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公辦都更案成功簽約,斥資76億打造永續好宅
台北市「城南水源公辦都市更新案」歷時20餘年整合,14日正式簽約,投資76億元打造一幢3棟RC及一幢SRC建築物,總户數將超過600户。該案為台北整宅公辦都更第一個招商成功個案,也是住都中心招商案中户數最多。
優質工程注重品質


副市長李四川強調,近期公辦都更品質引發關注,該案除了要盡快完成,更要注重品質,確保住户安居無憂。
完整規劃打造水岸綠帶
基地臨近水源快速道路、公園和河岸,並與螢橋國中為鄰。未來社區一樓將設有店面、住宿型長照設施和區民活動中心,生活機能完善。華鼎承諾抗震能力升級,取得耐震標章、智慧建築和綠建築標章。
永續發展融入設計
該案導入ESG概念,符合12項SDGs永續發展目標,打造親近水岸、青銀共學、老少共遊的永續好宅。引進全齡樂活住宿型長照社福設施和區民活動中心,創造友善樂活社區,落實在地老化。
社區參與展現共識
長達22年的整合,2022年1月模擬選配,400多户完成配對,比例達90.43%。住户高度參與,推動更新重建。
政府協助加速都更
台北市共有23處整宅,已完工4處,審議中5處,另有2處整建維護完工。政府提供公辦都更7599專案等協助,推動整宅更新。
住户翹首企盼早日動工
住户陳先生表示,該案討論多年,期待早日動工。相信拆除老房子後才能安心。
表:城南水源公辦都更案規劃
項目 | 細節 |
---|---|
基地面積 | 約3188.65坪 |
建築物 | 一幢3棟RC及一幢SRC建築物 |
總户數 | 超過600户 |
投資金額 | 達76億元以上 |
抗震能力 | 取得耐震標章 |
綠建築標章 | 取得綠建築標章 |
社區規劃 | 店面、長照設施、區民活動中心 |
ESG導入 | 符合12項SDGs永續發展目標 |
城南水源:台北大都會用水命脈
城南水源,水源廣闊的城南地區藴藏著「大三腳水庫」,提供台北市三分之一的用水。城南水源的開發,讓台北市從水資源匱乏的城市轉變為水資源豐沛的現代化大都會。
城南水源的歷史與發展
自1920年代起,台北市的人口快速成長,原有的台北水源(包括瑠公圳與木柵抽水站)供水不足。當時的台北州政府開始尋找新的水源,並選定柴山地區(今新竹市南寮區)。然而,受限於路程遙遠、工程費用過高,柴山水源開發計畫被迫暫緩。
1959年,台北市政府再度啟動新的水源開發計畫,評估大安溪、基隆河、新店溪等水系後,最後選擇了水量穩定、水質良好、交通便利的城南地區。1960年,城南水源第一期工程動工,興建了翡翠水庫。
經過三年的施工,翡翠水庫於1963年竣工蓄水。城南水源第一期工程總共花了1億3千萬新台幣,遠低於柴山水源開發計畫的預算。翡翠水庫的完工,使台北市的供水量大增,有效解決了台北市的水荒問題。
翡翠水庫
翡翠水庫位於台北市南部的翡翠谷內,是一座以攔河蓄水為主的重力式水庫。水庫總容量約2.8億立方公尺,集水面積達202平方公里,主要由大漢溪上游及北勢溪的水源供應。
翡翠水庫不僅是台北市重要的供水來源,也是著名的觀光景點。水庫周圍環繞著青翠的山巒和碧綠的湖水,不論是春櫻盛開的時節,還是夏日炎炎的午後,都是台北市民休閒遊憩的勝地。
城南水源第二期工程
隨著台北市人口持續增加,翡翠水庫的水量逐漸不敷使用。1979年,台北市政府啟動城南水源第二期工程,興建了石門水庫和土城抽水廠。
石門水庫位於桃園市大溪區,是一座以攔河蓄水為主的重力式水庫。水庫總容量約1億2千萬立方公尺,集水面積約342平方公里,主要由大漢溪上游的水源供應。
土城抽水廠位於新北市土城區,是將石門水庫的水抽送到翡翠水庫,再供應台北市所需的水源。
城南水源現況與挑戰
城南水源目前供應台北市約三分之一的用水。雖然翡翠水庫與石門水庫的蓄水量充足,但隨著氣候變遷影響,降雨型態改變,極端氣候事件頻發,台北市的水資源安全仍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為了確保城南水源的永續利用,台北市政府採取了以下措施:
項目 | 重要性 |
---|---|
供水 | 提供台北市三分之一的用水 |
觀光 | 翡翠水庫為重要的觀光景點 |
經濟 | 穩定供水支撐台北市經濟發展 |
社會 | 水資源安全確保台北市民生活品質 |
結論
城南水源是台北市重要的水資源命脈,其開發不僅解決了台北市的水荒問題,也促進了台北市的繁榮進步。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台北市政府持續努力,以確保城南水源的永續利用,維護台北市用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