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擺設,自古以來就是人們表達對佛的尊重和信仰的重要方式。在台灣,佛像擺設更是多見於家中或寺廟,不僅作為裝飾,更是心靈寄託的象徵。然而,隨著時代變遷,佛像擺設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內涵逐漸被忽視。本研究旨在探索台灣佛像擺設的歷史沿革、風格特徵以及其在當代社會的傳承與發展,進而提升公眾對此傳統文化的重視和認知。
佛像擺設的禁忌
- 佛像應面對門口或窗户,以接收陽光和空氣。
- 佛像上不能放置物品,以免遮蓋佛的面容。
- 供奉佛像的台座應保持清潔,避免雜物堆放。
- 不要在佛像前進行與宗教無關的活動。
佛教節日與佛像的擺設
在重要的佛教節日,如佛陀誕辰
一直以來,我都有個想法想和大家分享,特別是關於如何在佛堂中正確擺設佛像。有時,我會遇到一些人在詢問擺設佛堂的細節時,會因為各自信仰的不同(例如有些人信奉漢傳佛教,有些人則信奉藏傳佛教)而引起矛盾和爭執。我認為,這些爭執是不必要的,也不應該被鼓勵。在密宗中,對於本尊相、護法相和其他神聖圖像的處理是非常神聖且需保密的,並非像現在這樣隨意展示。從密宗的角度來看,這種行為可能是不恰當的。對於不太為人知的密宗本尊,尤其是無上瑜伽部的雙身像,我認為不應該被公諸於世。在擺設佛堂時,可以選擇一些較為簡單且易於辨認的佛陀像、菩薩像,如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和藥師佛等。如果你有修持特定的本尊法門,你可以將本尊的法相放在一個特定的地方,比如你的課誦本中,這樣就足夠了。對於上師的法相,也需要特別注意擺放的位置。我希望大家不要將我的照片放在佛堂中,不僅是我的照片,任何上師的照片都不應該和佛菩薩的照片放在一起。如果真的需要擺放,應該放在佛堂邊緣的牆壁上,而不是放在中心位置或是混在一起,這樣做是不恰當的。
在密宗中,上師有不同的層次和等級。有些上師可能有證悟,而有些則尚未達到證悟的境界,但他們仍然是值得尊敬的上師。如果將這些尚未證悟的上師照片與佛菩薩的照片放在一起,可能會對他們造成不恰當的影響。當然,出於對佛陀和菩薩的恭敬心,我們在擺放時可能是出於好意,但這種做法可能會給其他人造成困惑或誤會。這裡有一個故事可以説明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在佛陀的眾多弟子中,目犍連尊者是以神通聞名的,但即使如此,他也無法逃避自己的業力。有一次,
佛菩薩的慈悲並非有所偏私,而是如《法華經》所言,如天降雨,不擇優劣地潤澤一切植物。然而,眾生因自己的善惡業因而感受到了不同的果報,這並非佛菩薩的加持有所差別,而是眾生自身的因緣所致。當我們與佛菩薩的緣分越深,自然能夠得到越多的加持與利益。這並不是佛菩薩的選擇,而是緣起法則的體現。因此,家中有佛菩薩的像,自然能夠與佛菩薩結下更深厚的緣分,進而獲得更多的護佑與加持。反之,若將佛菩薩的像送走,則可能削弱了這種緣起的力量,使得本來能夠被佛菩薩化解的災厄重新顯現。這並非佛菩薩的本意,而是由於眾生的行為改變了自身的因緣際遇。因此,敬奉佛菩薩不僅是對佛菩薩的尊敬,也是為自己和家人種下福田,積累深厚的善緣。
