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茅北馬的來龍去脈
引言
寰宇之間,萬物有靈,皆藴靈性。古代先祖信奉此理,修煉自身,並與天地精靈溝通,形成獨特的法術體系。南茅北馬正是其中流派分歧的顯見。


正一道之脈承:南茅
溯源正一道,其本源於五斗米道,後分化為正一派、上清派、靈寶派等。其中,正一派以符籙降神見長,習慣上稱之為天師道。而正一道之翹楚,當屬茅山派。
茅山派奉《正一經》為圭臬,不重修煉,崇尚神仙。其法術善於符咒畫符,驅鬼降妖,祈福禳災。相傳正一道創始人張陵曾受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並與萬神立盟,傳承正一道統。
出馬仙之淵源:北馬
北馬即為出馬仙,乃繼承自上古薩滿文化的巫文化。其特點在於人類信奉並供奉仙家,仙家則賜予人類能力,使其能與陰陽界溝通,查事問病。
出馬仙在不同地域各有稱呼,如北方稱「搬杆子」、「領兵帶隊」,南方稱「出殼」、「放桌」等。其本質皆為弟子帶領仙家堂口,為人解惑。
北馬傳承之難
出馬仙雖與仙家相助,但與出道仙大相逕庭。後者奉上界神靈之命,無後顧之憂;前者則相對受限。若行惡,必遭天譴。而修習出道仙極為不易,故此北馬仍屬主流。
萬物有靈之緣起
中國哲學思想認為,萬物皆有靈性。然而,顓頊帝封閉天通後,地界靈氣消散。出馬仙便是藉由人類供奉,得以留存於世。
「南茅北馬」之緣由
「南茅北馬」一詞,實為「南茅北馬」之誤。其中,「北馬」指稱出馬仙,「南茅」則為茅山仙法。二者地域相異,法術各有千秋,但皆根植於古人信仰,獨成一格。
南茅(茅山派) | 北馬(出馬仙) |
---|---|
正一道之分支 | 繼承薩滿文化 |
符咒畫符為主 | 信奉並供奉仙家 |
祈福禳災 | 查事問病 |
火居道士 | 出馬弟子 |
受限於善惡 | 相對受限 |
起源於古代靈修 | 起源於古代巫術 |
南茅北馬:中國近現代文學的兩位巨匠
在近代中國的文學史上,“南茅北馬”一直是兩個重要的名字。茅盾(1896-1981)和巴金(1904-2005),一位是“南茅”,一位是“北馬”,他們的文學創作對20世紀的中國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擅長現實主義小説創作,代表作有《蝕》、《子夜》、《虹》、《腐蝕》等。
- 1958年被選為中國作家協會主席。
巴金
表1:代表作比較
茅盾 | 巴金 |
---|---|
《蝕》 | 《家》 |
《子夜》 | 《春》 |
《虹》 | 《秋》 |
《腐蝕》 | 《寒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