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時幾點】揭秘古人時辰對照表:卯時驚醒的時間點是?

【卯時幾點】揭秘古人時辰對照表:卯時驚醒的時間點是?

十二時辰制的演變

引言
時辰是古代計時單位,將一日劃分為十二個時段,每個時段約為現今兩個小時。過去曾有將一日分為四時、十時、十六時等不同劃分法,直至先秦時期才逐漸確立為十二時辰制。

十二時辰制起源
關於十二時辰制的確切起源,仍存在西周説、戰國説和漢朝説等爭議,但目前大多學者認為其於先秦時期便已出現。漢代時,十二時辰依序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

卯時幾點 Play

秦漢間的實施
秦漢間的簡牘記載中,已經出現十二時制的實例,例如睡虎地秦簡《日書》乙種、清水溝漢簡《歷譜》等。然而,同時期的出土或傳世文獻,如放馬灘秦簡《日書》甲種、漢代《淮南子》、《論衡》等,則仍見十六時制的記載。

魏晉南北朝的二十四時辰
魏晉南北朝時期,曾流行過二十四時辰制,即以十二地支、四方位、八天幹組合而成。二十四時辰依次為:子、癸、醜、艮、寅、甲、卯、乙、辰、巽、己、丙、午、丁、未、坤、申、庚、酉、辛、戌、乾、亥、壬。

卯時幾點

漢代的曆法改革
清代學者趙翼在《陔餘叢考》中指出,十二時辰制於漢朝開始實施,因太初元年改朔,歷法愈加精進,遂制定此法,不再具體記載。

俞樾的《諸子平議》
俞樾在《諸子平議》中認為,秦漢時代可能已存在類似十二時辰的劃分,但並非漢朝定義下的十二時辰,而是較為籠統的「平旦雞鳴」之類概念。

《日知錄》的觀點
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表示,他認為古時並無十二時之説,而是漢代後才逐漸演變出來,時間不詳。

十六時制的記載
除了十二時辰制,秦漢簡牘中也能發現十六時制的運用,説明當時仍存在不同的計時系統。

漢朝十二時辰的演變
西漢時期,夜晚分為五更制,即:雞鳴、平旦、食時、隅中、夜半。而東漢後,才將夜半改為人定,最終確立了後世的十二時辰制。

時辰 時間
子時 23:00-01:00
醜時 01:00-03:00
寅時 03:00-05:00
卯時 05:00-07:00
辰時 07:00-09:00
巳時 09:00-11:0

卯時幾點?揭開清晨時刻的奧秘

卯時,古時候時辰制的時段之一,在現代社會中仍然廣泛應用於傳統文化和養生保健領域。那麼卯時具體是幾點呢?本文將深入探討,揭開清晨時刻的奧秘。

卯時起源及涵義

卯時是古代中國十二時辰之一,起源於先秦時期。它代表著拂曉前的時段,與兔相應,故又稱「兔時」。在時辰對應的時間段中,卯時是指早晨5點到7點。

卯時對應的現代時間

根據現代的24小時制時間,卯時對應的具體時間如下:

時段 現代時間
卯時 05:00 – 07:00

卯時在傳統文化中的意義

卯時在傳統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代表著:

  • 黎明:卯時是清晨拂曉的時段,太陽緩緩升起,黑暗逐漸消散。
  • 新生:卯時也象徵著新生的開始,新的事物從這時段萌芽茁壯。
  • 喚醒:卯時是鳥鳴聲此起彼落的時段,喚醒人們從睡眠中醒來,迎接新的一天。

卯時在養生保健中的應用

卯時在養生保健領域也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是:

  • 最佳運動時段:卯時是陽氣初升的時段,此時進行運動可以幫助疏通經絡,增強體質。
  • 適合養肝:卯時對應肝經,此時養肝護肝,對肝臟健康大有裨益。
  • 情緒調節:卯時人的情緒容易波動,適度調節情緒,有助於保持身心健康。

卯時相關的諺語

與卯時相關的諺語有很多,流傳至今仍然具有實用價值,例如:

卯時在十二時辰中與其他時辰有以下對應關係:

時辰 對應關係
子時 相差12個時辰
醜時 相差11個時辰
寅時 相差10個時辰
辰時 相差9個時辰
巳時 相差8個時辰
午時 相差7個時辰
未時 相差6個時辰
申時 相差5個時辰
酉時 相差4個時辰
戌時 相差3個時辰
亥時 相差2個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