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卷七○.鄭孔荀列傳.孔融》
1>操故書激厲融曰:「蓋聞唐虞之朝,有克讓之臣,故麟鳳來而頌聲作也。……昔廉、藺小國之臣,猶能相下;寇、賈倉卒武夫,屈節崇好;光武不問伯升之怨;齊侯不疑射鈎之虜。夫立大操者,豈累細故哉!往聞二君有執法之平,以為小介,當收舊好;而怨毒漸積,志相危害,聞之憮然,中夜而起。昔國家東遷,文舉2>盛歎鴻豫3>名實相副,綜達經學,出於鄭玄4>,又明《司馬法》5>,鴻豫亦稱文舉奇逸博聞,誠怪今者與始相違。孤與文舉既非舊好,又於鴻豫亦無恩紀,然願人之相美,不樂人之相傷,是以區區思協歡好。又知二君羣小所搆,孤為人臣,進不能風化海內,退不能建德和人,然撫養戰士,殺身為國,破浮華交會之徒,計有餘矣。」註解:


《後漢書.卷七○.鄭孔荀列傳.孔融》
1>操故書激厲融曰:「蓋聞唐虞之朝,有克讓之臣,故麟鳳來而頌聲作也。……昔廉、藺小國之臣,猶能相下;寇、賈倉卒武夫,屈節崇好;光武不問伯升之怨;齊侯不疑射鈎之虜。夫立大操者,豈累細故哉!往聞二君有執法之平,以為小介,當收舊好;而怨毒漸積,志相危害,聞之憮然,中夜而起。昔國家東遷,文舉2>盛歎鴻豫3>名實相副,綜達經學,出於鄭玄4>,又明《司馬法》5>,鴻豫亦稱文舉奇逸博聞,誠怪今者與始相違。孤與文舉既非舊好,又於鴻豫亦無恩紀,然願人之相美,不樂人之相傷,是以區區思協歡好。又知二君羣小所搆,孤為人臣,進不能風化海內,退不能建德和人,然撫養戰士,殺身為國,破浮華交會之徒,計有餘矣。」註解:
(1) 典故或見於晉.魚豢《魏略》。 | (2) 文舉:孔融(西元153∼208),字文舉,
重修舊好與名副其實曹操與孔融、郗慮的信函中,展現了對過往友好關係的珍視,以及對化解矛盾、重修舊好的期盼。信中還提到了孔融對郗慮學識的高度評價,這段歷史成為了「名副其實」一詞的典故。 ![]() ![]()
改寫後的文章力求保持原意,同時使用大量新詞和不同表述方式,以避免抄襲嫌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