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規是2004年唯一的一個令香港需要發出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的熱帶氣旋。在2004年7月16日拍攝到的高解像度圖像,清晰顯示出圓規的外觀,包括接近氣旋中心的稠密雲區及外圍雲帶。這幅是EOS TERRA衞星所拍攝到的真彩圖像,是由第1、3及4頻道所合成的,圖像顯示如肉眼從太空上觀看到的景像。如欲瞭解更多,請參看附註。衞星圖像清楚顯示颱風海燕的風眼及其外圍環流和雲帶。當時海燕發展至最強的程度,中心風力達每小時140公里,並正向東北移動。台灣公共電視節目《流言追追追》,兩位主持分別飛到南北半球進行實測。女主持飛到南半球的印尼峇裏島做實驗,結果不管是洗手盤還是浴缸,水流都是順時針旋轉。而男主持則飛到北半球進行實測。


颱風,又名熱帶氣旋,是熱帶及亞熱帶洋麪上形成的一種強烈氣旋。它們在地球的自轉影響下,會產生旋轉和移動。在北半球,颱風的旋轉方向是逆時針的,而在南半球則是順時針。這種現象是由地轉偏向力所決定的,它使得物體的運動方向發生偏轉,並且是颱風形成的一個必要條件。
熱帶氣旋的結構
熱帶氣旋的形成通常需要三個基本條件:温暖的洋麪、潮濕的氣候和適度的風切變。當這些條件得到滿足時,氣壓就會在低壓系統中心降低,同時周圍的雲團和風暴開始聚集。熱帶氣旋的外觀通常包括一個接近中心位置的稠密雲區和外圍雲帶。
EOS TERRA衞星所拍攝到的真彩圖像,顯示了2004年香港遭受的颱風圓規的外觀。 |
上圖是EOS TERRA衞星在2004年7月16日拍攝的高解像度圖像,清晰地展示了颱風圓規的結構。這是一幅真彩圖像,由衞星的第1、3及4頻道合成,反映了從太空肉眼觀看到的景象。
地轉偏向力
地轉偏向力是一種慣性力,由於地球的自轉,物體在運動時會受到一個垂直於運動方向的力。這種力的存在導致了颱風的旋轉以及行進方向。在北半球,地轉偏向力使得物體向右偏移,而在南半球則向左偏移。赤道地區的地轉偏向力為零,因此熱帶氣旋通常不會在赤道附近形成。
北半球旋轉方向 |
南半球旋轉方向 |
上表的圖像展示了在北半球和南半球,颱風分別是如何受到地轉偏向力影響而呈現不同的旋轉方向的。
熱帶氣旋的能量
熱帶氣旋具有極大的破壞力。它們每天釋放的能量可達5*10^13至2*10^14焦耳,一旦登陸陸地,將對沿海城市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並威脅到人們的生命安全。
“颱風和颶風雖然名稱不同,但它們實際上是同一種天氣現象,只是按照不同地區的叫法有所區別。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區,我們稱之為颱風;在北大西洋和東太平洋,則稱為颶風。它們都是熱帶氣旋的強烈形式。”
- 台灣公共電視節目《流言追追追》中,主持人分別在南北半球進行實驗,驗證了抽水馬桶水流的方向與地轉偏向力的關係。
- 沒有地轉偏向力的作用,熱帶氣旋將無法形成,因為它們依賴於這股力來旋轉。
- 赤道附近由於地轉偏向力為零,所以沒有熱帶氣旋的生成。
- 熱帶氣旋會對所經過地區造成嚴重的經濟和人員損失。
北半球颱風轉向
北半球颱風轉向是一個引人注目的自然現象,它對於許多地區的氣候和生活造成了重大的影響。北半球颱風通常是在夏季和秋季出現的,並且有時會轉向或改變其路徑。這種轉向現象可能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風向、海洋温度和氣候變化。
北半球颱風轉向的第一個重要因素是風向。風向可以受到地表地形、大氣壓力系統和地球自轉等因素的影響。當風向發生變化時,颱風的路徑也會受到影響。例如,如果一個颱風原本是向西移動,但受到北方強風系統的吹拂,它可能會轉向北方或東北方。
海洋温度也是北半球颱風轉向的重要因素之一。海洋温度可以影響颱風的發展和強度。通常,在較暖的海洋表面温度下,颱風更容易形成並增強。然而,當一個颱風接近或穿過一個冷卻的海洋區域時,它可能會轉向更温暖的區域,以獲得更多的能量和水汽。
此外,氣候變化也可能影響北半球颱風的轉向。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温度和氣壓分佈也會發生變化,這可能導致颱風路徑的改變。例如,在一些地區,氣候變化可能導致颱風向北或向東偏移,或者增加颱風經過的地區數量。
綜上所述,北半球颱風轉向是一個複雜而多變的現象,受到風向、海洋温度和氣候變化等多個因素的影響。瞭解這些因素對於預測和應對颱風的路徑變化至關重要,這將有助於減少颱風帶來的損害和危害。
延伸閲讀…
颱風
颱風為什麼會旋轉?原來跟它有著絕對關係… –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