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 是什麼】古代器物 |

【如意 是什麼】古代器物 |

如意,是中國傳統一種工藝寶品,外形和靈芝相似,由玉或黃金材料製成,象徵着順心如意。

柄端作手指形,用以搔癢,可如人意,因而得名,有柄端作心字形者。

和尚和道士講經時,持如意,記經文於上,以備遺忘。

古代流行於全國大部分地區,出現於戰國時,稱“搔杖”。

我國南北朝對此物稱謂。

產品主要有陳設器、餐具、服飾用品。

如意 是什麼 Play

作為吉祥之物,它民間及宮廷中有廣泛的使用,常人遠行前,家人或友人會送上如意,表祝願;佛僧講經時,常用“如意”作攜帶道具。

清代,“如意”宮廷中得到了泛的應用。

如皇帝登基大典上,主管禮儀臣下獻一柄“如意”,祝政通人和,新政順利;皇帝會見外國使臣時,要饋贈“如意”,以示締結兩國,國泰民安。

帝后、嬪妃寢室中有“如意”,頤神養性,兆示吉安;是帝后婚,及至宮中萬壽,中秋元旦時節,需要臣下敬獻數量“如意”,寓意帝后大吉,福星高照。

可見,一件小小的“如意”,是集宮廷禮儀、民間、陳設賞玩為物。
如意 是什麼

“如意”泛的講法是“笏”發展而來,朝臣上朝用以記事筆記本,增加美觀上面繪上祥雲圖案,寓意吉祥如意。

時光冉冉,許多歷史上盛行玉器飾品(包括翡翠飾品)如玉簪、玉釵、龍鈎、頂戴、板指、玉帶、方、香囊,如今大眾化的珠寶消費市場上基本絕跡,只有在文物店、古玩店或古玩市場中能見到這些飾物,但各種各樣如意能夠穿越歷史人們接受並流傳下來,受到了當代人們普遍欣賞,成為賞,飾品。

靈芝式周身纏繞柿枝,並結出數枚,寓意事事,與如意本身,意為事事如意。

  翡翠主要產於緬甸,其硬度和田玉。

乾隆時期和田玉標準選擇翡翠玉材,其標準為材料微透明,有温潤感。

產品主要有陳設器、餐具、服飾用品。

玉石類如意,品種,可分為白玉、青玉、碧玉、墨玉、翡翠、水晶、孔雀石、瑪瑙。

清代中期開始,玉石材料來源,以及上層社會,玉石類如意受青睞,大量製作,應用。

如意取材竹根,頭部作捲雲式,鐫刻乾隆皇帝御題詩《竹根如意》,曰:誰劚(音“”)籜(音“拓”)龍鞭,枝伸根曲拳。

稱心盈尺物,閲世幾千年。

乳贅謝生意,指揮代話傳。
如意 是什麼

動胥歸靜,夫繋言詮。

“句末署”乾隆乙酉夏御題“及”乾“、”隆“印。

乾隆乙酉即1765年。

柄背上部刻”握君“二字,此乃如意雅稱。

柄尾嵌古玉一枚,其上鐫刻乾隆皇帝御題詩《竹根如意疊舊作韻》,曰:“澤壤記行鞭,陸遊詩園丁。

其中木柄上鑲嵌各式古玉者,於韻味,後世收藏家千方百計搜求遺珍。

如意 是什麼 Play

延伸閱讀…

如意_百度百科

如意-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設非辭故土,那此閲年。

惟默能言代,其成以傳。

青寧生得,莊叟笑詮。

”末署“乾隆戊子新春御題”及“古香”、“太樸”印。

乾隆戊子即1768年。
如意 是什麼

絲穗配兩塊玉。

此如意得乾隆皇帝兩次題詩吟詠,可見其深得乾隆皇帝喜愛。

 竹木雕刻成如意明末清初流行,主要用作文人雅士案頭陳設和。

此類如意其韻致博得乾隆皇帝喜愛,成為清代中期以來如意主要門類。

其中木柄上鑲嵌各式古玉者,於韻味,後世收藏家千方百計搜求遺珍。

延伸閱讀…

古代器物

如意(古代器物)

如意通身累絲而成,裝飾銅錢紋。

柄八仙,首、身、尾三處各嵌翡翠一塊。

頭部雕刻一隻大象圍卧於一插花瓶側,寓意太平有象;柄中、尾部琢竹子和松樹圖案,寓意常青。

鑲翠底座有團壽紋、蝴蝶裝飾圖案循環圍繞;黃絲穗結成“壽”字,上下各系有兩個“卐”字紋小繩。

此如意製作,籤記,恭親王進。

三鑲如意是乾隆創造一種形制,初見於竹木材質如意上。

此後流行,擴展到竹木以外材質,所嵌不只是玉飾。

後來產生出鑲首尾兩鑲如意和鑲柄鑲如意異型如意。

此柄如意為乾隆年間宮廷製造。

整體呈“S”形,柄微彎曲,舒展有度,線條,堪稱乾隆朝畫琺琅器中作品。

柄首背面有藍色“乾隆年制”楷書款。

故宮博物院收藏如意雖數量,但帶有款識者,這件署款畫琺琅如意獨一無二,顯彌足。

製作如意所使用金屬材質,包括金、銀、銅、鐵和各種合金、鍍金  製作如意所使用金屬材質,包括金、銀、銅、鐵和各種合金、鍍金鑲嵌、金屬胎琺琅。

其中鐵製如意時代,明代高濂《遵生八箋》談到古人鐵如意,以防不測,此後有雕竹如意。

金、銀和工藝金、銀累絲如意,顯示材質和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