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土豆】如果每天三頓只吃土豆 |吃土豆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需要注意什麼 |

【吃土豆】如果每天三頓只吃土豆 |吃土豆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需要注意什麼 |

明朝末年,土豆傳入中國後,它超強適應能力使其能夠存在於我國大多數地區,而葡萄牙、德國、俄羅斯國土豆為主食。

上個世紀,土豆是人們飲食結構中組成部分,它是於水稻、小麥和玉米世界第四消費作物。

作為果腹神器,土豆卡路里,一個中等大小烤土豆差不多只有110卡路里熱量。

其次,土豆是維生素C、維生素B6、錳、磷、煙酸和泛酸來源。

研究顯示,土豆中含有維生素C是蘋果中維生素C含量10倍。

美國國立衞生研究院認為,土豆可以於預防或延緩某些類型細胞損傷,還可以助消化、改善心臟功能、降低血壓。

而土豆中富含鉀能夠幫助血管擴張,讓心臟和大腦獲取血液。

土豆中維生素B6於維持神經系統關,馬裏蘭學醫學研究中心表示,維生素B6有助於產生讓人化學物質,如: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

很多人吃土豆時候感到開心、認為自己喜歡吃土豆,這是有原因。

不過,很多年輕人熱衷炸薯條,其實並。

它可能導致、糖尿病和心臟病。

2017年發表《美國臨牀營養雜誌》上一項研究發現,每週吃兩次炸土豆人有死亡風險。

這項研究調查了4400位45歲79歲之間中老年人馬鈴薯攝入量。

到八年研究結束時,已有236人死亡。

國外一些調查研究發現,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人羣大量吃土豆可能帶來風險[3]。

吃土豆 Play

2017年《營養生物化學雜誌》發表研究發現,食用紫色土豆可能會降低結腸癌風險。

紫色土豆具有抗氧化劑和抗炎特性,可降低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體內炎症水平或癌症因子增高時候,IL-6會增加)。

這項實驗選取了三組採用飲食豬(豬消化系統與人類相似),給其中一組豬添加了紫色土豆。

研究結束時,吃紫色土豆豬IL-6水平其他組低六倍。

土豆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能夠幫助人們維持血液中葡萄糖水平,保持大腦和人體運轉需要。

富含碳水化合物以外,土豆高纖維含量能促進消化過程。

但是,物反道理哪裏適。

於土豆中含脂肪,蛋白質含量很少,土豆中45%成分是碳水化合物。

哈佛大學一項研究顯示,土豆中碳水化合物會讓人體消化,同時讓人保持高血糖水平。

飢餓時候吃土豆,能讓人血糖水平恢復。

但造成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血糖水平超過人需要。

血糖水平激增會讓人產生多胰島素,產生感覺。

但是食用碳水化合物使血糖升高,於血糖控制。

於糖尿病患者來説,血糖水平升高會帶來胰島素抵抗、大腦炎症和血管損傷,從而阻礙神經傳導,誘導產生多TAU蛋白,影響大腦。

大家知道阿爾茨海默症,但很多人知道是,醫學界阿爾茨海默症戲稱“3型糖尿病”。
吃土豆

因為高血糖水平會導致胰島素抵抗,誘發大腦炎症,損害血管功能,這些是阿爾茨海默症風險因素。

2017年,澳大利亞Andrew Flinders Taylor因為吃土豆吃出名了。

這名男子一年內只吃土豆,其他什麼東西吃。

一年內,他體重減掉了117磅(106.14斤)。

當地很多人開始效仿他做法,達到減肥目的。

但是,沒有營養學家會贊同這樣飲食結構。

因為人無法單一食物中獲取人體20餘種氨基酸和30多種維生素、礦物質。

更別説土豆中不含蛋白質和脂肪,攝入蛋白質和脂肪,人能量水平會大大降低、免疫系統削弱、失去程度肌肉組織。

採用土豆飲食前,他看起來精神,肌肉和脂肪組織發達,但堅持一年只吃土豆後,能看到他手臂和腹部肌肉萎縮了,手臂沒有肌肉曲線。

於體重人來説,如果堅持一段時間只吃土豆,肌肉退化程度可能讓你沒有力氣走路了。

  如果論性價比來説,很少有食物能像土豆這樣低調。

它有「地下蘋果」和「第二麪包」稱,而且是世界上於玉米、水稻、小麥第四糧食作物[1],全球有超過 10 億擁躉!  土豆可以説是蔬菜和主食跨界食材。

與提供碳水化合物各種穀物相比,它水分含量,脂肪和能量密度[2],而且富含鉀、維生素B、維生素C、膳食纖維和抗氧化物質,對控制血壓和預防血病是有益[3]。

  但是,人們擔心,作為一種蔬菜,土豆含有多的澱粉,烹調後血糖指數(GI)。

國外一些調查研究發現,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人羣大量吃土豆可能帶來風險[3]。

