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英語:geography)是探索地球及其特徵、居民和現象的學問[1],研究地球表層各圈層相互作用關係,及其空間差異與變化過程的學科體系。
英語geography一詞源自古希臘語γεωγραφία(羅馬化:geografía),由geo-(意為「大地」)和gráphō(意為「寫」)組成,字面意思為「對大地的描述」。最早使用geography的是埃拉託斯特尼(Eratosthenes),他用此詞表示研究地表景物的學問。


中國古代地理學稱「輿地」或「輿地學」,「地理」則是指山川方域的地勢、外貌[2]。最早的地理書籍有《禹貢》、《山海經》等。中文的「地理」一詞最早見於《易經·繫辭》:「仰以觀於地文,察以知時變。」
地理學的研究對於我們理解世界的運作方式至關重要。透過研究地球表面的各種特徵和地區之間的交互作用,我們能夠更好地瞭解地球上的差異和變化。地理學不僅提供了對大地的描述,還能夠幫助我們解析並解釋地理現象所背後的原因和模式。
地理學:探索地球的科學
地理學,簡而言之,是一門研究地球及其特徵、居民和現象的科學。它探討地球表面的各圈層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這些相互作用產生的空間差異與變化過程。這門學問源遠流長,可追溯至古希臘,當時的學者如埃拉託斯特尼開始系統化地描述地表景物。
中國古代稱地理學為「輿地」或「輿地學」,注重山川方域的地勢和外貌。最早的中國地理著作有《禹貢》和《山海經》。
「地理」一詞最早見於《易經·繫辭》:「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日本將「地理」一詞作為英語 geogrpahy 的翻譯,這個翻譯逐漸傳入中國。190年,光緒皇帝接受吏部尚書張百熙的建議,頒佈《欽定學堂章程》,此後小學課程中設有歷史和地理兩門學科。1903年,張百熙派吳汝綸赴日本考察教育,隨後張百熙、張之洞、榮慶等人向皇帝建議重新訂立學堂章程。在新的學堂章程中,一般小學仿效日本稱為初等小學,而歷史和地理兩科的稱呼也改為了歷史和地理。自此,「地理」一詞作為 geograpy 的對應翻譯,在中國廣為流傳。
地理學的研究範疇
古代地理學家主要致力於測量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的方法,以及描述已知的國度和地區。傳統上,地理學有四個基本的研究範疇:氣候、地形、生物和地質。然而,現代地理學已經發展成為一個跨學科的領域,它涵蓋了多元化的科學和人文學科,並且深入探索空間和時間中的現象、過程和特徵,並試圖理解其複雜性。
自然地理學 | 人文地理學 |
---|---|
專注於自然的環境,包括地形的形成過程、氣候、土壤、水和植被等現象及其相互關係。 | 聚焦於人為的環境,探究人類如何開拓、管理和感知空間。 |
儘管許多地理學家有地名學和地圖學的背景,但這些並非地理學的核心。地理學家們真正感興趣的是研究各種現象、過程、特徵以及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這些作用在空間和時間上的分佈情況。由於地理學的廣泛性和多樣性,它是一門真正跨學科的科學。
地理學是一門研究地球表面和其特徵的學科。它涉及地球的形狀、氣候、土壤、水文、地形、植被和人類活動等方面的研究。地理學的重要性在於幫助我們瞭解地球上不同地區的差異以及人類與自然環境的互動關係。
地理學的研究方法包括實地調查、地圖製作、統計分析和遙感技術等。這些方法使地理學家能夠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地理數據,從而得出對地球表面和其變化的深入認識。
地理學被廣泛應用於多個領域,包括城市規劃、環境保護、天氣預報、旅遊業和農業等。例如,在城市規劃中,地理學可以幫助設計師理解城市不同區域的功能和特點,從而更好地規劃城市的發展。
地理學也對環境保護至關重要。通過研究不同地區的生態系統和資源分佈,地理學家可以提供關於如何保護自然環境的建議。
地理學還在氣象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觀測和分析地球的氣候模式,地理學家可以制定預測天氣變化的模型,從而幫助人們做出相應的決策。
地理學也與旅遊業和農業密切相關。通過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形和氣候特點,地理學家可以提供適合旅遊活動的建議,同時也可以幫助農業生產者理解土壤特性,選擇適合種植的作物。
總之,地理學是一門非常有價值的學科,它不僅幫助我們瞭解地球的多樣性和脆弱性,還為人類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導和建議。
延伸閲讀…
自然地理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地理學與地球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