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魚排名】台灣魚界爭霸戰!冠軍寶座驚天大公開

【台灣魚排名】台灣魚界爭霸戰!冠軍寶座驚天大公開

「品味海洋珍寶:台灣十大好魚」

品味大海的恩賜,台灣海域藴藏著豐富的魚類資源,從深海魚種到近海魚類,種類繁多,風味各異。為了讓饕客們盡情享受海洋的滋味,民間流傳著一句順口溜:「一午、二紅沙、三鯧、四馬鮫、五鮸、六嘉鱲、七赤鯮、八馬頭、九烏喉、十春子」。這十種魚類各有特色,憑藉美味而名列前茅,成為台灣海味中的珍寶。

第十大:春子

台灣魚排名 Play

春子與烏喉同屬石首魚科,體型較小,但肉質細嫩鮮美。傳説若有錢,烏喉魚會翻山越嶺而來,無錢則連溪流中的小魚也難以拜訪。

第九大:烏喉

烏喉魚美味非凡,在南台灣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若有錢,烏喉都會盤山過嶺;若無錢,三界娘嘛無才調躘入屋樽。」

台灣魚排名

第八大:馬頭魚

馬頭魚屬弱棘魚科,肉質鮮嫩,日本稱之為「甘鯛」。其美味令人讚不絕口,甚至被視為與真鯛、黃鯛齊名的魚類。

第七大:赤鯮

赤鯮是鯛科魚類,肉質細緻而少刺,深受民眾喜愛。與之相似的嘉鱲也被日本人稱為「真鯛」。

第六大:嘉鱲

嘉鱲屬於鯛科魚類,肉質鮮美,在日本被尊稱為「真鯛」。其美味在各地廣為傳頌。

第五大:鮸魚

鮸魚是一種大型石首魚,肉質肥美紮實,富含膠質,早年被視為珍貴魚類。隨著人工繁殖技術的成熟,如今一年四季都可品嚐到鮸魚的美味。

第四大:馬鮫

馬鮫又稱馬加魚、鮁魚,屬於洄游性魚類,每年入冬時分會出現在澎湖海域。其肉質緊實,適合紅燒或油炸等烹飪方式。

第三大:鯧魚

鯧魚為近海魚類,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對健康極有益處。每年春節期間,鯧魚都是十分搶手的年菜之一。

第二大:紅沙

紅沙通常指布氏鯧鰺,因其生鮮時外表粗皮呈粉紅色而得名。其肉質鮮嫩,粉紅色的外皮也為其增添了美觀。

第一大:午魚

午魚學名為四指馬鮁,又稱午仔魚。因其在農曆端午節前後大量出現在中國福建廣東一帶而得名。其肉質細緻、油脂豐富、少刺,是台灣地區最受歡迎的魚類之一。

台灣魚排名

台灣魚類的多樣性

台灣地處亞熱帶地區,擁有豐富的海洋生態。根據統計,台灣沿海海域已知魚類超過 2,600 種,且每年仍持續有新物種被發現。這驚人的物種數量使其成為全球魚類多樣性熱點之一。

魚類排名方法

要對台灣魚類進行排名,可以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 經濟重要性:這是根據漁業產量或市售價值來評估的。
  • 保育地位:這反映了物種的瀕危程度,由 IUCN(國際自然保護聯盟)評定。
  • 文化意義:這是指物種在台灣飲食、藝術或傳統中的重要性。

台灣魚類排名表

根據上述因素綜合考量,以下是台灣魚類的排名表:

延伸閲讀…

書摘精選》台灣好魚排行榜

台灣十大好魚(一)

排名 魚種 經濟重要性 保育地位 文化意義
1 鰤魚 無危 食用、祭祀
2 魣魚 低危 食用
3 鮪魚 近危 食用
4 烏魚 易危 食用、祭祀
5 石斑魚 瀕危 食用、觀賞
6 鮭魚 引進 食用、觀賞
7 鯛魚 無危 食用、觀賞
8 鱸魚 近危 食用
9 蝨目魚 無危 食用
10 鰻魚 瀕危 食用、養殖

説明:

  • 經濟重要性:高(>10,000公噸/年)、中(1,000-10,000 公噸/年)、低(<1,000公噸/年)
  • 保育地位:無危、低危、近危、瀕危
  • 文化意義:食用、祭祀、觀賞、養殖、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