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兔穴(伏免穴)位於大腿前面,是足陽明胃經的重要絡穴之一。據《會元針灸學》記載,伏兔之名是因為大腿肉肥如兔,跪時肉起如兔之潛而不伏。此穴有著散寒化濕、疏通經絡的功效,對於治療腰椎間盤突、腰痛腿疼、腰肌勞損等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
伏兔穴的位置
伏兔穴位於大腿前面的正中線上,髂前上棘與髕骨外側端的連線上,髕骨上6寸處。


- 取穴技巧: 坐位,屈膝成直角,以手掌橫紋中點按在髕骨上緣中點,手指併攏按壓在大腿上,在中指尖端到達處,按壓有酸脹感。
- 快速取穴: 屈膝90°,手指併攏壓腿上,掌後第1橫紋中點按在髕骨上緣中點,中指尖端處即是。
按摩伏兔穴時,用手掌的掌跟對準膝蓋的髕骨底下,中指的底下位置就是伏兔穴。(股前外側,髕底上六寸,髕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線端的連線上)
為什麼要跪着取伏兔穴?
跪着取伏兔穴是為了使特定的穴點出現。當人站立時,這個穴點並不明顯,只有當膝蓋彎曲達到一定的角度時,伏兔穴的位置才會顯露出來。因此,通過跪姿,可以更容易地找到並按摩到這個穴位。
穴位解剖
在股直肌的肌腹中有旋股外側動、靜脈分支;布有股前皮神經,股外側皮神經。
伏兔穴的含義
胃經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積。
伏免穴
關於「伏免穴」的研究
「伏免穴」是一個非常受歡迎和重要的主題,在中醫和穴位療法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這個穴位位於人體的特定位置,被認為具有調節身體功能和緩解疾病的作用。
根據傳統中醫理論,「伏免穴」通過按摩和刺激可以調節內臟、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等多個方面的功能。這個穴位被認為可以針對不同的症狀和疾病提供針對性的療法。
在現代醫學研究中,一些研究人員對「伏免穴」的療效進行了科學的探討。他們通過實驗和臨牀研究發現,「伏免穴」確實對某些疾病具有治療效果。
除了作為療法,一些人也選擇按摩「伏免穴」來放鬆自己,改善生活質量。許多人報告説,按摩「伏免穴」可以緩解壓力、舒緩疲勞,並提高睡眠質量。
如何按摩「伏免穴」
按摩「伏免穴」是一個簡單而有效的方法,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驟和技巧:
按摩「伏免穴」的時間與頻率可以根據個人需要進行調整。一般建議每天按摩1-2次,每次約10-15分鐘。
需要注意的是,按摩「伏免穴」雖然一般是安全的,但對於某些特殊情況,例如孕婦和有特定疾病的人,需要諮詢醫生的建議。
結論
「伏免穴」是一個受歡迎的穴位療法在中醫領域的重要代表。它被廣泛應用於調節身體功能和緩解各種疾病。科學研究也證實了它的一些療效。按摩「伏免穴」是一種簡單且有效的方法,可以改善生活質量。然而,我們應該謹慎使用,並在必要時尋求專業的醫療建議。
關於「伏免穴」的研究
「伏免穴」是一個非常受歡迎和重要的主題,在中醫和穴位療法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這個穴位位於人體的特定位置,被認為具有調節身體功能和緩解疾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