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修行方法是否正確?因為方法如果,雖然修得、認真,有可能並不是佛教方向,或者與 佛陀教導方法。
二、目的動機為何?修行方法正確了,那麼操作此方法目的,是念茲在茲於個人利益還是大眾利益呢?如果其目的止於個人利益,跨出自我。
口説佛教、眾生,那麼實際人生,表現是什麼呢?有些人心口相應;有些人雖心口相應,但行為合拍,動沒有行動,是空頭支票。


有些人做事時,「注意用心,考慮方法」,用心很,但是問方法,很可能大家得利。
有人,問方法,不注意自己念頭放在哪裡,待人接物了,於羣己是無益。
認真做事,方法正確,想到自己念及眾人,能利他。
三、實際做了哪些作為?一個人是否為佛教、眾生,實際表現來瞭解。
口説佛教、眾生,那麼實際人生,表現是什麼呢?有些人心口相應;有些人雖心口相應,但行為合拍,動沒有行動,是空頭支票。
四、持續多久?人個人受用、地位、評價,往往可以偽裝、忍耐,歷史上不乏這樣例子,不論是成大事者忍辱負重,或者是大奸大惡之徒,足見人類偽裝功力。
話説「路遙知馬力,日見人心」,時間是檢驗方式。
「修為」與「修行」,兩者意涵有所不同。
修行於方法或作為;修為是修行功力到何種程度一種評價。
有些人做事時,「注意用心,考慮方法」,用心很,但是問方法,很可能大家得利。


延伸閱讀…
一、修行方法是否正確?因為方法如果,雖然修得、認真,有可能並不是佛教方向,或者與 佛陀教導方法。
二、目的動機為何?修行方法正確了,那麼操作此方法目的,是念茲在茲於個人利益還是大眾利益呢?如果其目的止於個人利益,跨出自我。
目的與方法正確。
有些人做事時,「注意用心,考慮方法」,用心很,但是問方法,很可能大家得利。
延伸閱讀…
有人,問方法,不注意自己念頭放在哪裏,待人接物了,於羣己是無益。
認真做事,方法正確,想到自己念及眾人,能利他。
三、實際做了哪些作為?一個人是否為佛教、眾生,實際表現來瞭解。
口説佛教、眾生,那麼實際人生,表現是什麼呢?有些人心口相應;有些人雖心口相應,但行為合拍,動沒有行動,是空頭支票。
四、持續多久?人個人受用、地位、評價,往往可以偽裝、忍耐,歷史上不乏這樣例子,不論是成大事者忍辱負重,或者是大奸大惡之徒,足見人類偽裝功力。
話説「路遙知馬力,日見人心」,時間是檢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