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三關
引言
禪宗三關之説,乃指破本參、破重關、破牢關之三道門檻。破本參為入門之始,破重關為中階之路,破牢關則為登頂之途。學人根機有鈍有利,故三關為適應學人之便,而設於頓悟之前。


三關之義
關卡 | 破除 | 釋義 |
---|---|---|
初關:破本參 | 去除我執 | 破除自身實有的執著 |
中關:破重關 | 去除法執 | 破除諸法真實存在的執著 |
終關:破牢關 | 去除煩惱無明 | 破除一切障礙解脱之因緣 |
禪宗三關之緣起
起初禪宗主張頓悟,後因學人根機不同,遂分為上上根機頓悟,餘者循序漸進破三關。其中破本參最為關鍵,唯有無破除我執方可踏足餘關。
三關之次第
破初關之法,乃是通過參究「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等無解之題,引發強烈的疑情,最終破除自身之實有執著。破重關之法,乃是在見聞覺知之時,即刻切斷落入獨頭意識之心境,頓時與現量心相應。破牢關之法,則是在日常言行中,尋得疑團破綻,或經善知識點發,最終悟入眾生心本具之清淨真覺。
三關之特點
禪宗頓悟之説,雖非皆可頓悟,然於三關之突破,則不論凡聖,皆可經由善知識之指導與學者之懇切參究,而得以頓悟。此即禪宗頓門之特色,不拘泥於漸修之法,強調當下相應之理。
倒序改寫
破除三關
破初關:去我執,入入門,乃頓悟之始。
破重關:去法執,為中階,為登頂之基。
破牢關:去煩惱無明,為終關,達解脱之彼岸。
禪宗三關之緣起
禪宗起初主頓悟,分根機後始設三關,適應學人之需,其中破本參最為關鍵,乃入門之鑰。
三關之次第
破本參:參無解之題,引疑情,破我執。
破重關:見聞覺知時,切斷意識,頓相應。
破牢關:日常言行中,尋疑團,破執著。
三關之特點
禪宗頓門之特色,不拘泥漸修,強調當下頓悟,善知識指導與學者參究,皆可破三關,無凡聖之別。
引言
禪宗三關之説,乃是破除我執、法執、煩惱無明三大障礙之三道門檻,學人根機各異,故設此三關以循序漸進,破除執著,尋得解脱。
何謂三關?
「三關」一詞在中醫中有其獨特且重要的意義,指人體的三個重要部位或通道,包括關元、命門和腎俞。這三個部位在維持身體健康和平衡方面扮演著關鍵性角色。
三關的定義及功能
關隘 | 位置 | 功能 |
---|---|---|
關元 | 下腹部臍下 3 寸 | 温養下焦,固攝元氣 |
命門 | 腰部後背第 2 腰椎棘突下 | 藏命之火,温煦臟腑 |
腎俞 | 腰部後背第 2 腰椎棘突旁開 1.5 寸 | 貯藏腎氣,温腎壯陽 |
各關隘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繫,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關元屬陽,位於下焦,負責温養氣血;命門屬陰,位於中焦,負責温煦臟腑;腎俞屬陽,位於上焦,負責温暖腎臟。
三關失調的症狀
當三關失調時,可導致一系列身體不適,包括:
關隘失調 | 症狀 |
---|---|
關元失調 | 四肢冰冷、下肢虛弱、腰膝痠軟 |
命門失調 | 腰背痠痛、怕冷、疲勞乏力 |
腎俞失調 | 腰痠、耳鳴、失眠 |
三關調理法
維持三關平衡對於健康至關重要。以下是一些調理三關的方法:
- 保暖:避免長時間暴露在寒冷中,尤其注意腰腹部保暖。
- 適度運動:適當的運動可以促進氣血流通,增強抵抗力。
- 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助於養精蓄鋭,固護正氣。
- 合理飲食:避免生冷、辛辣的食物,多吃温熱、滋補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