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論
氣,乃古哲抽象天地萬物之基石,流動不息,賦予生靈能量。中醫視氣為人體防線,聚護臟腑,散佈肌表,抵禦外邪。
元炁作為天地本源,肇始萬物,運行變化,促成宇宙演化。氣論以元炁為萬物構架,解釋其生滅榮衰。


氣本象形,意為呼吸、氣息,衍生出天氣、氣候、風氣等涵義。宋代道教借「炁」區分先天後天之氣,以「炁」表無極,而「氣」為太極。
氣在中醫中至關重要,維持生命活動,運行於血脈、穴位、臟腑,濡養臟腑、抵禦外邪。不同氣具有不同功能,如榮氣濡養,衞氣防禦,宗氣聚於胸,元氣聚於丹田,正氣推動生命,邪氣致病,谷氣供能,真氣生發臟腑。
氣的外顯表現為神,氣足神全,氣弱神散。氣運行於穴位,受經絡臟腑影響,而針灸、藥物可調節氣之運行。
氣可化精,藏於臟腑,供不時之需;精亦可化氣,氣可化神。道家養氣斂神,延緩衰老。
氣受天氣、情緒、飲食等因素影響,失衡則生病。中醫調氣治病,使氣運行通暢。
氣分陰陽,臟腑之氣為陰氣,腑中之氣為陽氣。另有正邪之分,真氣、正氣維持生命,邪氣致病。
氣功,中醫文化中神秘之謎,武俠傳説中通任督二脈之神奇,氣功治病之真假,補氣藥之功效,皆與「氣」息息相關。
中醫經典《黃帝內經》言:「人以天地之氣生」,「天地合氣,命之曰人」,道出人命繫於天地之氣。氣既構成人體,亦維繫生命,猶如現代生物醫學中葡萄糖之作用。
氣之構成:
* 消化道吸收之「水穀之氣」
* 肺部吸入之「清氣」
* 父母所賦之「先天精氣」
氣之作用:
1. 推動:促進血津流動,臟腑運作
2. 温煦:維持體温
3. 固攝:調節汗液、尿液、精液排出
氣之運化:
* 升降出入:推動生命活動
* 營氣:營養臟腑
* 衞氣:護衞肌表
* 元氣、宗氣、臟腑之氣、經絡之氣:不可或缺之生命之氣,相互轉化
什麼是氣?
定義
氣,是中國哲學中的一個基本概念,指稱物質世界的構成元素,也是生命動態的根本動力。
性質
氣具有以下性質:
- 無形無相:氣無法直接觀察或感測,但其影響無所不在。
- 充滿虛空:氣遍佈整個宇宙,無處不在。
- 永恆不滅:氣不會憑空產生或消滅,僅能轉換形式。
- 動態運行:氣不斷流動、變化和轉化,推動宇宙萬物的運動。
種類
氣有不同的類型,根據其特性和功能可分為:
氣在宇宙萬物和人體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 推動運動:氣是萬物運作的動力,包括宇宙星體、地球環境、人體器官等。
- 化生萬物:元氣是萬物的起源,通過凝結、消散、轉化而形成不同的事物。
- 維持生命:宗氣、營氣、衞氣是人體生命活動不可或缺的要素。
- 影響健康:氣的平衡與否直接影響身體的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