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
[引言]
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簡稱台體大,位於台中市北區,其教學宗旨為「允文允武、健體興邦」,旨在培養文武雙全之體育專業人才。
[沿革]
台體大於 2008 年與國立體育大學合併,歷史悠久,建校至今已培養出眾多體育界傑出人才。


[校徽]
台體大校徽由首任校長周鶴鳴親自設計,以盾牌為外型,藍白色為底色,彰顯其武勇氣概與文雅氣質。
[校訓]
台體大秉持「追求卓越、培育英才」的校訓,重視學生之體、智、德全面發展,期許打造新時代之體育人才。
[課程]
台體大設有運動科學、健康促進、教育管理等 13 個系所,提供學生多樣化的運動專業課程,涵蓋理論與實務兩方面。
[學生事務]
台體大注重同學之身心靈均衡發展,設立健康中心、諮商中心及體育社團,提供學生諮詢、輔導與運動社羣參與等服務。
[特色與優勢]
台體大的特色與優勢有:
特點 | 描述 |
---|---|
完善的運動場館 | 提供學生充分的訓練和競賽空間 |
資深的師資陣容 | 聘請專業運動科學與教育領域專家 |
優秀的學生表現 | 學生屢獲國內外體育競賽佳績 |
友善的校園環境 | 營造舒適、友善的學習與生活空間 |
[未來展望]
台體大致力成為國內外知名的運動專業人才培育基地,持續提升教學品質與研究成果,期許為體育界貢獻更多優質人才。
台體鶴鳴樓:建築與歷史交織的文化瑰寶
歷史沿革
台體鶴鳴樓,位於台北市立體育學院(簡稱「台體」)校園內,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建築,曾見證台灣中學以上教育發展變遷的重要時刻。其前身為建於1929年的台北州立第二中學校(簡稱「台北二中」)校舍,屬日本統治時期的官廳建築,設計者為台灣總督府營繕課建築師西澤敬一。
年份 | 事件 |
---|---|
1929 | 台北二中校舍竣工 |
1945 | 台北二中改制為台北市立初級中學(簡稱「台北初中」) |
1956 | 台北初中增設高中部,改制為台北市立建國中學校(簡稱「建國中學」) |
1968 | 建國中學遷至現址 |
1970 | 台北二中舊校舍轉交給台體 |
1990 | 台北市政府登錄為市定古蹟 |
1992 | 台體完成古蹟修復工程 |
建築特色
台體鶴鳴樓為磚造、鋼筋混凝土結構,地上三層,屋頂為坡屋頂,牆面飾有紅磚紅瓦,外觀莊嚴典雅。其建築風格融合了日本帝國時期的現代主義建築特色與傳統中國式建築元素。
特色 | 描述 |
---|---|
主體 | 由三棟建築物組成,呈品字型排列 |
立面 | 入口處採用羅馬式拱券設計,牆面飾有浮雕裝飾 |
屋頂 | 坡屋頂覆蓋紅色筒瓦,屋脊線條優美 |
內部 | 空間寬敞明亮,迴廊環繞 |
日光照明 | 透過大面積窗户引入自然光 |
再利用與活化
台體接手鶴鳴樓後,積極進行古蹟修復工程,並予以再利用與活化。目前鶴鳴樓作為以下用途:
- 校史博物館:展示台體及前身台北二中、建國中學歷史文物。
- 藝文空間:舉辦展覽、演講、表演等藝文活動。
- 行政辦公室:台體行政單位部分辦公室設於鶴鳴樓內。
文化意義
台體鶴鳴樓具有以下文化意義:
延伸閲讀…
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室> 設施管理組> 場館介紹
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
- 歷史見證:見證台灣教育制度變遷,承載台北二中、建國中學的文化記憶。
- 建築瑰寶:日本帝冠時期建築傑作,融和現代主義與中國傳統元素。
- 文化傳承:作為校史博物館,保存與傳承台體的文化遺產。
- 藝文中心:提供校園內外人士藝術欣賞與交流的平台。
參觀資訊
-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51號
-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 09:00 – 16:30(國定假日休館)
- 費用:免費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