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四方福音會大角咀堂的沿革
[本堂由美籍華人李伊雲牧師受美國四方福音會創辦人愛咪差派於 1936 年在香港創立。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期間教會停辦;戰爭結束,香港光復,李伊雲牧師於 1945 年 8 月返港重啟福音事工,1947 年購置西洋菜街現址建堂,1949 年本堂落成並舉行感恩崇拜。本堂設有不同聚會,培養基督徒靈命,堅固信仰根基,幫助慕道朋友全認識耶穌基督的福音。設有主日崇拜,兒童崇拜,主日學,並合適不同年齡層的團契和小組。]**


分堂 | 地址 | 簡介 |
---|---|---|
大角咀堂 | 10, Willow Street, Tai Kok Tsui, Kowloon | 1963 年建堂,屬國際四方福音會香港教區堂會,位於大角咀區,四層高獨立建築,禮堂及副堂約 200 個座位,另設深培中英文幼稚園。 |
西洋菜街堂 | 1/F., 217 Sai Yeung Choi St., N. Kowloon | 1949 年落成,設有主日崇拜、兒童崇拜、主日學、團契和小組,培養基督徒靈命,堅固信仰根基。 |
沙田瀝源堂 | Rm 202-4, Lung Hang Est. Community Centre, Lung Hang Estate, Shatin, N.T | 地址:沙田禾輋邨隆亨樓隆亨商場 202-4 室。 |
屯門堂 | Wing B, G/F, Lok Sang House, Kin Sang Estate, Tuen Mun, N.T. | 地址:屯門建生邨樂生樓地下。 |
四方會談:推進國際合作與解決爭議
在日益相互依存的世界中,四方會談成為推動國際合作並解決爭議的重要平台。四方會談由四個國家組成,它們共同關注區域安全、經濟發展和人權等議題。
起源與演變
四方會談的起源可追溯至2007年,當時日本、澳大利亞、印度和美國舉行了首次會談。此後,四方會談定期召開,討論並協調共同關心的相關議題。2021年,四方會談舉行了首次峯會,提升了其國際合作框架的地位。
年份 | 地點 | 重點 |
---|---|---|
2007 | 馬尼拉 | 討論區域安全與合作 |
2008 | 東京 | 加強海上安全合作 |
2012 | 新德里 | 討論印度洋地區合作 |
2017 | 悉尼 | 加強印太地區經濟聯繫 |
2021 | 華盛頓特區 | 首次四方會談峯會 |
合作領域
四方會談涵蓋廣泛的合作領域,包括:
- 區域安全:四方國家共同關注印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應對海上爭議、恐怖主義和網路安全威脅。
- 經濟發展:四方促進區域貿易、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特別關注全球健康、氣候變遷和數位經濟等議題。
- 人權和民主:四方強調法治、人權和民主原則的重要性。共同應對極權主義、人權侵犯和恐怖主義等挑戰。
- 新冠疫情應對:四方積極合作應對新冠疫情,提供疫苗、醫療設備和經濟援助。
未來展望
四方會談的未來展望光明。隨著印太地區重要性的提升,四方合作預計將持續擴大。四方國家正探討新的合作領域,並更新既有框架。
擴大合作領域
四方國家計畫擴大合作領域,包括:
- 氣候變遷:共同應對氣候變遷挑戰,促進再生能源開發和減緩氣候變遷。
- 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印太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連接性並促進經濟發展。
- 數字經濟:合作發展和監管數字經濟,促進創新和包容性增長。
更新既有框架
四方國家正更新既有框架,以加強合作有效性:
- 四方安全對話:加強安全對話,應對地區安全挑戰。
- 四方經濟諮商:提高經濟合作效率,促進區域經濟整合。
- 四方人權促進會談:加強人權合作,促進民主價值。
總結
四方會談是推動國際合作並解決爭議的重要平台。透過協調合作,四方國家共同應對地區和全球挑戰,促進和平、繁榮和穩定。隨著四方合作持續深化,其未來展望充滿希望。
延伸閲讀…
四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國際四方福音會香港教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