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古崗的荒野中,一尊令人崇敬的古崗風獅爺默默守護著這片土地。
在1785年乾隆五十年的時代,他被設立起來,成為人們心中的信仰。然而,1949年,因底座被國軍拆毀,他被迫被遺棄。


1987年,人們曾經計畫重立古崗風獅爺,但神明卻不允許,使得這一計劃作罷。它的廟宇,俗稱「中宮」,位於大古崗,在其中主祀著聖侯恩主。
然而,1997年,宗親協商後,我們找到了一個新的地點,重新將古崗風獅爺豎立起來。
金門的古崗風獅爺一座跨越兩個世紀的守護神自古以來,風獅爺就被視為鎮宅護衞的神祇。在金門島上,有一尊風獅爺特別引人注目,它就是位於小古崗村通往珠山方向的三叉路口的古崗風獅爺。這尊風獅爺不僅歷史悠久,而且歷經波折,最終得以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重立,繼續守護著它的信徒。
根據記載,古崗風獅爺原立於小古崗的「後溝墘」,面向東北方。然而,由於歷史的原因,風獅爺的基地石板在民國38年被國軍拆走,導致風獅爺倒卧在荒郊中。直到民國86年,村民才將風獅爺移至村郊的「基碑頭」,並重新恭塑在現址。風獅爺的座向保持不變,依然坐西南向東北。 古崗風獅爺的雕工精細,神情栩栩如生,是一尊具有很高藝術價值的石雕。它的身高達180公分,寬50公分,深52公分,底座分為兩層。風獅爺的大眼睛、高鼻樑,以及嘴唇兩側的小酒窩,都顯示出它獨特的神態風貌。額頭兩側的金花更增添了它的神秘色彩。
儘管風獅爺的遷移和重建歷經困難,但最終它的重立不僅是村民信仰的延續,也是金門文化的一部分。如今,它作為金門的一個旅遊景點,吸引著許多遊客前來參觀,感受這尊古老風獅爺的魅力。 金門觀光旅遊依據風獅爺遷建誌的記載,描述了這尊風獅爺的歷史和遷移過程,以及它在當地文化和信仰中的重要地位。 |
古崗風獅爺是台灣民間信仰中備受崇敬的神明之一。它是一種狀似獅子的雕刻,總是被放置在廟宇的門口或入口處,以保護神聖的地方免受邪惡的侵害。
古崗風獅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時期,當時它是作為官方的警示作用而存在的。在門廊裡,這些石獅子被放置在左右兩側,以嚇阻任何邪惡勢力的入侵。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開始相信這些石獅有保護他們家人、祖先和財產的神奇力量,漸漸地,這種信仰變成了對古崗風獅爺的崇拜。
如今,古崗風獅爺已經成為了台灣文化的一部分,無論是在城市還是鄉村,我們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每當人們建造一座新的廟宇,古崗風獅爺總是其中的重要一環。當人們參拜時,他們會向古崗風獅爺祈求健康、財富和平安。
古崗風獅爺的雕刻造型也非常精美,它通常站立在兩隻腳上,口中咬著一個球,象徵著踏實和團結。很多石獅子都被精心雕刻,展現著雕刻師們的藝術天賦。有些石獅子的表情生動活潑,彷彿隨時要動一動;還有一些石獅子則顯得虔誠安詳。
廟宇中的古崗風獅爺也經常被用於舞獅表演。這是一種具有濃郁中國民族風格的表演藝術,舞者們身穿五彩斑斕的舞獅服裝,栩栩如生地表演獅子的動作。透過舞獅表演,人們將古崗風獅爺的力量和神聖帶進了現實世界,讓眾多觀眾領受到福祉和幸運的庇佑。
總而言之,古崗風獅爺是台灣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僅是廟宇的守護神,也是民眾祈求神恩的對象。如果您有機會到訪台灣,不妨前往一座廟宇,向古崗風獅爺祈求力量和保佑,相信您會得到美好的回應。
延伸閲讀…
古崗風獅爺-金門駱駝 – 遊重森- 痞客邦
古崗風獅爺| 金門觀光旅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