心中供佛與供養佛像的區別
有人認為心存善念便是供佛,不必供養佛像。然而,心善雖值得讚賞,但不能視為供養佛像的替代。正如心善不等於不需耕種便能自動生長糧食。供養佛像如播下福田,與佛菩薩結下善緣。佛陀雖心至善,仍親自為阿那律尊者穿針,示現修福行。
供養佛像與災禍的關聯
家中供養佛菩薩像,仍受災禍的原因可能是過去的業力未徹底消除,但供養已減輕了果報。若不供養,惡果將更嚴重。此外,供養雖有佛菩薩護佑,但若不停止造惡業,則業力所致,惡果仍需自受。
一對年輕的夫妻,因為病痛而結束了生命,就在他們的身體温度漸漸消失之際,家屬並未將他們埋葬,而是選擇了在家中供奉他們的遺體。經過了一天又一夜,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他們竟然死而復生!當他們睜開眼睛的那一刻,眼中流露出的不僅是重生的喜悦,更是對過去的深深懊悔。他們不禁俯身跪地,淚流滿面,對著家屬不斷地自責。
“在我們死後,我們被兩個騎馬的鬼差帶到了閻羅王的面前。閻羅王對我們非常嚴厲,並準備對我們進行審判。但是,就在這個時候,一位外貌醜陋的僧人出現了。他的到來,讓閻羅王產生了極大的敬畏,甚至從王座上站起來,跪下向這位僧人請安。” 他們描述了當時的情景,那位僧人對閻羅王説:”你所召來的這對夫妻,是我多年的施主。我今天前來,是為了救他們。”閻羅王一聽,雖然心生驚懼,但仍然提出了疑問:”他們的業報已經註定,我該如何應對您的請求呢?”僧人回答:”我是受了釋迦牟尼如來的指示,來拯救那些註定受苦的眾生。我怎能放棄對這些夫妻的救贖呢?”閻羅王聽後,似乎得到了某種指示,點頭答應了僧人的要求。
|
供佛的真義
對於供佛的意義,人們有各種看法。有人認為這只是一種禮節,沒有實際意義;有人則將供佛視為一種交易,認為佛會因為供品而為他們辦事;還有人深信供佛能種下福田,帶來無窮的福報。然而,真正的佛弟子既不認為供佛無益,也不贊成將供佛當作交易。根據經典教義,供佛有大利益。因此,在有機會供佛時,我們應該以正確的心態和方式向佛獻供,這不僅是為了自他的暫時利益,也是為了實現究竟的目標。
設置佛堂的禮儀與建議
設置佛堂的注意事項 建議做法 佛像供奉的選擇和原則
- 供奉的佛像或菩薩像,以與自身修持相應為主。
- 佛像應供奉於中央,且須與佛桌大小配合。
- 選擇掛軸、立塑像或坐像,可依喜好相契來決定。
- 避免同時供奉多尊佛像,以免顯得雜亂無章。
- 供奉釋迦牟尼佛、三寶佛、西方三聖、華嚴三聖、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阿彌陀
佈置佛堂篇:化我執為清淨供養
在家庭中設置佛堂,不僅方便個人修行,更能為全家人帶來靜心安定的力量。設佛堂時,應本着清淨莊嚴的心態,視自己為佛堂的傭人,而非主人。佛堂擺設不應有我執貪愛,可隨自己或家人意願,或參考風水擺設,與不信佛的家庭成員溝通,以求和諧。供養佛菩薩時,最重要的是心存歡喜,不應因為供養過多而影響生活,導致後悔。供養之物,即使是最後成為佛菩薩的加持物,也可用來食用或送人,不應再有執著。最高境界是做到三輪體空的供養,即供了就忘記了,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清淨供養的目的。
整理佛像篇:為了清理移動佛像,佛不會生氣的