  那麼,吃土豆有處是處呢?  説了,土豆加工和烹飪方法是多種多樣,炸薯條、炒土豆絲、蒸土豆、煮土豆、土豆泥…哪種吃法呢?  (如果您沒有瞭解緻科學證,可以主要看加重字體部分,以及文末結論。

)  數據表明,土豆總攝入量2型糖尿病和結直腸癌風險之間存在着相關性[5-7]。

但13項臨牀幹研究系統性回顧發現,土豆攝入、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相關性缺少可信證據[8]。

一項基於西班牙人羣研究發現,老年人食用土豆血壓風險無關[9];一項瑞典成年人13年隨訪研究發現,土豆總攝入心血管事件風險無關[10]。

  然而,關於土豆攝入全因死亡率之間關係,目前研究結果並不一致:一項研究發現,每週吃2次炸土豆全因死亡率存在劑量依賴正相關性;而北美和地中海地區並觀察到土豆攝入量全因死亡率顯著關聯[11]。

  這裏順解釋一下,所謂全因死亡率,意外事故之外,所有因為問題而去世情況包括內。

時間範圍之內,同樣一羣人中,如果和不吃土豆人相比,吃土豆人因病死亡比例多,吃得死亡比例多,那推測吃土豆可能於長壽。

  簡單説:歐美做研究發現,吃土豆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和腸癌風險,但會會增加、血壓、心血管風險和全因死亡風險,沒有定論。

但沒有發現多吃土豆這些方面有什麼處。

  但是,於上述研究調查對象基本上是歐美國家居民,而東西方人膳食模式和烹飪方法上存在差距,故而這些結論可能中國人來説適用。

  好消息是:我國學者近日 Nutrition 雜誌上發表一篇文章[12]提示,中國,吃土豆無害。

  這項研究 1989 年到 2011 年之間14117 名 20 歲以上中國居民進行了 9 次膳食調查,其中包括 7623 名女性和 6494 名男性。

膳食調查採用稱重法 24 時回顧法,收集了家庭及個人食物攝入情況,並民政系統數據,分析了 12 年中食物攝入狀況和全因死亡風險之間關係。

  雖然 9 次膳食調查數據能代表 12 年中所有日子吃法,但有代表性。
吃土豆

考慮到這是中國人做研究,土豆品種和吃法和中國實際情況,其結果值得參考。

  研究者發現,總體而言,中國人是愛吃土豆。

基本上不吃土豆人佔42.5%,不到一半。

研究亮點之一,是土豆烹飪方法進行了分類統計。

炒和油炸歸為加油烹調(fried potato)一類,蒸煮歸為無油烹調(non-fried potato)一類。

  研究者吃土豆情況分成四檔:完全不吃,少量吃(每天≤26.7克),中等量吃(26.7-66.7克),多吃(≥66.7 克)。

  加油烹調土豆食物攝入量分成4檔:完全不吃,少量吃(每天≤16.7克),中等量吃(16.7-44.4克),多吃(≥44.4 克)。

  和不吃土豆受訪者相比,少量和中等量吃土豆受訪者,12年當中死亡風險下降了53%和39%。

少量或中等量吃前提下,加油烹調土豆是有益。

不過,如果增加吃土豆量,降低死亡風險處沒有了,不過,並沒有增加死亡風險。

  這程度上説,吃土豆中國居民來説是利於弊。

如果用來部分替代等量白米飯,可以獲得熱量、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VC和VB6[13]。

  範志説:我個人理解,少量土豆替代米飯話,既能增加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維生素B6,能增加膳食纖維和鉀。

  即便是作為炒菜或燉菜來吃有處,因為於中國人來説,鉀攝入、鈉攝入過量、膳食纖維問題普遍存在,而土豆是一種價鉀食物,擁有膳食纖維和部分抗性澱粉,可能於預防中風疾病風險有所幫助。

帶皮烘烤、水煮、微波加熱方式可以保留營養成分。

吃土豆 Play

延伸閱讀…

吃土豆有5種功效和3大禁忌

吃土豆有什麼好處和壞處,需要注意什麼?

