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八卦方位圖」是古代學者通過研究《易經》和《易傳》後提出的重要概念。在宋朝時期,邵雍等學者將八卦分為先天和後天兩類。這兩種八卦在玄學術數中如風水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先天八卦代表人們與生俱來的能力稟賦,後天八卦則代表成長過程中所學到的經驗技能。瞭解這些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的關係,對於理解八卦學説有著重要意義。


原始內容 | 改寫後的內容 |
---|---|
八卦在宋朝時,邵雍等一批學者通過研究古代的《易經》、《易傳》後,提出一種非常獨到的看法,將八卦分為了兩種,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先天八卦也叫伏羲八卦,後天八卦也叫文王八卦。而這兩種八卦在後世的玄學術數領域如風水等,均是被同時應用的,即先天為體、後天為用,體用並存。“先天”為與生俱來的能力稟賦,比如有些人好動,有些人好靜,“後天”為成長過程中所學習到的經驗技能,比如有些人讀書時選了文科,有些人選了理科。關於先天八卦也有一段口訣,出自《説卦傳》: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天地定位,乾南坤北,父親配母親,一陽一陰兩兩相對山澤通氣,艮在西北,兑在東南,少男配少女,一陽一陰兩兩相對雷風相薄,震在東北,巽在西南,長男配長女,一陽一陰兩兩相對水火不相射,離東坎西,中男配中女,一陽一陰兩兩相對或許懷疑論者自古應該不勝枚舉,但本文要談的不只是「懷疑」先天八卦圖是不是傳自伏羲而已,更要證明該圖從所援引的經典文字開始就有問題,宋儒拿著已有問題的文字經過錯誤解讀,誤把《説卦傳》弄錯的後天次序弄成是先天次序,然後打著伏羲名號一騙一千年。本文既然是要推翻一個流傳千年的「常識」,當然就會非常的艱深而瑣碎。若是初學者只是想瞭解關於先天與後天八卦圖的一些入門基本知識,可以參考:淺談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精確的説,「先天八卦」應叫「伏羲八卦方位圖」,據宋儒説這是依據《説卦傳》的這段記載排列而來的: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但單憑《説卦傳》這段文字實在無法排列出今傳的先天八卦方位圖,因此在世傳的伏羲八卦方位圖中又引邵子曰:乾南,坤北,離東,坎西,震東北,兑東南,巽西南,艮西北。自震至乾為順,自巽至坤為逆。後六十四卦方位放此。經邵雍的精確描繪,八卦的方位就非常清楚了。與「伏羲八卦方位圖」一起的還有「伏羲八卦次序圖」,可用以説明方位圖排列的背後原理,也就是陰陽的生成順序。《繫辭傳》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邵子曰:「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也。」《説卦傳》曰:「易,逆數也。」邵子曰:「乾一,兑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自乾至坤,皆得未生之卦,若逆推四時之比也。六十四卦次序放此。」除了援引《繫辭傳》的「太極生兩儀….」,邵雍還賦予每個卦一個先天數:乾一兑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 在宋朝,一羣學者,包括邵雍,對古代的《易經》和《易傳》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們提出了一種獨特的分類法,將八卦分為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先天八卦又稱為伏羲八卦,後天八卦則被稱為文王八卦。這兩種八卦在風水等玄學術數中都有應用,並且通常是同時使用的,形成了「先天為體,後天為用」的綜合體系。「先天」代表了與生俱來的能力和性格,例如有些人天生好動,有些人則喜愛安靜;「後天」則是指在成長過程中通過學習所獲得的經驗和技能,例如有些人選擇了文科,有些人則選擇了理科。關於先天八卦,有一段口訣源自《説卦傳》,內容是:「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這段口訣描述了先天八卦的排列順序。此外,還有一個「伏羲八卦方位圖」,據稱是根據《説卦傳》中的描述排列而成的。這個方位圖還包括了「伏羲八卦次序圖」,它用來解釋八卦排列背後的陰陽生成順序。