移動佛像也沒有關係,移動佛像不是為了要玩他的,是為了要清理,因此跟他敬禮一下就可以,他不會生氣的,他也不會找你的麻煩,所以不用看日子,不一定等到過年,日日都是吉祥日,只要髒了就可以清理。
供物原則篇:壞掉的、騙來的或是搶來的,供也沒有意義
我們學佛,都需要供養,供養分為實質供養跟觀想供養(實設、意顯)。佛是沒有淨與不淨的分別,但我們眾生有淨、穢,或是能用、不能用的分別,所以我們要用人能食用的、安全的、最好的來供養佛;過期的、還沒有熟的、壞掉的,或是外表漂亮但裏面不能吃的這些東西都絕對不能拿來上供,這樣供了反而造業。
供物也不能是用騙來的或是搶來的,另外來路不明的東西也不能供,這樣供也沒有意義,總之 一定要用最好的、最乾淨的來供。自己用過的,剩下的、不要的,這些東西是不能上供。另外,供養的時候,要小心翼翼,先洗好手,戴好口罩,儘量不要噴到口水,要以非常虔誠的態度來供養。延伸閲讀…
供香篇:不一定要燻得烏漆抹黑才有加持力
佛堂最好不要燒很多的香,隨時都要保持乾淨, 不一定要燻得烏漆抹黑才有加持力,香末也放少一點,能點得著就好,香灰不要弄得到處都是厚厚的灰塵,這樣子不好。隨時都打掃得乾乾淨淨,自己看到也覺得舒服,別人看到也歡喜,佛堂能保持這樣是最重要的。
供果篇:儘量就好,重要的是歡喜心。
要買自己喜 歡吃的東西,不喜歡吃的東西不要買來拜。儘量的觀念很重要,不要勉強,不要用- ===
環境準備要訣
===
– 供水篇:(二)要供能生飲的水,供後當甘露喝也可以。
– 供燈篇:怕火災危險,不點油燈改為點一盞燈泡,也是可以的。
– 做功課篇:365天中,20天沒有做,也有345天功德。
– 早上起牀清理佛堂,做一點功課,整天心裏很都安心。在家中設置佛堂的指導
佛堂設置的重要性
由於佛法的普及,佛教已深為大眾所接受;學佛者,於家中設置一方佛堂,不但可以早晚禮拜作修持功課,同時能夠帶來家庭的安樂和諧氣氛,具有安定力和安全感的作用,是家庭中的共同精神維繫。
佛堂設置的方式
基於各人居住空間以及家庭份子信仰的不同,佛堂的設置可有下列幾種方式參考。如果您的住處很小,或住宿舍,或與同事、同學共租賃一室,同住的室友們都是佛教 徒,彼此同意,可設置一共同的佛堂。如僅自己一人學佛,則不宜表現特殊,以免強設佛堂反招惹眾人之不滿。另外,若空間上不允許的話,可暫以佛經代表佛像 (翻開經典的第一頁都有佛像,佛陀説:凡有經典所在之處,都有龍天護法護持,一切經典是佛所宣揚),將其放置清淨處;不必設香爐、燭台、供水、供花、燒 香,僅於課誦前後,問訊、禮拜,表示虔誠恭敬即可。夫妻學佛或全家共同信仰,是最好不過;如果家中有裕餘的空間或房間,可設置成佛 堂。設置佛堂時,應選擇客廳的正位,也就是主人所坐位置的方向。佛像背後不宜臨窗,應面對門窗,陽光充足,使人進門一目瞭然,更能感受一室的靜諡祥和。如 家中有多餘的房間,可選擇較寧靜處,能隔開小孩、貓狗嬉戲出入,或會客談笑、宴飲等吵雜聲,若能作為禮誦、禪修專用更好。此外,選擇空間上應避免把佛像朝 向廁所、爐灶,或直接面對卧牀。
佛像的選擇
家中供奉的佛菩薩聖像,切勿太多、太雜,可以一佛
服務讀經而不被尊崇的原因
