麴生機蓬勃,,如暖流温心,風入夢,淨化心靈,能肝木蓬勃朝氣制約脾土壓抑,使其痛苦中解脱出來。
【希望聲2021年1月8日】(編輯:郭強) 音樂是生活調劑品,音樂不僅能人帶來聽覺上享受,能療心治病。
比如,古代宮廷配備有樂隊歌者,娛樂作用,靜性、頤養身心。
中國傳統醫學認為,音樂療疾源於五行音樂療法。
延伸閱讀…
陰陽五行學説,五行中木、火、土、金、水,對應五髒肝、心、脾、肺、腎,五音階角、徵、宮、商、羽,從而五行、五臟、五音相配,於音樂治療,這是《黃帝內經》提出“五音療疾”基礎,是古代先哲提出“人和”“五音五臟”思想臨牀踐。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腫瘤六科主任劉苓霜表示,人體五臟有自己喜歡曲調,聆聽相應曲目,可以讓曲調、情志、臟氣共鳴互動,達到動蕩血脈、精神和心脈作用。
《胡笳十八拍》。
中醫理論中,肝主謀慮喜條達。
多思多慮、,損害到肝。
時間一長,體內氣機會鬱滯,出現膽小易驚、易怒、胸脅脹痛、口苦咽乾、眼睛乾毛病。
和肝相通音階是“角”,於簡譜中“3”。
角調音樂,大多如春回大地、生機盎然,曲調,養肝曲目推薦《胡笳十八拍》。
該曲“商”音略,帶羽音,“商”像“金”而蕭殺,金能克木;“羽”像“水”而,水能生木,一克一生,肝鬱之氣而解,全身氣機了。
最佳聆聽時間晚上7~11點。
這是一天中陰氣時間,可以剋制肝氣,以免過多肝氣演變成火,另外可以利用這個時間陰氣來滋養肝,使。
《紫竹調》。
“心”是五臟六腑裏君主,掌控人體精神和血脈。
工作生活受到壓力會直接影響到它,見癥狀失眠多夢、心悸、心胸、胸痛。
和心氣相通音階是“徵音”,於簡譜裏“5”,合乎“徵調”音樂、富有,而且聽起來層次分明。
一團熊熊燃燒“火焰”,這五行上和心完全應,養心曲目推薦《紫竹調》。
這首曲子中運用屬於火徵音和屬於水羽音配合,補水可以使心火至於過,補火可使水氣至於過涼,利於心臟功能發揮。
最佳聆聽時間晚上9~11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