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痣」,又被稱為黑色素細胞痣(Melanocytic nevus),是人體皮膚上的一種形態多樣且常見的皮膚病變。根據統計,只有大約1%的新生兒身上會出現痣,其餘多數人則是在後天形成。隨著年紀增長,痣的數量也會逐漸增加,而其中的不起眼之處卻藴含著極大的健康風險。
不僅痣的位置可能影響外貌,更重要的是,表面看似普通的痣有可能會發生癌變。想要瞭解為什麼痣會形成,以及為什麼有些痣會增多、變大或長毛呢?《Hello醫師》將帶領你深入瞭解「新痣」和「舊痣」的形成原因,以及與皮膚癌之間是否有關聯。


痣的形成與分類
人體身上的痣,學名為黑色素細胞痣,是由黑色素細胞聚集形成的。這些細胞會導致色素沉澱,也就是我們常説的「長痣」。根據痣的形成方式,可分成先天性和後天性兩種:
- 先天性痣:出生時就有,屬胎記性質。
- 後天性痣:成年後形成,多數在30歲前穩定,之後新增的痣會減少。
痣的生成與遺傳有關,但紫外線暴露被認為是重要因素。痣的大小和數量因人而異,雖然大部分痣是良性的,但長期暴露於紫外線下可能會增加皮膚癌的風險,包括黑色素瘤和非黑色素瘤。
類別 | 特點 |
---|---|
雀斑 | 輕微的色素沉澱,可能由陽光引起。 |
先天性痣 | 出生時即存在,可能與遺傳有關。 |
黏膜痣 | 生長在黏膜上的痣,不常見。 |
黑色素瘤 | 最危險的皮膚癌之一,可能由正常痣癌變而來。 |
痣的生長與癌症風險
痣的生長與曬太陽的頻率有關,長期暴露在紫外線下會增加皮膚癌的風險,尤其是黑色素瘤。對於東方人,肢端型黑色素瘤是一種常見的癌症,好發於手、腳的掌底或指縫間。
黑色素瘤與燒傷
何懷德醫師指出,兒童時期嚴重的燒傷與黑色素瘤風險增加有密切關聯。因此,預防紫外線暴露和照顧皮膚傷害是重要的健康措施。
結語
人體的痣大部分在30歲前形成,之後新增的痣會減少。雖然大多數的痣是良性的,但長期暴露在紫外線下可能會增加皮膚癌的風險。因此,定期檢查皮膚和避免過度暴露於陽光下是維持皮膚健康的重要步驟。
大痣是一種在人體表面出現的皮膚特徵。它通常呈現出橢圓形或不規則的形狀,顏色也有所變化。
大痣的出現可以是天生的,也可以是後天因素造成的。它們可能是由於遺傳、紫外線曝露、荷爾蒙變化或其他原因所引起。
儘管大痣本身並不一定會對健康造成直接的影響,但有些大痣可能是致命的或預示著潛在的問題。因此,應定期檢查大痣的形狀、大小、顏色和變化,以確保它們的健康狀態。
大痣的外觀可能會使人對其感到不安或自卑,但每個人都應該懷抱著自信的態度。大痣並不應該成為限制個人風格或自尊心的因素,而是要被視為一種獨特的特徵。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能夠選擇使用保濕霜或遮瑕膏等產品來掩飾大痣。如果您對大痣的外觀感到非常困擾,那麼醫學美容手術可能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
無論是否選擇進行手術,應該牢記大痣只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並不應該影響我們的價值和自我價值。我們應該善待自己,接受自己的獨特之處。
總的來説,大痣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特徵,它們可能是天生的或後天因素所導致。無論如何,大痣不應該成為限制自信和自尊心的障礙。每個人都值得擁有自信和愛自己的能力,無論他們的外表如何。
延伸閲讀…
痣變大、痣形狀奇怪可能是皮膚癌先兆?皮膚科醫生最全面 …
痣變大=皮膚癌?醫曝「醜小鴨法則」看懂哪些痣最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