在古代,人們在建構佛像時會絞盡腦汁,以極其精湛的工藝展現佛像的莊嚴與神聖。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漸漸將重點放在佛像本身而非其背後的意義。因此,即使是小巧玲瓏、以七寶鑲嵌而成的佛像,人們也會以多重雕琢的佛龕來襯託其偉大。這種對於外部形式的追求,不可避免地導致了對於服務讀經的不重視。改寫後的文章:我們如今對佛像愈發注重形象, 反而輕視經文, 有些人拿著佛經隨意翻閲, 甚至隨手放在大腿上或包包中, 這種態度既不恭敬也不尊重。《涅槃經》中提到, 這種行為會得罪護法善神, 他們會對此感到憤怒, 這樣的人很難開啟智慧, 十種智慧中他們將一無所得。因此, 我們應該對經書持有敬重心, 這是一種至誠的信仰表現。
有人曾詢問我, 有關於供香的包裝上印有觀世音菩薩像, 這些包裝紙是否可以燒毀。我建議, 最好是將這些包裝紙收集起來, 修補經典或裝理佛像, 這樣做功德無量, 遠超於一般的佈施。儘管我們的能力有限, 但即使是使用黃紙簡單地修補佛像, 也同樣積累了善業。當我們共同印製佛經時, 每個人都在其中發揮作用, 我們的共同功德將被迴向給法界眾生, 願他們都能成就佛道。
對佛經的恭敬態度至關重要, 因為這體現了我們對法寶的重視。許多道友在持經時態度不夠莊重, 這使我想到一位老居士, 他總是恭恭敬敬地捧著經書, 即使在公共場合也如此。這位老居士在北京期間經營北京居士林, 他對法寶的尊敬態度令人欽佩。
在禮佛時, 我們應該將佛像視為真佛, 因為相由心生, 一切皆由心轉。如果我們對佛、法、僧三
敬禮諸佛菩薩!今日,我與眾分享一簡易法門,欲入眠或晨起時,僅需輕聲誦念十遍:「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於日常中,此三寶皈依之念亦不可或缺。若能有暇,再持誦《普門品》、《金剛經》、《彌陀經》,並稱念諸佛菩薩聖號,則更是殊勝。然而,若吾等業障深重,雖行此日常修持,卻難得法益,智慧不彰。此時,需自省是否對三寶心存敬意。若以輕慢之心對待佛經,將之隨意拋擲,對三寶缺乏應有的尊崇,則法祐之門何以開啟?智慧之光何由生?此非三寶不加被,實乃我等因緣不足,敬意不夠。我常言,佛經之來源殊為不易,若能恭敬以對,則「敬則靈」。對三寶之敬重,不僅於經文,更應及於佛像。如在家供奉立像或坐像,當供於適當處所,而非任憑於客廳中,被人來往之間所輕慢。我們的行為如對父母之不敬,又如何能求得三寶之加持與吉祥?三寶為一體,佛、法、僧缺一不可。單獨信奉佛、法,而不敬僧,則非真正皈依。僧眾乃法脈傳承之關鍵,無有僧寶,法脈幾近斷絕。許多僧人甚至不惜以生命護法,方有今日之法脈傳承。對此等僧寶,我們理當心存敬意。若能如此,以至誠清淨之心觀想三寶,則智慧之光必將顯現,引領我等走向解脱之道。
問:有佛友將佛像供奉於櫃內,日常將門關閉,僅在禮佛時開啟。此做法是否如法?
佛像、神像的擺放位置
佛像、神像的擺放禁忌
- 財神關公可以對着大門擺放,但其他神像不宜對着大門。
- 關公像應對門外擺放,而佛像、菩薩像則不應對門外擺放。
- 如果住處是複式的,擺放佛像的房間上方的區域不得作為卧房使用。
- 佛像最好擺放在獨立的房間內,千萬不要放在卧室裡。
- 在客廳擺放佛像時,需保持恭敬心,穿着整齊。
佛像擺放 不得對着大門 神像擺放 財神關公除外 複式房間 佛像房上方不得為卧房 客廳佛像 需保持恭敬,穿着整齊 佛像、菩薩像不應對着門外擺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