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媽龕內牌寫法」是關於如何在公媽龕內外寫牌時選擇最佳方式的文章。有許多不同的寫法,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書寫習慣和牌位擺放位置的差異,因此引發了多種風俗習慣下的寫法。一般來説,祖先牌位寫法以「生老病死苦」七個字為主,例如「生老病死苦生老」。
在面板(即外牌)的寫法中,右側是在世子孫安座的年月,左側代表在世子孫供奉的意義。當中間堂上的「X姓歷代祖考妣」之神位的字數達到12個字時,表示「老」,因為中祖先牌位的寫法每一行以「生、老、病、死、苦」五字循環,神主牌則遵守「二生供一老」的原則。中行的字數是七、十二、十七字,而左右兩邊則是六、十一、十六等字數,以符合「二生供一老」或「二生抱一老」的格式。


公媽龕內外牌的寫法
對於公媽龕內外牌要如何寫會比較好,其實有很多種寫法,每個老師的書寫習慣都不一樣,字擺放的位置也不一樣,所以也常因為風俗習慣的不同,產生了很多種寫法。
祖先牌位的寫法一般是以生老病死苦為用,組成七個字:生老病死苦生老。這是面板即外牌的寫法,右邊是在世的子孫安座的年月,左邊則是代表在世子孫供奉的意思二生合一老。中間堂上X姓歷代祖考妣之神位的字要到老12個字,因為中祖先牌位寫法每一行之字數以生老病死苦五字一循環,神主牌須遵守二生供一老或二生抱一老。祖先牌位書寫一般謄寫三代至五代,如祖先牌位內板夠多,多寫幾代也可。祖先牌位書寫依夫妻不分開為原則,一代謄寫一內板,若有偏室、續絃亦可寫於同一面。祖先牌位書寫若祖先太多,內板太少,則一內板可同時謄寫多代,開一代夫妻勿拆開即可。祖先牌位書寫之月日日時均為陰曆。祖先牌位書寫時如年月日時不詳,則以吉字代替。祖先牌位由考祖高太始遠開基壇遙按輩份。古時帝王才能拜至九祖,平常百姓拜至第七祖。祖先牌位的排法有分慈法與孝法,慈法近輩在前,長輩在後,孝法長輩在前,近輩在後,依主家需求而定排法。安祖先牌位事先準備:撰選安香吉課,決定祖先牌位方位,準備祖先用品,準備祭拜供品。
供奉祖先牌位步驟 | 需準備的用品 |
---|---|
祖先牌位安置 | 公媽龕、香爐(有耳,宜方型錫爐,主家規有財庫)、爐灰、薦盒、柑燈一對、茶杯三個、燭台一對、碗筷七雙或依祖先人數擺放、壽金、四方金、香、金桶等。 |
安公媽爐 | 用七張壽金持清淨符淨爐後將壽金燒化於爐中熱爐,置爐灰,內不可置寶,爐前貼紅紙書「安爐大吉」或貼銅幣大小之圓紅紙。 |
祖先香爐兩邊有耳,宜探方型錫爐,主家規、主婦身體健康,也主庫位。
題公媽説明:(非常重要,如無此步驟,請來安座的鬼靈不一定是在家公媽)新的公媽龕,需事先擇吉日將祖先的堂號名諱等用毛筆書寫於神主牌上,再待安公媽吉日良時,再進行神主牌開光儀式,請堂上祖先歸入新的神主牌,並持召鬼靈咒請祖先到位,準備安座。安公媽:燒香奉請歷代祖先到位,將祖先牌位請起,過香爐,喊進哦,進哦,進哦,安公媽於定位,勿靠牆壁。
公媽龕內牌寫法是台灣民間信仰的一部分,具有深厚的意義和獨特的風格。根據傳統,公媽龕內的牌位需要慎重選擇和精心製作。
公媽龕內牌寫法的關鍵在於尊重和敬重神明,並以特定的方式呈現。這些牌位通常由木材或金屬製成,上面刻有神明的名字和位階。根據神明的不同,寫法也有所區別。
選擇合適的材料
公媽龕內牌位通常使用木材或金屬製成。這些材料具有耐久性和穩定性,可以確保牌位的長期保存。同時,選擇高質量的材料也能提升牌位的品質和價值。
精心刻寫神明的名字和位階
在公媽龕內牌上,刻寫神明的名字和位階是非常重要的。這些信息應該清晰可見,沒有模糊或錯誤的地方。使用適當的字體和尺寸,以及正確的書寫技巧,能夠增加牌位的美觀度和可讀性。
添加適當的裝飾和圖案
為了增添牌位的藝術價值和美感,可以在公媽龕內牌上添加適當的裝飾和圖案。這些圖案可以是與神明相關的符號或宗教元素,也可以是花卉、動物等其他具有象徵意義的元素。這些裝飾可以增加牌位的視覺吸引力,使其更加引人注目。
保持牌位的整潔和維護
公媽龕內牌位需要定期進行清潔和維護,以確保其保持良好的狀態。定期擦拭牌位,避免灰塵和污垢的積聚,可以顯示出對神明的尊重和敬意。此外,定期檢查牌位是否有損損壞的地方,並及時修復或更換。
結論
公媽龕內牌寫法是一門藝術,需要經過細心而認真的製作。這些牌位具有重要的宗教意義,是人們對神明表示敬意和膜拜的方式之一。透過適當的材料、精心的刻寫、合適的裝飾,我們可以展現對神明的尊重和信仰。
延伸閲讀…
公媽牌正確寫法 – 唐奇神桌檀木傢俱木藝廣場
祖先牌位安置寫法- 公媽龕 – 靈昭道苑開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