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金律:把握大石塊理論
我們的一星期可以比喻為七個空桶。當我們沒有規劃地將桶子填滿鵝卵石、沙子等小碎片,很快地,它們就會佔滿空間,容不下真正重要的「大石塊」。


因此,我們應先放置大石塊,再添加小鵝卵石和沙子。同理,在規劃我們的週間,應先安排「大石塊」(週間的最重要任務,類似於傳統的每日最重要任務),再放入其他事項。
步驟:
- 列舉大石塊:每週初(星期天晚上或星期一早上),列出你想在當週完成的「大石塊」。這些任務必須具有重要性,完成後會讓你感到自豪。其中應包括工作事項,以及與人生目標和夢想相關的事項。
- 簡化清單:一開始建議列出 4-6 件大石塊,不需要一口氣設定過多目標。日後隨著能力提升,可以逐步調整數量。
- 預留小事時間:盡可能讓時間表保持彈性,不要將所有空隙時間填滿。每天早上檢視時間表,確認當日的大石塊。若有其他的非必要事項,可以排入空餘時段,但數量不宜過多。
- 優先處理大石塊:如果可能,將第一個大石塊安排在早上。避免將它們排在一天的尾聲,以免被突發事件耽擱。優先完成大石塊,能騰出更多的時間處理其他任務。
- 為自己感到驕傲:每週結束時回顧成果。若能完成部分或全部的大石塊,會帶來成就感和自豪感。
原理:
遵循大石塊理論能提升效率,並非單純完成大量任務,而是完成真正重要的任務。當我們將注意力集中於核心事項,就能在每個週末回顧時,感受到自己的成長。
成功典範:
伯利恆鋼鐵公司的西伯韋,應用大石塊理論挽救了公司的低效率問題。他將任務按重要性排序,優先完成最重要的任務。五年內,伯利恆鋼鐵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鋼鐵生產企業之一。
摘錄:
- 「諸多小事把你佔得滿滿的時,你確かに很忙,你也做了很多,但是你究竟完成了什麼呢?」
- 「關鍵在於完成重要的事情。無可避免地,你必須處理瑣事,但在每個週末回顧時,你將感受到自己的成長。」
- 「當我們回顧一週時,經常會説,『我沒完成什麼大事,但我真的忙死了。』」
大石頭理論
大石頭理論是一個組織管理理論,由斯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在其著作《與成功有約》中提出。大石頭理論認為,個人和組織都應該先將最重要的事物(即「大石頭」)放入他們的時間和精力之中,然後再處理較小的事情(即「鵝卵石」和「沙子」)。
大石頭理論是一個時間管理和優先順序管理的有效工具。它幫助人們和組織專注於對目標最重要的任務,並避免浪費時間在較不重要的任務上。
大石頭理論的4個步驟:
步驟 | 説明 |
---|---|
1. 確定大石頭:找出對個人或組織最重要的目標和任務。 | |
2. 安排大石頭:將大石頭放入時間表中,並確保有足夠的時間完成它們。 | |
3. 處理鵝卵石和沙子:在處理大石頭時,也可以處理較小的任務(即「鵝卵石」和「沙子」),只要它們不影響大石頭。 | |
4. 定期回顧:定期回顧進度並調整時間表以確保大石頭仍然是優先事項。 |
大石頭理論的好處:
- 提高生產力
- 減少壓力
- 提高目標達成率
- 增強工作滿意度
- 改善團隊合作
大石頭理論的限制:
- 有時難以確定哪些任務是最重要的。
- 可能需要調整時間表以適應意外事件。
- 如果鵝卵石和沙子過多,可能會影響大石頭的進度。
總的來説,大石頭理論是一個強大的工具,可以幫助個人和組織優先處理任務並提高生產力。通過專注於最重要的任務,可以提高目標達成率並減少壓力。
延伸閲讀…
遵循「大石頭理論」,發揮「不移動原則」,提升時間效率
大石頭理論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