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羣的馬],這個詞本指損傷馬的自然本性的邪惡成員。害馬的行為不僅對個體造成傷害,還對整個羣體帶來危害。正如茅盾在《子夜》中所言,作為一家之主,絕不容忍害羣之馬的存在。
放馬的牧童更是意識到治理國家與放馬並無大異,只不過是要驅除對羣體有害的存在。正如《莊子·徐無鬼》中所言:


有個放馬的牧童説:“治理天下國家的事情,同放馬有什麼不一樣的?也不過是驅除那些對馬羣有害的東西罷了。” 這段話出自《莊子·徐無鬼》有一個“害羣之馬”的成語就出自莊子這篇短文。不過成語同莊子原文的意思略有不同。原文強調的是“除掉害馬者”,而成語的重點為“除去其害馬”。我們現在用這句成語時,是指對馬羣有害的壞馬,也多是比喻危害人羣的壞人。 《淮南子》説:“治國者,若耨田,去害苗者而已。”這句話與《莊子·徐無鬼》中牧馬小童説的意思相同。《漢書·卜式傳》載,以牧羊致富並做了官的卜式對漢武帝説:管理國家和放羊一樣,“惡者輒去,毋令敗羣”。這句話倒是同現在説的“害羣之馬”頗為相仿。 |
害羣的馬,是指那些行為不當、給人帶來困擾的馬。
害羣的馬,這個詞彙或許有人聽起來很陌生,但它這個詞語卻體現了人們對不良行為的厭惡。害羣的馬行為既不符合道德,也不符合社會規範。
身處在這個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害羣的馬時有出現,它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困擾,甚至是危害。無論是在公共場合還是在網絡世界,我們都會遇到這樣的害羣之馬。
首先,讓我們看看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害羣的馬。他們可能是那些不遵守交通規則的司機,讓整條馬路都陷入混亂的人。他們也可能是那些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不尊重他人的人。這樣的行為不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困擾,還破壞了社會秩序和和諧。
而在網絡世界中,害羣的馬的存在更加顯著。他們可能是那些散佈謠言、造謠生事的人。也可能是那些在討論區上進行人身攻擊、言語暴力的人。這樣的行為不僅傷害了他人的情感,也污濁了整個網絡環境。
面對這樣的害羣之馬,我們應該怎麼辦?首先,我們應該提高自己的素質,正確對待社會文明。就像開車一樣,我們應該遵守交通規則,尊重他人。在公共場合,我們應該守禮、守秩序,不搗亂,不喧嘩。
此外,我們也應該在網絡世界中保持良好的行為舉止。在討論區上,我們應該理性、文明地進行討論,不進行人身攻擊。對待謠言,我們更應該保持懷疑的態度,不輕易相信。
害羣的馬的存在讓我們看到了人性中的黑暗面,但我們不能被它們所左右。我們應該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他人,去營造一個更好的社會和網絡環境。
害羣的馬,在我們的生活中時有出現,但我們應該保持對社會公德的堅守,與它們抗爭。讓我們一起努力,營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延伸閲讀…
害羣之馬_百度百科
害羣之馬[正文] – 成語檢視- 教育部《成語典》2020 [基礎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