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爬山遇到龜殼花,覺得百步蛇像,後來發現了其實紋路,百步蛇是三角紋路,龜殼花是圓形紋路,後來發現遇到是擬龜殼花,擬龜殼花是無毒,酷似龜殼花,誤以是龜殼花,認真看,擬龜殼花紋路是圈圈形狀以及身形,尾巴,而龜殼花,紋路規則一點。
台灣陸生蛇類超過46種,具有毒性種類16種,其中有可能致人於死種類有12種。
以下讓我們一下台灣六大毒蛇介紹,以及其他十種有毒蛇類圖片,如果野外遇到他們可要小心!體型,身上有著排列三角形花紋,吻端總是上翹45度。
遇到是盤坐在林道或是爬行,常棲息於山區叢林地帶環境、山坡石縫中,雖然出毒量具高致死率,但性情並會隨便開口咬人。
。
野外數量多小型毒蛇,常棲於樹上及離地數尺樹間叢林之間,環境坐等蛙類獵物,一個晚上18公里公路沿線看了50條。


屬出血性毒咬傷時,局部有疼痛,皮下腫脹迅速,皮膚出現多個水泡及血泡,咬痕處會持續滲血。
病人凝血機能受到抑制,可能合併其他器官出血,例如牙齦出血、便血、尿血咳血或腦出血。
若沒有治療,咬傷部位可以持續腫脹及組織死。
造成間室症候羣、橫紋肌溶解、續發感染。
是家喻户曉種類,是危險一種蛇,棲於草叢、雜木區人住居附近,保護色和爬到住家找老鼠吃習性,加上攻擊性強,使得人們牠咬到。
咬傷後症狀: 外觀特徵背部中央有一條且呈波浪狀具暗色暗茶色斑塊。
屬出血性毒,咬傷時,毒牙痕,局部會疼痛、腫脹,皮下可見瘀血,少數有水泡或血泡。
延遲治療腫脹程度可能會迅速惡化,時造成間室症候羣,橫紋肌溶解症。
人類血小板及凝血因子有影響。
野外數量多小型毒蛇,常棲於樹上及離地數尺樹間叢林之間,環境坐等蛙類獵物,一個晚上18公里公路沿線看了50條。
咬傷後症狀: 屬出血性毒,俗名赤尾鮐。
外觀特徵鮮綠色背部,腹部黃綠色,尾部磚紅色。
咬傷時,毒牙痕。
人類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影響小,見全身性出血癥狀,咬傷率,但致死率。
。
因為身體上鐵鍊圓斑而得名,主要在台灣東南部河邊礫石草叢間。
夜間活動,棲居中山林山麓樹叢林間,受驚嚇而攻擊人。
受到威脅時將頭部埋身體中央,蜷成一團並發出〝嘶嘶〞聲。
兼具神經毒和出血毒性,誤認為龜殼花,是攻擊性致死率種類,但是數量。
疾管署檢驗及疫苗研製中心科長鄭雅芬表示,疾管署統計發現,這五大毒蛇咬人排行榜,「龜殼花」、「赤尾鮐」咬人頻率,各自佔了30%比例,且每年伯仲之間,其次為「飯匙倩」佔20%,「雨傘節」佔10%,其他蛇類多是零星個案。


延伸閱讀…
建議您瀏覽器版本,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台灣六大毒蛇,像是雨傘節毒性、百步蛇致死率,一但六大毒蛇咬到,40分鐘到72時內,如果醫,可能會喪命,但有另外四種毒蛇和六大毒蛇並稱台灣「十大毒蛇」,包含帶紋赤蛇,於他們,目前沒研發出蛇毒血清,如果咬中毒,只能其他相近血清救治,而這些血清來自血清馬,製作成本,一瓶血清要價1萬7千多元。
▲如蛇類攻擊,要看清是哪一種蛇以利救治。
居民拿著鐵棍和眼鏡蛇對峙,眼鏡蛇逼近,僵持好久蛇抓了,會這樣害怕,是因為眼鏡蛇列為台灣六大毒蛇之一,其他有毒性雨傘節、攻擊性鎖鏈蛇、致死率百步蛇、赤尾青竹絲、龜殼花,如果六大毒蛇咬傷中毒,40分鐘72時可能毒性發作身亡。
