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你知道嗎,我今天去學校接小寶時候遇到Jenny,沒想到他們那間園耶!」女人説,坐到男人身旁。
男人「嗯」了一聲,然後繼續玩他PSP。
「我看Jenny趕著要走,問她要去哪?她説他老公這週末要帶他們去日本玩,喔!」「嗯,這樣阿,休閒嘛!」男人眼睛像黏在螢幕,敷衍回應。
「算了,你懂我要是什麼!」女人説完,氣沖沖地離開客廳,回到房間門關上。
寶寶心裡,但寶寶不説為什麼我們無法説出自己需求呢?回想一下過年或親戚相聚時,是不是説這話:「你家大寶,哪像我們家那個過動兒,成天知道玩!」「他他老爸一個樣,家事會幫忙做!」「關係啦,廚房我來,你休息。


有人會走到房間老婆揪出來,要她「講説明白」,有神經條,坐在椅子想她可能月經來,無理取鬧。
要如何化解窘境?我們得理解人際互動中「邀請」(Bid)。
我們和一個人建立關係時,會發出一些「邀請」訊息,可能是一句話,可能只是一個眼神或動作,遠近人,我們會釋出程度邀請。
回到一開始例子,婚姻治療師John GottmanJoan Claire理論中,這是一種「受挫邀請」。
妻子嘗試「」方式説出需求,但先生沒有「接」到,形成妻子生氣,先生懊惱雙輸局面。
這種表達,我們文化裡並見,還可能是我們「特色」。
可惜這些特色,很可能會干擾親密關係中溝通。
寶寶心裡,但寶寶不説為什麼我們無法説出自己需求呢?回想一下過年或親戚相聚時,是不是説這話:「你家大寶,哪像我們家那個過動兒,成天知道玩!」「他他老爸一個樣,家事會幫忙做!」「關係啦,廚房我來,你休息。
」你覺得這些話是説人嗎?説話者講話(與指涉)對象,是聽話者嗎?媳婦要到廚房幫忙時候,婆婆説要她去休息,她可以去休息嗎?我們小生活迴表達社會,很多時候話語需求與意涵藏文字後,是文字「」。
黃之盈新書《從此,複製父母婚姻》中提到幾個「表裡一」例子,我整理成表格如下:發現了嗎?我們文化常要自帶「翻譯機」,不然怎麼死知道。
上面例子可分為兩類,一種是「語意」,一種是「反向語言」。
▲語意:心理有「需求」,但沒明白需求説出來,而採隱晦暗示,希望方「聽懂」。
伴侶治療師 Sue Johnson指出,我們會這種方式溝通,是説話人內心怕拒、相信方能回應需求,所以或防衞方式説話,情緒藏起來。
例如妻子説:「拖把哪?」心裡是「你會幫我做,這個家好像只有我一個人」;先生會説:「你看到我工作做完了嗎?」但話語背後需求是:「我希望你關心我,而不是只想著週末出遊」,或是「我需要多一點一個人時間」。
「猜心」累,但確有夫妻靠幾10年,磨出「翻譯默契」。
▲家族語言風格:從前面例子發現,愛説反話(或話)人,時候是這樣養大。


延伸閱讀…
訂閲見電子報,掌握國內外大事▲反向語言:這類語言不但説出自己想要,説完全相反話。
這家族治療上稱作「雙重束縛」,藉相反語言操控對方情緒(説話者可能沒意識他正在操弄別人)。
例如表格中婆媳例子,媳婦嫁入,要到廚房幫忙,婆婆説「休息吧,我來。
」但媳婦去休息,她心裡OS:「叫她休息休息?」有些「高竿」婆婆會補一槍,支開媳婦後叫小姑幫忙,這時媳婦心裡不免想:「所以是我外人?還是嫌我礙手礙腳?」婆婆有意或無意間,影響媳婦情緒。
國內研究婆媳關係學者孔祥指出,婆媳間之所以有很多經典「反向語言」,是因為很多時候事人,對方自己心中是自己人是外人,嘴上説情母女,但能對方自己家人?這種內矛盾反映語言上。
同樣情況出現夫妻或伴侶間,兩人關係知覺矛盾時(例如想靠近怕受傷;想不在意方某些過往,卻影響),很説出反話,像「不用了,我自己來」、「關係你去」或「我不在意」。
説不出話,什麼我們總是不能「説話」呢?其實有兩大原因,一是來於過去家庭説話習慣,二是來於關係裡權力。
▲家族語言風格:從前面例子發現,愛説反話(或話)人,時候是這樣養大。
延伸閱讀…
朋友 Kevin有次小心踢到桌角,腳趾流血,他女友不但沒安慰,反而破口罵:「怎麼這麼小心?能不能照顧身體?」Kevin覺得,坦白説:「我知道你擔心我,但這不是我現在想要,我需要是你安慰我,不是責罵!」後來女友坦承,時候小心弄傷自己,媽媽是這樣責備她,看到Kevin那麼冒失,她心裡「媽媽」跳出來説話了。
▲伴侶權力糾葛:有些人之所以會説這些話,是因為他們對方那種「不知所措」、「怎麼做」中,獲得權力。
他要伴侶「不要管我」,但內心需要伴侶靠近,於是大力杯子放桌上,伴侶會陷入兩局面:要不要管他?靠近可能會推遠,離開讓他氣一氣,他可能更氣,怎麼做(想想朝令夕改闆,你無法達成他「變動」目標,那種心理挫折感)。
聽來好像説這些話人掌握家中大權,但一個人要靠這種方式獲得控制感,平時他在家裡,是有權是沒有權?或他只是表面看起來有權空殼子? 有愛,説無妨如果伴侶是兜圈子説話,或自己這樣,怎麼辦?有人會説,既然反話成因源於關係權力糾葛和早期家庭語言風格,症下藥不是?事實上伴侶間權力既然是「糾葛」,有完全解套一天。
大多時候「寶寶心裡,但寶寶説」人,不是願説,而是他們相信説了會有想要結果,所以反話、、威脅保護自己,增加對方答應需求機率。
像是文首例子,雖然這種溝通讓人受挫,但説女人這麼説,男人反而「才能」注意她,眼睛拔離螢幕去安撫她,滿足需求。
如果開始説「我想去日本玩」,説會吃閉門羹。
但覺察家庭語言風格。
我們可透過練習看見,雙方父母我們感情影響為何(參考圖1)?第1步:拿出一張紙,上半列出5個形容詞描述自己,下半列出5個形容詞描述自己家人(選擇你來説),得寫字可用手機記事本。
第3步:然後兩張紙拼貼一起(或兩人手機擺在一起),作為。
第4步:紙中間寫出你們共通點,以及這段關係期待。