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懷疑論者自古應該不勝枚舉,但本文要談的不只是「懷疑」伏羲八卦圖是不是傳自伏羲而已,更要證明該圖從所援引的經典文字開始就有問題,宋儒拿著已有問題的文字經過錯誤解讀,誤把《説卦傳》弄錯的後天次序弄成是先天次序,然後打著伏羲名號一騙一千年。
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的源流考證
自古以來,懷疑論者對一切事物皆持懷疑態度,然而本文的目的不僅是質疑先天八卦圖是否真源自伏羲,更是要論證此圖自始就有問題,經由宋代儒者的錯誤解讀,將《説卦傳》中描述的後天八卦次序誤以為是先天次序,進而假借伏羲之名,欺世千年。本文作為一篇旨在推翻流傳已久的「常識」的文章,勢必會顯得深入且細緻。若初學者只想對先天與後天八卦圖有一些基本的認識,可參考我們提供的簡介:淺談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實際上,所謂的「先天八卦」應該被稱為「伏羲八卦方位圖」,這是以宋代儒者的解釋為基礎的。根據《説卦傳》的記載,這幅方位圖的排列被認為是基於以下描述:「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然而,僅憑《説卦傳》的這段文字,並不足以準確排出行傳的伏羲八卦方位圖。在當今流傳的伏羲八卦方位圖中,又引述了邵雍的話:「乾南,坤北,離東,坎西,震東北,兑東南,巽西南,艮西北。自震至乾為順,自巽至坤為逆。後六十四卦方位放此。」正是透過邵雍的精確描述,八卦的方位才得以清晰呈現。與伏羲八卦圖一同傳世的,還有「伏羲八卦次序圖」,這用來解釋八卦方位排列的背後原理,即陰陽的生成順序。《繫辭傳》中提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邵雍進一步解釋:「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也。」《説卦傳》中則有:「易,逆數也。」邵雍對此的解釋是:「乾一,兑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自乾至坤,皆得未生之卦,若逆推四時之比也。六十四卦次序放此。」除了引述《繫辭傳》的內容,邵雍還賦予每個卦一個先天數字,如乾一、兑二、離三、震四等。這些數字在邵雍的占筮體系中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在選擇卦象時,可以隨機取數,然後根據先天數取卦。若取兩數最終得餘數為1與7,則可得天山遯卦。此外,還有「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圖」及「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圖」,據説這些圖像是經由陳摶傳給穆修,再傳給李之才,最後傳至邵雍。朱熹在《周易本義》中提到:「伏羲四圖,其説皆出邵氏,蓋邵氏得之李之才挺之,挺之得之穆修伯長,伯長得之華山希夷先生陳摶圖南者,所謂先天之學也。」相反地,「後天八卦」正確來説應該是「文王八卦方位圖」,這個圖的基礎是《説卦傳》中的另一段描述:「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由此可見,先天與後天八卦的源流及區別,牽涉到對《周易》經傳的深刻理解和嚴格考證。
伏羲八卦圖


伏羲八卦圖是中國古代象徵陰陽、自然和宇宙的重要圖像。它由八個卦象組成,每個卦象代表著不同的元素和力量。
伏羲八卦圖的起源
據傳説,伏羲八卦圖是由中國的第一位傳説天神伏羲所創造的。他觀察到自然界的變化,並將這些觀察用八個圖像來表示。
這些圖像被稱為卦象,每個卦象都代表著不同的天地能量。伏羲相信,通過理解這些卦象,人類可以瞭解宇宙的運作,並順應宇宙的變化。
卦象的意義
八卦圖中的每個卦象都具有獨特的意義。這些意義可以用來解讀自然界和人類之間的關係。
例如,乾卦代表天,象徵著剛強、創意和領導力。坤卦代表地,象徵著柔順、豐收和耐心。
其他卦象如震、巽、艮、坎、離和兑分別代表著雷、風、山、水、火和澤,每個卦象都有其獨特的特質。
伏羲八卦圖的應用
伏羲八卦圖在古代被廣泛應用於卜辭和卜筮中。人們使用這些卦象來預測未來和解讀隱藏的信息。
此外,伏羲八卦圖也在哲學、醫學和藝術等範疇中被採用。它被視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並被認為具有深遠的哲學價值。
結論
伏羲八卦圖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遺產,它代表著人與自然和宇宙的聯繫。透過理解這些卦象的意義,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和世界。
無論在卜辭、哲學還是藝術中,伏羲八卦圖都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獨特的方式來探索生命的奧秘。
伏羲八卦圖
延伸閲讀…
八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原創八卦的原意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