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樓層高度】住宅樓層高度解密:建築常規及設計指南

【住宅樓層高度】住宅樓層高度解密:建築常規及設計指南

「住宅樓層高度」是對於居住者而言非常重要的概念。根據《建築技術規則》第一百六十六條之一,住宅地面一層樓高度應不超過四點二公尺,其他樓層則應不超過三點六公尺。淨高度是居住者所感受到的室內高度,而瞭解樓層高度的涵蓋範圍對於購買預售屋等非成屋的人來説更為重要。樓板厚度、地板材料等都會影響樓層高度,因此,對於那些在售屋廣告上打出「挑高三米六」、「樓高三米」的人來説,應該要更仔細地瞭解這些數字所代表的實際意義。

室內高度是購買住宅時的重要考量之一,根據台灣的建築技術規則,住宅及集合式住宅的樓層高度有明確的限制。這些規定對於居住者的實際感受和住宅的舒適度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在購買新屋或預售屋時,瞭解樓層高度和淨高的差別至關重要。

住宅樓層高度 Play

樓層高度是指樓板中心線之間的距離,而淨高則是經樓板厚度扣除後的室內實際高度。在台灣,標準樓板厚度為15公分,但在實際施工中,還會加上打底層、隔音層和地磚鋪設等,總厚度通常在18至25公分之間。因此,當樓層高度宣稱為3米時,室內淨高可能會減少至約2.75米。

住宅樓層高度

隔音效果也是購屋時需考慮的關鍵因素。台灣內政部針對樓地板隔音有明確規範,要求鋼筋混凝土樓板至少有15公分厚,並搭配隔音緩衝材,以降低噪音傳遞。較新的建築通常會使用隔音地墊來減少噪音污染。

在購買預售屋時,由於看到的往往是模型或樣品屋,很難直接感受實際的樓層高度。因此,購屋者在簽約前應詳細詢問樓地板施工的細節和隔音措施,以確保將來能夠擁有舒適的生活環境。

最後,許多建商會透過樓地板高低設計來創造夾層空間,這為住宅設計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但同時也對樓層高度的實際感受產生影響。在選擇住宅時,購屋者應全面考慮這些因素,以做出最合適的選擇。

住宅樓層高度是指住宅建築物的樓層的高度,通常以公尺或英尺表示。這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因為它關係到住宅的舒適性、景觀、以及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一般來説,住宅樓層高度的選擇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 舒適性:

住宅樓層過高可能會給居民帶來不便,例如需要爬樓梯的麻煩、長時間搭乘電梯等。同時,高樓層也可能帶來高風險的安全問題,如火災、地震等情況下的疏散困難。因此,在設計住宅時,需要根據居民的需求和特點來平衡樓層高度與舒適性之間的關係。

2. 景觀:

住宅樓層高度也會直接影響到居民的景觀欣賞。高層住宅通常可以擁有更開闊的視野,可以欣賞到城市的美景、海洋的廣闊、或是山脈的壯麗。然而,低層住宅則可能更能體驗到社區的情懷和温暖。因此,在選擇樓層高度時,居民個人對於景觀的偏好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

3. 周圍環境的影響:

住宅樓層的高度還需要考慮到周圍環境的影響。例如,如果住宅位於風景優美的鄉村地區,選擇較低的樓層高度可能更有利於與自然環境的融合。相反,如果住宅位於繁華的都市中心,高層住宅可能更能享受到都市的繁華和便利。因此,在選擇住宅樓層高度時,需要考慮到周圍環境的特點和居民對於周圍環境的需求。

總結起來,住宅樓層高度是一個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的重要問題。舒適性、景觀和周圍環境的影響都是需要考慮的關鍵因素。在設計住宅時,通常需要擬定一個平衡的考慮,以達到最佳的效果。

延伸閲讀…

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164-1-全國法規資料庫 – 法務部

【幫主賞屋】買屋購屋看什麼:樓高的秘密- 大衞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