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對身體好嗎?吉田秀文(Hidefumi Yoshida)是日本的「眼淚老師」,他專門教人如何哭對身心更有益。大笑和睡覺是常見的紓壓方式,但是吉田認為,大哭一場反而能更有效地釋放壓力。透過觀賞電影、閲讀書籍或聆聽音樂,創造一個讓眼淚湧出的機會是他的建議。
研究顯示,哭能啟動副交感神經,讓人放鬆、鎮定情緒。因此,透過哭泣,可以紓解壓力、穩定情緒。哭泣對身體的好處已經引起人們的注意,日本更在2015年推出「壓力檢查」政策,讓吉田的課程大受歡迎。


哭泣不僅可以紓解壓力,還能帶來多種好處。根據研究和專家意見,哭泣可以啟動副交感神經,幫助人們放鬆,降低體温和血壓,減少發炎反應,並釋放提昇心情的激素,如腦內啡和催產素。此外,哭泣還可以減少壓力荷爾蒙可體松的濃度,進而減少體內脂肪的積累。雖然哭泣的好處很多,但在某些文化中,人們可能被社會期望所束縛,不敢輕易哭泣。然而,專家建議找到合適的方式和時機,讓自己能夠適當地表達情緒,以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哭對身體好嗎?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人們經常説,哭是釋放情緒的一種方式,但是這是否對身體有益呢?
有些人認為哭對身體非常有益。當我們哭泣時,眼淚中含有壓力激素,例如腎上腺素和皮質醇,這些激素在壓力時產生。透過哭泣,我們可以將這些壓力激素排出體外,進而減輕壓力,使身體感到更輕鬆。此外,哭泣還可以釋放腦內啡(一種內源性鴉片樣物質),它能夠提高身體的快樂感,有助於情緒穩定。
然而,也有些人認為哭泣對身體並不好。他們認為哭泣會引起過度的情緒激發,可能導致身體上的不適。例如,長時間哭泣可能會使眼睛腫脹和乾燥,並且呼吸急促可能導致頭痛或頸痛。此外,據説長期悲傷的哭泣可能會影響免疫系統,增加感染和疾病的風險。
綜合以上觀點,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哭泣對身體的影響因人而異。某些情況下,哭泣可以釋放壓力,改善心理健康,對身體有好處。但若是過度和長期哭泣,可能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
哭泣對心理健康的好處
當我們憂慮、悲傷或壓力過大時,哭泣可以成為一種情緒的釋放和紓解方式。當我們哭泣時,我們會感受到情緒的減輕,並且有助於與他人建立更深層次的連結。
哭泣還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到自己的情緒和需要,並更好地應對壓力和困難。當我們哭泣時,我們往往會更清楚地感受到自己心中的痛苦和困惑,進而有助於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如何對待哭泣
要保持身心健康,我們需要適當對待哭泣。以下是一些建議:
結論
哭泣對身體好還是不好,並沒有一個結論適用於所有人。它可能有助於釋放情緒和壓力,並改善心理健康。然而,在一些情況下,過度和長期的哭泣可能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因此,瞭解自己的情感和需求,適當地對待哭泣是非常重要的。
延伸閲讀…
別再壓抑負面情緒!哭為身心帶來的5 種好處
哭泣對我們的健康是否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