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棺位意思」是指在停柩所在的地點,藉此讓陽氣更旺盛。進行完各項儀式後,便可發引,即出葬行列開始前進行之意。舉行辭生祭典則表示死者辭別所有親友和世間的一切。在這些儀式中,家屬使用紙紅空棺、小三牲、大銀和刈金等物品,並在棺木旁默誦經文。師父會在空棺上貼符,家屬則將紙錢和空棺一同焚燒,以供奉逝者。」
入殮前的準備
當家中有人去世,會在正廳設置臨時的牀鋪,稱為水鋪,以便親屬守候在旁。水鋪設置前,會用紅布或紅紙將神龕和祖先靈位遮住,以避免靈魂幹擾。處置完畢後,便會在廳堂旁放置長凳和門板作為葬禮前的休息之所。


移鋪
移鋪時,男性的遺體會放置在正廳的右側,女性的遺體則放置在左側。頭部朝向內,腳部朝向外。若家中還有其他長者,則遺體需移至側室,但由於現代建築結構不同,通常只能將遺體放置在正廳的左側。對於未成年或夭折的亡者,則將遺體直接放置在鋪有草蓆的地上。
淨身
淨身是為了清除屍體上的污垢。傳統上,家屬會到附近的溪邊或井旁取水供淨身用。現今則多用自來水,將水盆置於遺體旁進行清洗。淨身象徵著為亡者洗去生前的罪孽,並祈求子孫有活水般的運勢。
沐浴更衣
在正式入殮前,會為亡者舉行沐浴更衣儀式。這不僅是為了清潔,也是為了尊重亡者的最後一程。沐浴更衣後,會為亡者穿上壽衣,以示對逝者的敬意。
入殮
入殮時,會在棺木中放上紙製的紅空棺、小三牲、大銀、刈金等物品。小三牲是生食,用於祭煞。壓棺位則是為了防止停柩時陰氣過重。入殮前還會進行一系列的祭典,稱為辭生,是為了讓亡者辭別在世的親人、事、物。
發引
發引是指出殯行列開始前的準備。在古時候,由於擔心墓中貴重陪葬品的盜竊,家人會在出殯當天巡視墓地。而現在,政府提倡火葬,故此風俗已不復見。
做七
做七是為了紀念亡者去世後的每七天。這個習俗在經過滿七後,家屬會拜供品並除靈,表示對亡者的最後祭拜。此後,每年的此日便成了家屬紀念亡者的忌日。
附註
- 小三牲:祭煞用的小牲品,通常為生食。
- 大銀、刈金:一種紙錢,用於祭祀和燒給逝者。
- 壓棺位:在停柩期間,為了防止陰氣過重,會在棺木上放置重物。
- 辭生:亡者在入殮前最後一次接受祭拜的儀式。
- 發引:出殯行列啟程前的準備工作。
- 做七:在亡者去世後,每七天家屬會進行一次祭拜,並在第七周完成滿七。
“`
壓棺位意思是指在中國的殯葬儀式上,對於逝者的一種祭奠與儀式流程。壓棺位通常發生在葬禮的最後階段,是親友們以特定的方式表達對逝者的哀思和依依不捨。
在壓棺位意思中,人們會根據逝者的身份和地位,遵循著特定的儀式和習俗。一般而言,壓棺位的職責由家屬或親近的親友擔任,他們會穿上傳統的喪服,對逝者表示敬意和尊重。
壓棺位的舉行通常在葬禮進行的較後階段,當所有的祭奠儀式和悼念活動已經準備妥當。在壓棺位的儀式中,親戚會先行向逝者遞上花圈或白花,然後再進入到壓棺位的程序中。
壓棺位的程序與祭奠流程相關,人們會在遺體前面一個特定的位置停下,並默哀片刻。這種默哀表示對逝者一種最後的告別與懷念。在此過程中,壓棺位者會通過舉起雙臂或合十致敬,以示對逝者的敬意。
壓棺位的背後,傳遞著人們對逝者的深深哀思和無盡的思念。在這個時刻,整個葬禮達到了一個高度的激動和感傷。壓棺位的過程中,人們不禁會回想起與逝者相處的每個片刻和經驗,充滿了懷念和感激。
壓棺位的意義不僅僅是對逝者的哀悼,也是對死者靈魂的引導和祝福。在中國文化中,人們相信死後的世界仍然存在一種連結,壓棺位可以為逝者擺脱世俗的束縛,安頓其靈魂,在來世中獲得平靜和安寧。
總結來説,壓棺位意思是中國殯葬儀式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代表著對逝者的最後告別和祝福,同時也是親友們表達哀思和思念的儀式。這一傳統的儀式流程通過特定的方式和形式,將逝者的靈魂引導到來世,獲得永恆的安寧。
延伸閲讀…
壓棺位是什麼?除了除穢氣也象徵吉祥 – YouTube
仁馨生命禮儀(雲揚企業社) – 喪禮小常識來囉! 《《壓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