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場所」是我國首見的標識,由環保署在公共場所推廣,旨在提醒人們降低聲量、尊重他人,共建高度文明的社會。這個標識將在各縣市環保局免費提供和下載,並張貼在捷運、高鐵、醫院、旅館、餐廳等地方,以期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徐惠菁小姐獲得徵選第一名,她的創作圖案以屋宇、手語、笑臉作為主要元素,象徵著注重安寧、輕聲細語、滿意祥和。這個標誌性圖案將在未來引領大家走向更加和諧與寧靜的場所。


環保署公佈寧靜標識,鼓勵公共場所安靜
環保署經過半年徵選,今日(24)公佈了台灣首見的「寧靜標識」。該標識旨在提醒國人在公共場所降低音量,尊重他人,以促進社會文明。部份國人常在捷運或高鐵上大聲講電話,以及在醫院、餐廳等場所高談闊論,甚至在任何場合讓手機鈴聲大作,這些行為往往引來旁人側目,卻不自知。環保署強調,「寧靜標識」並非旨在進行處罰,而是透過適當的提示,讓民眾養成良好的習慣。
徵選過程與獲獎作品
本次寧靜標識徵選共收到245件作品,其中獲獎作品分別以「屋宇、手語、笑臉」、「對話框與手勢」以及「樹蛙」為主要設計元素。首名的創作者為徐惠菁,其作品簡潔明瞭,以手語動作「請輕聲細語」為概念,透過「噓~」的手勢和笑臉,強調互相尊重與創建優質環境的重要性。第二名作品則將對話框擬人化,伸出「噓~」的手勢,傳達降低音量的訊息。第三名作品則以台灣特有種樹蛙的形象,提醒民眾保持安靜。
寧靜標識的意義與推廣
環保署表示,「寧靜標識」不僅是一個視覺提示,更是社會文明演進的象徵。未來將透過各種活動推廣此標識,讓民眾在需要保持安寧的場所隨處可見,進而主動降低説話音量、輕聲交談,以及將手機設置為振動模式,共同維護生活環境的安寧。
寧靜場所標誌啟動,台南市環保局提醒市民公共場所輕聲細語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台南市環保局於昨日推出「寧靜場所」標誌,並在市立圖書館張貼了台南市第一張寧靜場所標誌,旨在提醒市民在公共場所應輕聲細語,避免製造過大的聲音。這項措施是為了創造一個更加文明、舒適的生活環境。
寧靜場所
寧靜場所,對於現代人來説,成了一種奢侈品。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人們總是被高壓工作、嘈雜的交通和無休止的資訊所包圍。然而,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地方可以逃避這些嘈雜和壓力,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寧靜。
有人説,一個真正的寧靜場所不在於外在的環境,而在於內心的平靜。這是對的,因為即使身處於繁忙的城市中,我們仍可以通過冥想或內心的調整來找到寧靜。然而,與大自然親近也是另一種方法,因為大自然擁有獨特的能力讓我們從煩惱和困擾中釋放出來。
想像一下,你坐在一個樹下,感受著微風拂過你的臉龐。你閉上眼睛,聆聽著鳥兒在樹枝上歌唱的聲音,而這些聲音逐漸將你的注意力帶到了當下。離開城市的喧囂,你逐漸感覺到內心的平靜和寧靜。
寧靜場所總是有著特殊的能量,可以幫助我們恢復身心的平衡。這可能是一個大海灘上的沙灘、一片郊外的草地,或者是一個安靜的公園。那些地方充滿了自然的美麗和寧靜,給予我們充沛的能量和放鬆的感覺。
人們需要定期的逃離城市的喧囂前往寧靜場所充電。在這個忙碌的世界裡,時間是寶貴的,但是我們必須找到時間給自己,在寧靜中恢復活力。這不僅僅是一種放鬆,也是對自己的照顧。
所以,不管是在城市裡找到寧靜抑或是在大自然中找到寧靜,找到那個特殊的寧靜場所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去做的事情。它可以讓我們重新連結自己,重新思考和重拾內心深處的平靜。
延伸閲讀…
寧靜場所
看到寧靜標識請小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