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魚類的習性與混養禁忌
魚類如同其他動物,皆具備獨特的習性。然而,某些魚類的行為舉止卻會對其他同缸魚隻帶來危害,導致混養失敗。認識並避開這些「三賤客」,是水族愛好者必備的知識。


排名 | 魚種 | 習性 |
---|---|---|
第七名 | 河豚(狗頭、金娃娃、潛水艇) | 啃咬魚鰭,喜好破壞水族造景 |
第六名 | 紅寶石 | 兇殘好鬥,對同類攻擊至殘,吞食體型較小的異類 |
第五名 | 貓耳龍 | 嘴巴愛挑釁,攻擊其他魚隻,破壞水族環境 |
第四名 | 招財貓 | 貪吃殘暴,吞食體型較小的魚隻,包括烏龜,導致同歸於盡 |
第三名 | 藍道瓊斯 | 外型乖巧,實則兇悍,挖洞、打架、攻擊弱小魚隻 |
第二名 | 黑金剛 | 好鬥兇猛,甚至攻擊比自己強壯的魚,經常撞擊魚缸 |
第一名 | 雜鯛 | 領地意識強烈,挖洞打架,攻擊並吞噬小魚 |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魚種,例如招財貓,小時候外型可愛,但隨著成長將展現出其殘暴的本性。因此,在混養魚隻時,應深入瞭解各魚種的習性,避免混養不當導致魚隻傷亡。
四間魚兇:有毒生物不可碰
四間魚兇是一種極度有毒的箱型水母,常出現在澳大利亞和印度-太平洋地區。其名稱「四間」源自觸手上的四條紫紅色條紋。被 四間魚兇 蜇傷後,其毒液可能會在數分鐘內造成致命的後果。
外觀特徵:
特徵 | 描述 |
---|---|
形狀 | 立方體狀,邊長約 2-3 公分 |
觸手 | 四條紫紅色條紋,長度可達 1 公尺 |
顏色 | 透明至淡藍色 |
特點 | 頂部有一個小的絨球狀物 |
棲息環境:
四間魚兇 主要棲息於淺水沙質或泥底的海岸地區,通常在低潮線以下 10 公尺以內。它們會出現在海灣、河口和珊瑚礁附近。
毒液:
四間魚兇 的毒液含有稱為神經毒素的多種毒素。這些毒素會攻擊神經系統,導致以下症狀:
- 劇烈疼痛
- 噁心和嘔吐
- 呼吸困難
- 心跳過速
- 血壓下降
- 心臟衰竭
如果沒有立即治療,被 四間魚兇 蜇傷可能會在 30 分鐘內導致死亡。
如何避免蜇傷:
避免 四間魚兇 蜇傷的最佳方法是:
- 在有標示警告的區域游泳或浮潛
- 穿著防護衣或防刺服
- 避免觸摸或靠近任何不明生物
- 如果您看到 四間魚兇,請保持距離並立即離開該區域
治療蜇傷:
四間魚兇 蜇傷後,應立即進行以下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