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科學家如何研究其污染和可持續性 |

【地下水】科學家如何研究其污染和可持續性 |

地下水(英語:Groundwater)顧名思義,地面以下水,是貯存於地面以下岩石裂縫和土壤空隙中水,形態分為氣態水、吸着水、薄膜水、毛細管水、重力水、固態水。

地下水是硬水,現在可行抽水深度以上水量4,200,000立方千米[參 1],通過水循環與其他水體交換,地表下移動。

地下水年齡是水滲入地下時間,與地下水形成密切相關;放射性同位素衰變速率進行測定,常用同位素有氚和碳-14,氚法適用於、(50年以內)地下水,碳法能測定年齡4~5萬年。

地下水 Play

此外,地下水是生態環境因素和一種活躍地質營力信息載體。

地下水補給是指水帶獲得水量過程,水量增加同時,鹽量、能量隨增加。

地下水補給主要包括大氣降水入滲補、地表水補給、凝結水補給、含水層之間補給及其他來源補給[2]。
地下水

地下水排泄是指水帶減少水量過程,水量減少同時,鹽量、能量減少。

地下水通過泉、地表水泄流、土面蒸發、葉面蒸騰方式,實現天然排泄;通過井孔、排水渠道、坑道設施,進行人工排泄[2]。

地下水年齡是水滲入地下時間,與地下水形成密切相關;放射性同位素衰變速率進行測定,常用同位素有氚和碳-14,氚法適用於、(50年以內)地下水,碳法能測定年齡4~5萬年。

一些地區(如中國大陸華北平原地,台灣彰雲嘉屏一帶)過量開採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某些沿海地區造成海水滲入,造成地下水鹽鹼化。

美國各州面臨地層下陷問題,這是於美國超抽地下水情形普遍,例如 San Joaquin河谷抽取層地下水供應農田灌溉,1920年1969年期間地下水位下降達137公尺。

此外,過度使用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會使河水斷流,水源枯竭,造成地裂縫,以及地下水污染、土壤鹽漬化、濕地消失,植被退化,土地沙化,且造成土地防洪以及調節功能喪失環境問題。
地下水

地下水資源地表水受到污染而恢復,所以要保護地下水資源。

水循環是指太陽輻射和重力作用下,大氣、地表和地殼岩石空隙中水分之間蒸發、降水和徑流方式週而復始進行循環。

落到陸地降水,部分彙集於江河湖沼形成地表水,部分滲入地下形成地下水。

地下水 Play

延伸閱讀…

地下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地下水_百度百科

海洋陸地之間水分交換大循環,海洋或大陸內部水分交換稱為小循環。

地下水主要參與全球水循環。
地下水

地表水、淺層地下水通過蒸發和植物蒸騰而變成水蒸氣進入氣圈。

水汽隨風飄移,條件下形成降水。

落到陸地降水,部分彙集於江河湖沼形成地表水,部分滲入地下形成地下水。

延伸閱讀…

地下水:科學家如何研究其污染和可持續性

知識科普(水系列)| 地下水——地下水是怎麼形成的?

地表水與地下水有蒸發返回氣圈,有通過地表徑流或地下徑流返回海洋。

廣義地下水是指地面以下賦存於土壤和岩石空隙中水。

理解地下水是指含水層中可以運動和地下水,屬於狹義地下水。

地下水往往具有水質、分佈廣、於開採特徵,是生活飲用水、工農業生產用水水源。

地下水補給來源包括大氣降水、冰雪融水、地表河流、湖泊、凝結水。

土壤和岩石中存在大量大小孔隙、裂隙、溶隙,可以形成地下暗河和溶洞,這些空間地下水儲存空間。

地下水貯存空間大小、連通性以及空間分佈影響地下水分佈運動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