《繫辭傳》中提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邵雍則進一步解釋了八卦的生成過程:「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説卦傳》中還提到:「易,逆數也。」邵雍則賦予了每個卦一個「先天數」,例如乾為一,兑為二,離為三,震為四,巽為五,坎為六,艮為七,坤為八。這些數字代表了八卦在先天序列中的位置,並且可以用來推導出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然而,對於這樣的排列順序和詮釋是否正確,歷來都有許多懷疑的聲音。本文的目的不僅是懷疑先天八卦圖是否真的源自伏羲,而是要從根本上檢視這些觀唸的起源,並指出其在解讀過程中的錯誤,揭示了宋儒可能是在錯誤的經典文本解讀基礎上,將本應代表後天次序的《説卦傳》內容當作了先天次序,並且以伏羲的名義將其傳播了千年之久。由於本文旨在挑戰一個長期以來被視為常識的觀點,其內容勢必會非常艱深且細緻。對於初學者來説,如果僅想獲得有關先天和後天八卦圖的基礎知識,可以參考《淺談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這篇文章。精確地説,「先天八卦」應該被稱為「伏羲八卦方位圖」,這是根據宋儒的説法,他們認為這個方位圖是基於《説卦傳》中的描述來排列的。此外,邵雍的精準描述使得八卦的方位更加清晰明確。與「伏羲八卦方位圖」相輔相成的還有「伏羲八卦次序圖」,它用於解釋方位圖排列的陰陽生成順序。《繫辭傳》中提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邵雍簡化了這個過程,説:「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而《説卦傳》中則提到:「易,逆數也。」邵雍進一步賦予了每個卦一個「先天數」,例如乾為一,兑為二,離為三,震為四,巽為五,坎為六,艮為七,坤為八。這些數字反映了八卦在先天序列中的位置,並且可以用來推導出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雖然如此,這些排列順序和詮釋的真實性歷來受到質疑。本文的目的不僅是懷疑先天八卦圖是否真的源自伏羲,而是要從根本上檢視這些觀唸的起源,並指出其在解讀過程中的錯誤,揭示了宋儒可能是在錯誤的經典文本解讀基礎上,將本應代表後天次序的《説卦傳》內容當作了先天次序,並且以伏羲的名義將其傳播了千年之久。由於本文旨在挑戰一個長期以來被視為常識的觀點,其內容勢必會非常艱深且細緻。對於初學者來説,如果僅想獲得有關先天和後天八卦圖的基礎知識,可以參考《淺談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這篇文章。精確地説,「先天八卦」應該被稱為「伏羲八卦方位圖」,這是根據宋儒的説法,他們認為這個方位圖是基於《説卦傳》中的描述來排列的。此外,邵雍的精準描述使得八卦的方位更加清晰明確。與「伏羲八卦方位圖」相輔相成的還有「伏羲八卦次序圖」,它用於解釋方位圖排列的陰陽生成順序。《繫辭傳》中提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邵雍簡化了這個過程
「先天八卦方位圖」是一個古老且重要的概念。人們相信,這個方位圖揭示了宇宙間所有事物的起源和本質。它由八個卦象組成,每個卦象代表著不同的元素和能量。 在這個先天八卦方位圖中,每個卦象都有自己的含義和象徵。最早的先天八卦方位圖是由伏羲氏所創造,他是中國古代傳説中的人物,也是中國文化的始祖之一。 先天八卦方位圖的核心是八個卦象,每個卦象都由三個爻組成,每個爻可以是陰(-)或陽(+)的。這些爻的排列組合形成了八個不同的卦象。每個卦象都與不同的方位、元素和能量相關聯。 這個方位圖被廣泛應用於風水和占卜等領域。根據先天八卦方位圖,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出生日期和時間,找到對應的卦象,進而瞭解自己的性格、優點和缺點,以及適合的職業和生活方向等。 在風水學中,先天八卦方位圖也被用來佈置家居或辦公環境,以營造良好的運氣和能量流動。根據這個方位圖,不同的卦象代表著不同的運勢,有些卦象有利於事業發展,有些卦象則有利於財運或感情。 總結來説,先天八卦方位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遺產之一。它通過八個卦象揭示了宇宙間的秩序和變化,並被廣泛應用於風水、占卜和個人成長等領域。該方位圖的影響力和重要性在中國文化中被廣泛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