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倫大道,重歸古風
昔日人間風尚醇厚,民風良善,彼此相親相護,天地清和,世間祥瑞。然而當今世風日下,道德淪喪,實令人痛心。


世人皆拋棄根本,追求虛榮,悖離性理正道。上層者貪戀權勢,中層者巧取豪奪,下層者悍然搶掠。財利矇蔽人心,致使三綱五常失序,五倫八德缺失。昔日齋戒沐浴、報答恩德之美德不復存在。
女子之操守亦不堪言。三從四德不遵,七出八則不守,觸犯十條不可之事。聖賢之教誨,世人視若無睹,警覺之心盡失。
故而孟子嘆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僅存於微末。」天地萬物皆有其道法,天有星辰運轉,地有四季分明,聖人修身立命,教化世人。聖人為世奉獻,不謀私利,方可稱之為聖。
人若不遵從綱常倫德,雖有禽獸之形,但其心性與禽獸何異?聖賢憂慮世人墮入禽獸之流,故而修道立教,引導世人遵循人倫大道。
吾等身受天地之靈氣,位居三才五行之列,承載天地之大道。豈可輕忽人倫之責?聖賢行事,皆遵人倫大道,積德行善,樂此不疲。功高一世,享盡榮華,人中之名望也。若背離人倫大道,縱使官高位顯、富甲一方,德行不彰,又有何益?
當下人情敗壞,違揹人倫大道,世道必將衰敗。世道一衰,怎能不招致天譴?此非天意薄情,而是自作自受。太甲曰:「天降災禍,尚可反抗;自作孽障,難以逃脱。」
餘不忍見此頹風,故而闡明男子之三綱五常、五倫八德、齋戒沐浴、報答五恩,女子之三從四德、七出八則、十條不可。並簡述性理天道、修身法則、佛門教義。
雖此淺陋之言,猶如明燈照路、利斧開道。冀望天下同胞明辨是非,重拾道德尊嚴,恪盡職責。人道昌盛,則世風古樸;天道和順,則災厄消弭。君民同樂,太平盛世。此乃國家之幸,亦吾之厚望!
四毒八邪:中醫理論的致病因子
中醫認為,人體的健康是由陰陽平衡所維持的,一旦陰陽失調,就會產生疾病。而導致陰陽失調的致病因子,主要有「四毒」和「八邪」。
四毒
毒性 | 表現 |
---|---|
寒邪 | 寒冷怕冷、肢體冰冷、腹瀉 |
熱邪 | 發燒、口渴、尿黃 |
濕邪 | 肢體沉重、肌肉痠痛、水腫 |
燥邪 | 皮膚乾燥、喉嚨疼痛、便秘 |
八邪
邪氣 | 類型 | 特徵 |
---|---|---|
風邪 | 外感風邪 | 頭痛、流鼻涕、惡寒 |
寒邪 | 外感寒邪 | 怕冷、發熱、關節疼痛 |
暑邪 | 外感暑邪 | 口渴、出汗、胸悶 |
濕邪 | 外感濕邪 | 肢體沉重、腹瀉、水腫 |
燥邪 | 外感燥邪 | 口乾、皮膚乾燥、便秘 |
熱邪 | 外感熱邪 | 發燒、煩躁不安、口渴 |
瘟邪 | 流行性疫病 | 惡寒發熱、頭痛、肌肉痠痛 |
毒邪 | 外來毒素 | 腫脹、疼痛、化膿 |
四毒八邪的致病機理
四毒八邪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侵入人體,導致疾病:
- 口鼻吸入:如吸入寒邪、風邪、暑邪等。
- 皮膚接觸:如接觸濕邪、熱邪等。
- 飲食攝入:如攝入不潔食物或水,導致濕邪、熱邪、毒邪等。
- 情緒失衡:如過度憂鬱或激怒,可導致心火上升,化熱邪。
預防四毒八邪
預防四毒八邪的方法包括:
- 注意保暖,遠離寒邪。
- 避免過度勞累,預防熱邪。
- 保持環境乾燥,遠離濕邪。
- 多喝水,預防燥邪。
- 加強體育鍛鍊,增強免疫力。
- 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
- 定期進行中醫調理,祛除邪氣。
治療四毒八邪
中醫治療四毒八邪的原則是「因邪制宜」,根據不同的致病因子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常見的中醫療法包括:
- 針灸
- 推拿
- 中藥湯劑
- 食療
總結
「四毒八邪」是中醫理論中重要的致病因子,瞭解其特徵和侵襲途徑對於預防和治療疾病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科學預防和積極治療,可以有效抵禦四毒八邪的侵害,維護人體健康。
延伸閲讀…
維摩詰所説不可思議解脱經釋會紀聞太虛大師講述
十惡八邪的意思是什麼?及其註解和《修心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