特生中心爬蟲室計畫助理林毅倫:「處理是龜殼花,本身脾氣會一點,反而是像雨傘節,雨傘節他算是,有時候遇到,會自己頭埋身體下。
」▲有四種蛇毒性強,但因為數量,目前沒有蛇毒血清。
只是在台灣有另外四種毒蛇出沒,和六大毒蛇並稱台灣十大毒蛇,是帶紋赤蛇、環紋赤蛇、菊池氏龜殼花、阿里山龜殼花,這四種蛇毒性強,但因為數量,導致目前沒有研發出蛇毒血清。
登山、掃墓,遇「蛇」峯!疾管署統計,每年有1000名以上民眾遭毒蛇咬傷,而在台灣見五大毒蛇當中,「龜殼花」、「赤尾鮐(稱赤尾青竹絲)」咬人,各佔了3成比例;疾管署專家提醒,萬一遭到蛇咬,要記「五要五不」原則,且當成毒蛇,醫。
在台灣,毒蛇出血性毒「龜殼花」、「赤尾鮐」與「百步蛇」;神經性毒「飯匙倩(俗稱眼鏡蛇)」與「雨傘節」;以及兼具出血和神經毒「鎖鏈蛇」。
疾管署檢驗及疫苗研製中心科長鄭雅芬表示,疾管署統計發現,這五大毒蛇咬人排行榜,「龜殼花」、「赤尾鮐」咬人頻率,各自佔了30%比例,且每年伯仲之間,其次為「飯匙倩」佔20%,「雨傘節」佔10%,其他蛇類多是零星個案。
延伸閱讀…
鄭雅芬進一步分析,其中「龜殼花」喜愛到人建築物裡面尋求食物,皮膚顏色鮮綠「赤尾鮐」可能會棲息樹上、草叢堆或竹林內,時千萬記得要利用雨傘或登山杖打草驚蛇一下,告訴户外活動蛇類避開。
毒蛇咬傷治療方式,注射中和性抗蛇毒血清主。
疾管署是全國目前唯一生產供應抗蛇毒血清機構,20202022年每年供應量為抗龜殼花及赤尾鮐蛇毒血清2552劑、抗雨傘節及飯匙倩蛇毒血清739劑、抗百步蛇毒血清141劑、抗鎖鏈蛇毒血清42劑。
每年4月開始是蛇咬旺季,台灣來説,咬傷人佔是「龜殼花」和「赤尾鮐」,疾管署提出「台灣見6毒蛇」,提醒民眾咬傷時,要拍下蛇特徵,醫。
國內見六大毒蛇出血性毒「龜殼花、赤尾鮐(赤尾青竹絲)和百步蛇」,另外還有神經性毒「眼鏡蛇」和「雨傘節」以及兼具出血和神經毒「鎖鏈蛇」。
統計,國內民眾毒蛇咬傷情況,龜殼花、赤尾鮐各佔30%多,眼鏡蛇20%,而雨傘節雖然是台灣毒蛇但,咬傷佔10%,其它如鎖鏈蛇、百步蛇咬傷零星。
疾管署檢驗及疫苗研製中心科長鄭雅芬指出,龜殼花來説,見毒蛇特徵三角形頭部,喜歡棲息木材堆、灌木叢,會跑到人建築物找食物;赤尾鮐,可能棲息樹上、草叢堆、竹林之中;眼鏡蛇是一種蛇類,如果看到牠、可能侵害牠生物靠近,會舉挺起上半身,擴展頸部,有時會到人住宅找食物。
而雨傘節和前述毒蛇之處於牠「頭是橢圓形」,且牙齒細小,如果咬到時,傷口像兩個針孔不明顯,且因為是神經性蛇毒,咬到像螞蟻爬過,很。
後鎖鍊蛇和百步蛇見且有地域性,鎖鍊蛇喜棲息東部、南部,河川砂石地或者田裡,百步蛇東部、南部山區見到,喜歡走落葉底下,靜靜等待獵物。
需要注意是,但如果鎖鍊蛇咬到,因為是兼具出血毒神經毒,很造成腎臟問題,要儘速醫,避免後遺症。
▲鎖鏈蛇喜歡棲息東部、南部,河川砂石地或者田裡。
毒蛇很害怕人,保持距離可以確保安全。
疾管署防疫醫師趙珮娟提醒,如蛇類咬傷,請記「五要五不」,五要「要視毒蛇咬傷處理、要記毒蛇外觀特徵、要脱飾品,避免肢體腫脹、要包傷口上緣,減緩毒液擴散、要保持」並儘速醫。
五不為「不割開傷口、不用嘴吸出毒液,避免感染、冰敷」,避免組織死、飲酒或刺激性飲料,避免加速毒液作用、延誤醫,以免耽誤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