  中國人愛吃加油烹調土豆菜餚,是炒土豆片、炒土豆絲。

炒土豆雖然要放油,但中國人所用炒菜油中和脂肪比例,而且因為土豆絲質地,烹炒時間短,提供了抗性澱粉,保留了所有膳食纖維。

是加醋烹調,既有利於保持VC,有利於降低 GI 值。

所以,如果適當減點米飯話,享用半盤酸辣炒土豆絲,可能是於弊。

,即便如此還是需要注意,烹調土豆絲時候,不要放過多鹽和油。

  然而,西方人是炸薯條和炸薯片。

於油炸過程中温度,1~4 分鐘內有 75% 油脂會土豆吸收[14],加上快餐店保持薯條口感,會反覆炸制。

  因此西方人吃油炸土豆時攝入油脂炒土豆時多,而煎炸油含有和脂肪。

此外,油炸過程高温會破壞土豆中維生素和抗氧化物質,產生丙烯酰胺、環胺類、反式脂肪酸有害物質[14],降低其營養價值。

  此外,研究證實土豆烘烤、水煮、微波加熱無油烹調過程中,可以保留大部分VC[19]。

而且,樣熱量來時,原味土豆腹感比普通白米麪食物。

如果沒有油鹽蒸土豆、烤土豆來替代部分米飯和饅頭,其實並會增加膳食熱量攝入。

  烹調到狀態土豆,其中澱粉消化,對消化吸收人羣來説是有處。

然而,於炸薯條、土豆泥本來消化、口感最面土豆品種,烹調到後,GI值會,於糖尿病、血壓患者和減肥人羣來説是不合適[5, 17, 18]。

  如果土豆再配上含有大量脂肪肉類,比如土豆燉五花肉、土豆燉牛腩之類,讓土豆充分吸收肉類中燉出來脂肪,適合減肥人士當做菜餚食用了。
吃土豆

  建議慢性病患者或減肥人羣選烤土豆、蒸土豆來替代部分米飯饅頭,或者土豆拌着吃。

保證食品安全前提下,涼拌土豆絲是個吃法。

蒸熟土豆後,加醋和其他調料拌着吃。

有研究數據顯示,煮熟土豆中加醋拌食,可以 GI 值降低43%。

  我們實驗室近期研究發現,土豆加熱狀態時,GI 值可以有差別。

一種土豆,加熱到面時,GI 值高達83,而口感狀態下,GI 值有52。

  綜上所述,有關吃土豆,我們可以得到這樣推論:  1、總體而言,中國居民來説,適量吃土豆是於弊。

  2、如果想讓土豆減肥降脂有處,應當用原味蒸土豆、煮土豆來替代等量白米飯,得到膳食纖維、鉀、VC和多種B族維生素同時,會增加熱量和脂肪攝入。

  3、主食之外,吃少量加少量油烹調土豆類菜餚,對是有益,但如果吃量,不能保證有幫助了。

  4、土豆是一種非常容易吸收脂肪食材。

油炸時會迅速吸收煎炸油,燉食時會吸收肉類析出油脂。

主食之外吃大量吸收了油脂土豆,減肥、控血糖、控血脂是。

  5、土豆烹調方法儘量不要選擇油炸,既增加熱量和脂肪,破壞抗氧化成分,產生疑似致癌物丙烯酰胺。

帶皮烘烤、水煮、微波加熱方式可以保留營養成分。

延伸閱讀…

如果每天三頓只吃土豆,長期的話會有什麼後果?

吃土豆有利長壽?怎麼吃才有利健康呢?

  6、口感面土豆食物 GI 值,但土豆 GI 值會下降。

糖尿病、血壓患者可以選擇口感炒土豆,或者涼拌土豆中加入醋調味品拌食,以便降低 GI 值,延緩血糖上升。

  總之,土豆本身是個東西。

是否,會會增肥升血糖,看你怎麼吃了。

吃錯了,了,可不能讓土豆來背鍋!  [1] King J C, Slavin J L. White potatoes, human health, and dietary guidance.[J]. Advances in Nutrition (Bethesda, Md.), 2013,4(3): 393S-401S.  [2] Anderson G H, Soeandy C D, Smith C E. White vegetables: glycemia and satiety.[J]. Advances in Nutrition (Bethesda, Md.), 2013,4(3): 356S-67S.  [3] Camire M E, Kubow S, Donnelly D J. Potatoes and Human Health[J].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2009,49(10): 823-840.  [4] McGill C R, Kurilich A C, Davignon J. The role of potatoes and potato components in cardiometabolic health: a review.[J]. Annals of Medicine, 2013,45(7): 467-73.作為一款蓋澆飯,每個不願或得去食堂日子裏,它點亮了生活,提供了學習能量,後變成了腹部脂肪……其實,吃一份土豆絲蓋澆飯,意味着吃了雙份主食,沒有菜。

土豆,是主食對,吃了這麼多年一種「菜」,它應該是主食!這麼看來,土豆含碳水化合物(澱粉)多,趕上米飯了。

而我們認為含澱粉蔬菜——南瓜,其能量、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土豆相去。

土豆,是主食土豆不僅是主食,而且是款主食。

土豆腹能力出眾,加上熱量米飯,吃到飽,吃土豆相比吃米飯,胖。

土豆鉀鈉,鉀含量可以和香蕉媲美,還含有維生素 C。

,前提是烹調多加鹽,油炸咯!某些品種土豆,還含有抗氧化能力多酚類,比如紫土豆中花青素。

高升糖指數(GI)飲食,可能胰島素抵抗、糖尿病、疾病相關。

相比白米麪,吃土豆後血糖上升速度,有助於控制血糖,。

土豆這樣,我們對人家,讓它背了很多鍋。

比如:其實,這是因為我們吃土豆方式。

1. 炸薯片、炸薯條:土豆吃法,沒有之一。

高温油炸土豆從食物徹底變成「垃圾食品」。

100 克蒸土豆熱量 76 大卡,而 100 克炸薯條 / 薯片熱量 600 大卡以上。

説,你快餐店點個大份薯條配餐,熱量可能漢堡。

2. 土豆燉肉:好吃,但記得吃米飯。

肉中脂肪湯中鹽會進入土豆內部,俗稱「入味」。

入味土豆,好吃。

但是鈉、低脂處可全沒有了。

哦,有,時間燉煮,維生素 C 會破壞……如果喜歡,適量吃問題,記得吃半碗飯。

筆者和很多人,對「酸辣土豆絲」有着感情。

能蒸能煮、能燉能炸,既是蔬菜界一把好手,能“跨界”獨挑主食大梁,它有着“地下蘋果”和“第二麪包”稱——土豆。

它雖相貌,藴藏着大大的能量。

每天吃個它,勝吃10個蘋果它鉀鈉,是糧食作物中維生素含量,堪稱十全十美營養產物。

有研究表明,一個三兩土豆例:土豆腹能力出眾,加上熱量米飯,吃到飽,吃土豆相比吃米飯,胖。

注意: 土豆是主食一種,吃了土豆,相應減少米飯饅頭量或直接替代。

每100克馬鈴薯含鉀300毫克,是20多種食用蔬菜水果中含鉀多,鉀鈉飲食有助於降血壓。

將土豆代替主食,相比白米麪,吃土豆後血糖上升速度,有助於控制血糖,適合糖尿病人作為主食食用。

膳食指南建議,每人每週應食薯類5次左右,每次攝入50克~100克。

土豆富含膳食纖維,通利。

對脾胃、消化不良、患者效果顯著。

蒸土豆是理想烹調方式,能限度地保留營養。

建議帶皮蒸,防止水分和營養流失。

另外,可以土豆上插上幾根牙籤,得。

土豆小火燉煮,才能地熟爛,如果急火煮,會使外層熟爛,裏面是生。

很多人習慣切土豆浸泡清水中,但土豆水裏浸泡時,切得水接觸面積,營養流失會。

炒土豆絲時加點醋,既能保護維生素C,能保持口感。

薯條薯片雖好吃,但高温油炸土豆從食物徹底變成「垃圾食品」。

圓形土豆屬於粉質土豆,適合用來燉、蒸;而細長合用來炒着吃,比如酸辣土豆絲。

表面:表面幹,芽眼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